就算是爛劇本,張國榮這幾個情緒演技仍然無人超過

00年前後5年的港片,我都常常看。 作者記得當時還是拿壓歲錢去租碟,結果成了店裡的會員。

那個時期的港片,常會以藝術的形式去包裝一些商業片,滿足唯美的視覺需求,畫面的平滑質感,色調偏暗,光線柔和,逐漸形成特色。雖然主題大同小異,但是確實豐富多彩,愛情+小感動+搞笑的,警匪的,武俠的,三級片,鬼片也有很大市場。但是要推陳出新還是很困難的。

就算是爛劇本,張國榮這幾個情緒演技仍然無人超過

可能跟觀眾群的生活狀況有關吧,這段時期的電影脫離了早期的世俗感,金錢觀,以性為噱頭的對白,沒有特別大的製作刺激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給我的印象比較貼近生活。當然也有王家衛這種藝術性特別強的,不過王家衛只有一個。

《異度空間》是張國榮的遺作,我很喜歡張國榮,但是我實在不願意接受他是因為拍這部電影入戲太深而去跳樓的說法。

就算是爛劇本,張國榮這幾個情緒演技仍然無人超過

就一部驚悚電影來說,《異度空間》特效很狗血,考慮到當時科技發展程度,作者還是覺得很狗血,特別是那個鬼,差點雷到我。一些懸念的設置還是不錯的,對男主角精神狀態有問題這方面的伏筆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太直接也太多,插入的位置導致整部戲連貫性不強,感覺有點生硬。

就算是爛劇本,張國榮這幾個情緒演技仍然無人超過

故事情節來說,沒有突破。一般鬼出現的原因不外乎情變,家變,外部暴力,突出冤情,也是中國傳統鬼故事的一貫主題。當然,鬼片朝著大眾化的方向,走溫情路線對票房本身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就它的藝術價值來說除了娛樂,並不是很能引發思考,當然影迷除外。首先因為男女主角各有故事,100分鐘對於講兩段雷同的故事似乎太多了。感覺只要告訴你家庭破裂,變得有佔有慾,和男友感情不和,精神錯亂,產生幻覺,就把前因後果給說完了。

就算是爛劇本,張國榮這幾個情緒演技仍然無人超過

這種只有結果沒有過程的情節,雖然有所謂心理治療,但是卻沒有心理分析,感覺沒什麼營養。要把重點放在男女主角的感情方面,似乎也很差強人意。最令人不滿的就是結局,感覺半路剎車,沒有解決問題就皆大歡喜地結束了,實在沒有看驚悚片那種爽的感覺,抑或看故事片那種感動。

所以唯一讓我再看一遍的理由就是張國榮的演技。冷靜,溫柔,憤怒,悲傷,恐懼,受驚,發狂,情緒的變化近乎瞬間產生。林嘉欣的演技比較一般,沒什麼味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那幾次尖叫演得也很假。

就算是爛劇本,張國榮這幾個情緒演技仍然無人超過

張國榮選這部電影是對的,他的演技有很多地方可以發揮,演起來應該很爽。但是就電影本身來說,沒什麼營養,我不是很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