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消費電子產品是指供日常消費者生活使用之電子產品。它屬於特定的家用電器,內有電子元件,通常會應用於娛樂、通訊以及文書用途,例如電話、音響器材、電視機、DVD播放機甚至電子鐘等。消費電子產品於世界各地均有製造,尤其集中於中國大陸這個低成本生產的地區。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市場容量和變化趨勢

智能手機2017年手機銷量為1472百萬部,同比下降0.1%,過去九年年複合增長率30.58%;筆記本電腦2017年銷售為164.37百萬臺,同比下降0.05%,過去九年,年複合增長率為5.52%,平板電腦2017年銷售量為163.30百萬臺,同比下滑0.06%,過去六年,年複合增長率2.63%。

目前,消費電子領域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都呈現小幅回撤的趨勢,我們認為目前上述領域已經趨於飽和,但得益於電子產品的更換週期較短,市場憑藉著產品創新

▌供需狀況及其決定因素

目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市場相對供過於求,廠商們主要通過硬件、軟件的創新來競爭客戶。以下是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產業鏈圖。

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行業集中度高,行業前五的手機廠商(三星、蘋果、華為、小米和Oppo)的市場佔有率為60.5%。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根據IDC預測,2021年的智能手機年出貨量將略高於17億部,IDC估計全球約半數人口在使用智能手機,這意味著首次購機用戶還有足夠大的增長空間。

筆記本電腦

傳統的PC電腦是人類實現與硬件互交的初步形態,而筆記本電腦則是傳統PC電腦的進階形態,主要得益於筆記本電腦更加容易攜帶。

在需求層面,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生活與工作的需求性使得人們對於電腦的便攜性更加看重,這驅動了筆記本電腦的需求增長。但再平板電腦以及智能手機出現後,筆記本電腦的休閒娛樂功能逐步被分流,且更集中於辦公屬性,直接導致了需求下降。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筆記本電腦更新換代速度減緩,生命週期延長。以往,筆記本電腦硬件提升快,用戶對筆記本更新換代的週期也相對較短,約為2-3年。

過去幾年,筆記本新品硬件提升不明顯、軟件通過升級就能通用,故用戶購買新一代筆記本電腦的意願並不強烈,進而變相地延長了筆記本電腦產品的生命週期。

供應方面,由於市場緊縮,並且行業集中度較高,2017年全球筆記本電腦供應商前六名佔據89%的市場份額,我們認為再此情況下,行業供應端增長訴求低,筆記本電腦行業再不出現重大創新的情況下,供需關係平衡,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平板電腦

在需求端,自2014年平板電腦達到頂峰後,該市場近三年持續下滑,表明這個細分市場正在受到了其它市場的擠壓。隨著智能手機的屏幕變得越來越大,筆記本電腦變得越輕越薄,平板電腦對於消費者來說已經沒有當初那麼吸引人了。

從供應端來看,目前平板市場品牌商眾多,該行業市場份額集中於少部分企業中,根據IDC數據顯示,雖然iPad不斷遭到市場研究機構唱衰,但在出貨量表現上,iPad依舊牢牢佔據著頭把交椅,排名第二的三星和排名第三的亞馬遜出貨量總和甚至都不及iPad。

該行業在需求端呈現負增長,並且品牌壁壘較強的情況下,新進入者將會減少,最終行業集中度將越來越高,形成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供需關係較為穩定。

關注樂晴智庫 (Weixin ID: lqzk767, 網站:www.767stock.com) 獲取更多行業報告。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上游組件

攝像頭模組

2016年,手機品牌對於產品力的追求,愈發猛烈,產品差異化競爭層出不窮。在此潮流中,具備產品、渠道或者品牌等優勢的手機廠商出現了大幅增長,如OPPO和vivo。同樣,也有不具備這些優勢的手機廠商正在不斷被洗牌出局,手機產業越來越集中。

手機攝像頭產業作為終端產品的上游企業,跟隨手機品牌集中化趨勢,也在不斷收緊。

2016年由於終端市場集中度提高,攝像頭模組需求亦逐漸集中,攝像頭模組廠商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

根據旭日大數據,2016年,全球手機攝像頭模組消費量達到35.8億顆,產量達到28.1億顆;預計到2020年,全球手機攝像頭模組消費量達到38.7億顆,年複合增長率為2.0%,而產量則為39.4億顆,年複合增長率為8.8%。供需關係將會逐漸平衡。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顯示模組

受全球消費電子持續增長影響,全球平板顯示市場保持穩健增長,全球面板產能也持續增加,且新增產能主要來自中國,國際大廠商三星、LG等陸續關閉LCD生產線,國內如京東方、華星光電等一系列廠商正通過不斷佈局加速佔據國際市場份額。

目前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在出貨量上已緊逼韓企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佔據三成,首次超越中國臺灣。

從市場份額上看,京東方2016年市場份額為15.4%,較15年的13.1%提升了2.3個基點;華星光電2016年市場份額也從9.5%提升至12.7%。預計2017年中國大陸面板企業LCD產能將佔全球三分之一。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觸控模組

觸控系統已經成為消費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觸控模組出貨量可能突破20億臺,增長率接近6%,產值達到310億美元。

觸控模組廠商主要集中大陸和臺灣地區。近年來眾多大陸企業進入,造成產能過剩,出現價格戰。目前產業進入整合期,產業呈現馬太效應。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在需求方面,觸摸屏及集成觸控模組主要應用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工業控制、醫療器械、智能家居設備、車載GPS產品等終端。

目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汽車是觸控行業的主要應用領域,智能手機市場規模的擴大是影響觸控行業產品下游需求的最主要因素。

電池模組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鋰離子電池已經佔據了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類產品電池的主要市場,未來隨著鋰電生產工藝和電池性能的進一步提升,將佔據儲能電池、動力電池等領域的主要市場。

目前電池產能被新能源汽車市場分流,並且上游原材料漲價,消費電子端供需關係緩和。

射頻組件

手機射頻部分由天線、射頻前端、基帶芯片、收發器芯片和射頻連接器組合而成。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手機射頻包括天線、收發器芯片、基帶芯片和射頻前端,各部分所含的價值量不一,下面是各部分的功能概述。

天線

根據IDC的數據,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14.7億臺,平板電腦出貨量約1.75億臺,筆記本出貨量約1.7億臺,可穿戴設備1.01億臺,在這些設備中存在著蜂窩通信、Wi-Fi、BT、GPS、NFC和無線充電線圈等多種天線形式。

在目前常規的智能機中,天線的數量一般是4-5根,分別為主天線(GSM、WCDMA、LTE共用)和分集天線WiFi(BT),GPS,FM(耳機)和NFC。

目前主流的內置分立天線工藝主要有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s,柔性電路板)、LDS(LaserDirectStructuring,激光直接成型);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5G陣列天線也將成為未來的天線主戰場。

隨著5G的帶來,LCP軟板天線模組或將成為主流。在新款的蘋果作品iPhoneX中採用了LCP(液晶聚合物)天線;在iPhoneX中,WiFi、藍牙、蜂窩信號傳輸被整合在了一起,並且主天線將會有兩條。

LCP天線單機價值相比iPhone7的PI天線有較大的增幅,我們認為未來5G時代,天線將呈現量價齊升的趨勢。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目前,大多數手機天線都一直在沿用一種傳統的PIFA天線設計方案。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手機內置天線,有60-80%都是採用這種天線設計。其基本結構是採用一個平面輻射單元作為輻射體,並以一個大的地面作為反射面,輻射體上有兩個互相靠近的Pin腳,分別用於接地和作為饋點。

由於金屬外殼對於信號屏蔽的影響是很明顯的。為了能在幾乎全封閉的一體式金屬機身上增加信號的可用性和穩定性,使用注塑的方式將金屬機身縷空的地方補上,使天線獲得更好的信號。

射頻前端

根據微波射頻網數據顯示,手機射頻(RF)前端模塊和組件市場發展迅猛,2016年其市場規模為101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227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4%。其中,濾波器是射頻前端的重點部分,其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52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163億美元。

從單機價值量來看,手機單機射頻前端模塊的價值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價值在不斷的擴大,價值演進如下圖: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以iPhone7為例,iPhone7共有3顆PA芯片,2顆濾波器,2顆RF開關,2顆PA、濾波器一體化模組,合計單機價值量33.9美元。另外,iPhone最新的產品iPhoneX已經集成了30顆芯片,其中18個濾波器芯片。

基帶芯片

基帶芯片是用來合成即將發射的基帶信號,或對接收到的基帶信號進行解碼。具體地說,就是發射時,把音頻信號編譯成用來發射的基帶碼;接收時,把收到的基帶碼解譯為音頻信號。同時,也負責地址信息(手機號、網站地址)、文字信息(短訊文字、網站文字)、圖片信息的編譯。

隨著5G時代的來臨,基帶芯片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根據StrategyAnalytics報告顯示,2018年Q1全球基帶芯片市場規模49億美元,高通,三星LSI,聯發科,海思和UNISOC(展訊和RDA)在全球蜂窩基帶處理器市場中收益份額囊獲前五。

2018年Q1高通繼續贏取市場份額,以52%的基帶收益份額保持第一。其次是三星LSI,佔14%,聯發科佔13%。

不同於5G基帶芯片領域,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硬件將會被植入射頻,而這部分射頻會以中低端芯片為主,將會成為中低端芯片市場開闢更大的市場容量。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收發器

在該領域目前主導廠商是英特爾、高通公司,在iPhone6splus的bom表中,我們可以發現採用的是高通的射頻收發器,單機RF收發器成本為3美元。

根據蘋果發佈的數據,iPhone6s/6splus的2016Q1銷售量是7480萬臺,這就意味著,僅僅在蘋果單季度的手機銷售量就可產生2.24億美元的射頻收發器的市場規模。

聲學組件

聲學產品作為智能硬件與人類的重要交互方式之一,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傳統的聲學行業出現了新的增長點,從語音識別到人工智能,操作系統結合雲平臺不斷完善,能夠更好地識別消費者需求。

全球宏觀經濟復甦,主要經濟體產能利用率回升;國內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人工智能、信息技術多層面加速傳統制造方式向智能製造、精密製造方向變革,國家高度重視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消費升級的背景,均為公司所處的消費電子行業長期景氣發展奠定了基礎。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同消費電子的聯繫更加緊密,催生新的消費電子產品形態。

據國際調研機構StrategyAnalytics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達到3200萬部。據國際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虛擬/增強現實產品出貨量達到了960萬臺,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了1.15億隻。

無線充電

iPhone對於無線充電的應用,刺激了市場對於無線充電的需求增長。根據數據顯示,無線充電市場2015年市場規模為17億美元,2022年預計將達到140億美元。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主要的技術經濟特徵

智能手機

2011年之前,國內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還遠低於非智能手機。六年後,國內智能手機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2017上半年,我國智能手機市場總髮貨量達2.3億部,龐大的市場需求給整個行業帶來了較大的刺激效應,但隨著市場的不斷飽和,增長空間面臨天花板,智能手機行業競爭白熱化。

趨勢一:在智能手機行業,由於產品更換週期短,迭代速度快的特點,該行業要求公司具有快速地並不間斷的研發能力。

由於智能手機行業的品牌商眾多,終端客戶的議價能力強,這導致了品牌商在必須跟住市場潮流,並保證每年的機型都有其特點和核心競爭力;

以手機標杆企業蘋果為例,蘋果作為智能手機行業的創新引領者,每每蘋果手機出現創新,市場都會要求其他品牌廠商迅速覆蓋其核心技術,否則將會出現銷量下滑的現象。歷史上,除了小米以外,手機廠商一旦出現銷量下滑的情況,幾乎都兵敗如山倒。

趨勢二:線下市場將決定未來幾年的市場份額

由於線上渠道存在一定的侷限性,線下渠道被企業開始重新重視。線下市場對於此前聚焦線上的手機廠商的誘惑正在增強,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正發力爭奪此前由OPPO、vivo等廠商佔據相當份額的線下市場。

隨著全球手機銷量增幅放緩及競爭壓力增加,同時基於OPPO、vivo等傳統廠商的“示範效應”,去年以來,互聯網手機品牌都在大舉向線下渠道擴張。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筆記本電腦

突破了品質、性能和價格三大制約因素的筆記本電腦正勢如破竹般地進入千萬尋常百姓家。

在我國,筆記本電腦行業已經度過了價格競爭進入品牌競爭階段。經過多輪的價格競爭,筆記本電腦與臺式PC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小,隨著廠商之間角逐的激烈化,價格優勢已經不能獨當一面了,規模、研發、服務、品牌成為新的競爭焦點。

電子信息行業對其基礎元器件、部件的依賴性較強,因此,生產筆記本電腦所需的元器件和部件在國際範圍內的價格乃至供給的變化,將對企業的收益產生一定的影響。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平板電腦

目前平板電腦行業的成長受限於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根據IDC數據顯示,平板電腦已

經成為多年下滑的夕陽市場。一方面,對於仍然在使用平板的用戶而言,平板的升級週期比較長,甚至和個人電腦類似。

另外一方面,大屏手機的普及,導致平板電腦吸引力下滑。許多美國的消費者寧願把金錢花費在智能手機和穿戴產品的升級上,也不願意去更換新平板電腦。

目前,該行業市場格局穩定,平板電腦市場主要以iPad一家獨大,遠超安卓的市場份額;在如下穩定的市場格局下,平板電腦企業需要在創新層面實現突破性創新,否則很難打破當前平板電腦可代替性強,以及iPad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行業的縱向演進

智能手機發展歷史

1902年,內森斯塔布菲爾德製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置,這部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自無線電話發明至今,智能手機發展經過了2次重大發展。

第一次是實現由無線電話到移動電話的演進,手機無線將天線外置,而是實現天線內置,實現通訊及部分娛樂功能。

第二次是首款iPhone的推出,開啟了智能手機發展的熱潮。在該階段手機開始搭載更多功能,除通訊外,結合了掌上電腦的功能。

智能手機帶來了延展的視覺,攝像頭可以以介質的形態存儲照片至數字世界。聽覺:錄音、語音智能等。

動覺:感知人體運動狀態(速度、方向),甚至脈搏等以數字化形式輸出。位覺:定位人在物理世界中的位置,把其他人或物在物理世界中的位置共享到數字世界中。

以上的對比說明了智能手機對於人類實際上起到了感知延伸的作用。人類靠智能手機獲取更高維度級別的信息,爭取在更高信息級別的世界中與其他人類達到信息的對稱,這是自進入信息時代以來,是必經的進化方向。

智能手機未來發展趨勢將會圍繞以下幾點:

(1)全面屏依然是主流(2)屏下指紋解鎖、人臉識別(3)人工智能植入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筆記本電腦發展史

1996年,美國《電腦雜誌》提到康柏於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電腦,重28磅(約合14公斤),這應該算是最早的筆記本電腦雛形。但IBM卻拒絕接受這個說法,堅持認為它在1985年開發的一臺名為PCConvertible的膝上電腦才是筆記本電腦真正意義上的“開山鼻祖”。

以下是我們對筆記本電腦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

(1)個人電腦小型化趨勢,拉動筆記本電腦需求上升

傳統臺式電腦由於體積及噪音較大,以及筆記本電腦平均單價的逐年下降,整個市場競爭力正在逐年減少。2010年至2015年,傳統臺式電腦銷售佔個人電腦總銷量(含傳統個人電腦及筆記本電腦)已經從43.85%下降至39.94%。

未來筆記本電腦隨著摩爾定律而帶來的性能持續提升,預計筆記本電腦將繼續蠶食傳統臺式電腦的市場份額,從而拉動筆記本電腦需求。

(2)筆記本電腦出租電腦出租

隨著租賃經濟興起發展迅速,人人租機、易點租、凌雄租賃等筆記本租賃平臺發展迅速。

(3)VR、AR等新技術拉動筆記本換機需求

VR、AR技術被譽為2010年以來最具市場價值的電腦租賃下游應用場景。由於現有筆記本電腦平均性能較難滿足VR、AR技術對於電腦運算性能的要求,因此其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將增大筆記本電腦市場的換機需求。

消費電子產業鏈投資全景圖

平板電腦發展史

1964年RAND平板出現,它採用無鍵盤設計,配有數字觸筆。使用這支觸筆用戶就可以進行菜單選擇、圖表製作、甚至編寫軟件等操作。這款平板在當時的售價為1800美元(目前約合130000元),由於售價過高所以使用的範圍並不廣泛,但其卻是真正意義上的首款平板電腦。

我們認為平板電腦市場將呈現以下4大發展趨勢:

(1)商用市場愈發成熟“生產力工具”特點顯現;(2)Windows操作系統普及度加大;(3)二合一平板電腦增長明顯;(4)大尺寸是未來發展方向。

▌所處行業生命週期階段

根據市場的增速和各行業的發展歷史來看,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在該階段,設備普及率相對飽和,企業需要通過提高效率、成本控制、進入、控制市場細分、兼併擴張,研發新品等方式提升競爭力。

▌行業上游產業鏈經營週期性特徵

自2012年以來,隨著世界製造產業轉移重點逐漸轉移至亞洲,越來越多的製造商將工廠設立在中國;並在政策扶持的雙重力度下,中國企業在趨勢下,開始進入品牌商的供應鏈環節,並逐步成為世界工廠。報告來源:天風證券(趙曉光、潘暕等)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