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愛哭會變「娘」?幼兒園愛哭不影響男孩成長

14日,成都商報刊發新聞調查《男孩別哭》,通過對眉山、宜賓、瀘州、樂山、自貢、南充等多個城市30所幼兒園90個小班、2700餘名初入園幼兒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6所幼兒園48個小班裡,存在男生比女生愛哭的現象;10所幼兒園30個班愛哭的娃娃中,男女生比例相差無幾; 另有4所幼兒園12個班愛哭女生高於男生。

報道刊發後引起家長和網友廣泛關注,針對愛哭的男生家長擔心兒子長大後性格懦弱,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宜賓市青少年心理諮詢協會會長熊小冰表示,家長們的擔心,比如“偽娘”、“娘炮”之類的,跟幼兒園的經歷和表現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男孩愛哭會變“娘”?幼兒園愛哭不影響男孩成長


案例

兒子性格內向又愛哭 寶媽焦慮寶爸憂心

在西昌市起點幼兒園,16日,豆豆班(小班)的幼兒已經入學半個月,老師們帶著他們正在做遊戲。不過,其中一名叫可樂的小男孩(化名)悶悶不樂地坐在一旁,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偶爾還會小聲地哭泣。

“這個小男孩很愛哭,差不多持續半個月了,現在情況已經好很多了。”呂園長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因為可樂平時媽媽在帶,平時又很溺愛孩子,到了幼兒園新環境後,缺乏安全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比其他孩子差,現在老師還在重點關注可樂,幫他儘快融入集體。

實際上,不止可樂患上了入園焦慮症,而他的媽媽張敏(化名)也患了焦慮症,甚至比孩子還嚴重。“其他家長一般把孩子送來就離開了,但是可樂的媽媽經常不走。”呂園長介紹,可樂媽媽說不願走是因為不放心孩子,實際上,有時媽媽的焦慮反而會影響到孩子。

在瀘州上班的廖先生兒子3歲,前幾天剛剛回成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他認為兒子的性格比較膽小,跟爺爺奶奶的溺愛有一定關係。看到孩子愛哭的現象,深感惱火。

廖先生表示,孩子送到幼兒園後,老師反映,孩子也接連有過哭鬧的現象。“我們小時候,男娃娃都是很剛強的,為什麼現在這麼愛哭呢?”廖先生有些擔心,兒子長大後性格會不會變得懦弱?

建議

家長學會放手 幼兒園提前家訪減少陌生感

南充市順慶區星城幼稚園園長朱珺告訴記者,剛入園的孩子愛哭鬧,可能與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有關,比如說,孩子平時一直是由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單獨照顧,這樣的孩子會更粘人,如果孩子從小就是由幾個人輪換著照顧,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會相對更強一些。

朱珺建議,家長在送孩子進幼兒園之前,可以嘗試鍛鍊孩子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保持一致。此外,父母在送孩子到幼兒園後,如果孩子因對父母的不捨而哭鬧的時候,父母這時候不應該悄悄離開,而是應該告訴孩子:“下班後一定來幼兒園接你,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被拋棄,缺乏安全感。”

藍天幼兒園是西昌人數最多的公立幼兒園,現在有幼兒550餘人。園長楊沙莎介紹,為了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症,園方也想了許多辦法。“每年的7月份錄取工作結束後,我們都會派出老師進行家訪,與孩子及家長見面交流,瞭解孩子的家庭環境,在家裡的暱稱等,以此減少陌生感。”楊沙莎說,在開學前,幼兒園會提前開展一些親子活動,讓幼兒先來試讀,並有家長進行陪伴,熟悉將要上學的新環境。

同樣,西昌市起點幼兒園的呂園長也表示,她們幼兒園會讓家長陪讀一週,循序漸進的讓幼兒適應新環境。她認為,讓家長參與有助於家長了解幼兒園,信任幼兒園,把孩子交給老師、幼兒園。這也有助於給孩子形成對幼兒園的安全感,減少焦慮。

“現在入園的幼兒一年比一年聰明,但是動手的能力更差一些。”西昌市東風幼兒園園長宋春霞認為,娃娃上了幼兒園之後,家長要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多的空間,相信他們成長的力量。

專家

幼兒入園都要經歷分離考驗 男生愛哭不影響成長

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宜賓市青少年心理諮詢協會會長熊小冰:幼兒園適齡兒童都需要經歷分離焦慮和環境適應兩個心理困境的考驗。一方面是原本習慣了依戀父母的孩子們不太理解為什麼突然把自己送到幼兒園,會以為父母不要自己了;另一方面空間環境和人際環境的改變,特別是曾經擁有的某些權利(包括自由、私人物品)被“剝奪”,容易讓他們產生“喪失感”和對“未知”的恐懼。

熊小冰說,這時幼兒的“情緒化”就會以(也只能以)“哭鬧”的形式來表達訴求。事實上這個階段男孩女孩的差異不太大,男孩的分離焦慮持續時間比女孩稍微長一些而已,大概四歲左右才能完全克服。只是當我們用成人思維裡面的“男孩更堅強”或者“男孩更膽大”等觀念去看待差別的時候,就容易在固有的心理上產生落差,以為男孩上幼兒園比女孩更愛哭。

熊小冰認為,要讓孩子一下子戰勝以上兩個困境並不容易,首先父母要先克服自身的分離焦慮,不至於因為不捨或難過影響孩子的情緒。別小看了孩子“察言觀色”的本能,他們完全可以利用父母情緒的微妙變化,然後通過“哭鬧”來左右父母;然後還需要父母引導孩子做一些提前的準備,比如“預先熟悉環境”、“養成良好的作息和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分享能力”、“培養孩子一定的自理能力”等,這樣有利於孩子更好地適應改變帶來的影響。

熊小冰告訴記者,家長們的擔心,比如“偽娘”、“娘炮”之類的,跟幼兒園的經歷和表現幾乎沒有任何關係,這些特質是孩子在青春期階段因為心理壓力、環境鉅變、情感挫折以及社會信息的誘導而出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