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東」成假日金字招牌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 陳曉 歐志葵)今年國慶廣東餐飲生意火爆。假期高峰時,廣州正佳廣場、北京路的陶陶居酒樓,等位排號一度排到2000多桌;后街唐廚餐廳翻檯率達到6輪,還曾因客人太多而限流。

9月28日,“食在廣東”美食文化節系列活動啟動。緊接著的國慶長假期間,全省各地市、大型餐飲企業紛紛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形式豐富的活動,創新推出備受消費者歡迎的菜式。

廣東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食在廣東”系列活動將持續至年底,旨在更好地傳承廣東文化,進一步倡導、推動、引領消費轉型升級,以消費帶產業發展,以消費促鄉村振興。“食在廣東”的旅遊金字招牌深入人心,嶺南歷史文化彰顯底蘊和魅力。

既傳承又創新

廣州酒家推出新款點心荷花酥,每天暢銷幾百份。廣州酒家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打造“食在廣東”品牌,該企業嘗試將藝術文化與餐飲融合,結合時下熱點,既傳承又創新。

“融合創新是此次打造‘食在廣東’品牌的一大亮點。”廣東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說,廣東越來越多餐飲企業積極創新粵菜的形式和內涵,在保留傳統、發掘經典的同時,還吸納各流派之長,生產出多種色香味俱佳的新派粵菜,備受新一代消費者歡迎。

據業內保守估計,今年國慶期間廣東餐飲業銷售或增長15%—20%。

新派粵菜備受歡迎,老字號餐飲品牌風頭同樣強勁,文化餐飲內涵日益豐富。陶陶居堅持迴歸粵菜傳統,該公司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改變了一半的菜式,其中傳統手工菜佔菜品總量的30%,但這些手工菜銷量卻同比增加20%。

“我們在菜式出品、環境、服務、裝修上都進行了全面深度優化,要把一頓飯變成一場廣東文化的享受和體驗。”上述負責人說。比如該酒家創新出品金錢鮑魚仔燒賣,參照舊時廣州西關貴族人家中的手工菜餚,在金錢燒賣上加入新鮮大連鮑,不再裹燒賣皮,並以狀似金錢的花菇為底,淋上老雞湯與鮑汁,鹹香爽口。

帶動關聯產業環節

作為拉動消費的重要驅動力,餐飲不僅關乎食,更連接帶動著眾多關聯產業環節。國慶期間,全省各市組織開展了豐富多樣的“食在廣東”品牌活動,從田間到餐桌、從鄉村到城市、從物質到文化。

在廣州,首個粵菜師傅工作室在國慶前啟動,工作室位於從化區城郊街西和村,這也是廣州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的節點之一。工作室不僅推廣展示當地美食文化,還會進行粵菜技術攻關、技能傳承創新、工作標準制訂、新菜式研發等,助推當地美食消費升級。

在佛山順德,為期5天的“一帶一路”2018順德美食節吸引了110萬市民和遊客,130家餐飲店經營額近3000萬元。其中,“尋味順德”館薈萃了當地知名餐飲企業和美食品牌;“一帶一路”特色美食區則是今年新增的亮點,主辦方希望以此推動順德美食形象更加國際化。此外,本屆美食節還引進涼山、雷州、徐聞等順德對口幫扶地區的特色食材資源,並特設“旅遊集散亭”,打通美食和旅遊兩大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