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于夜遁逃』指的是哪位單于?又是哪位名將『欲將輕騎逐』呢?

本篇為詩詞裡的英雄人物和風雲往事系列第2篇

,本系列側重描述詩詞中涉及到的歷史事件本身,繼而探究該歷史事件為何會引發作者的感慨詠懷,以求更貼切地體會詩詞的意境所在,本系列各篇獨立成文,持續更新中…

盧綸,字允言,河北涿州人,盧綸雖然是中唐時期的詩人,但他寫下的邊塞詩卻依然呈現著雄壯豪放的盛唐氣象,字裡行間滿是英雄氣概,讀後令人振奮不已,他創作的《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便是這樣的一首作品。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不難看出,這首詩裡是有兩位主人公的,一位是‘夜遁逃’的單于,另一位則是‘欲將輕騎逐’的將領。那‘單于’和將領都有具體指向嗎?後世論者一般認為,雖然出現了‘單于’這樣一個極具匈奴風格的特定稱謂,但在詩中是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統帥。至於將領應該是泛指英勇善戰的大唐將士。

‘單于夜遁逃’指的是哪位單于?又是哪位名將‘欲將輕騎逐’呢?

可是當我們細讀唐史,會發現在盛唐時期,的的確確有一場戰役的經過與這首詩描述的場景極為相似。

這便是公元657年的唐滅西突厥之戰。

西突厥,源自突厥汗國。公元583年,突厥被隋朝分化離間,而分裂為東西兩部。後來,西突厥強盛起來,稱霸西域,控制絲綢之路,對唐王朝的威脅極大。

自公元642年起,唐朝先後三次發動了對西突厥的大規模戰爭,雖有較大戰果,但均未取得全勝。於是,在公元657年,唐高宗派名將蘇定方再次出擊,決心徹底解決西突厥問題。

是役,蘇定方採取了分化瓦解和重點打擊相結合的方略。分化瓦解的是與西突厥首領沙缽羅可汗不和的部眾,重點打擊的則是沙缽羅可汗所統率的部隊。

‘單于夜遁逃’指的是哪位單于?又是哪位名將‘欲將輕騎逐’呢?

決戰階段,當蘇定方率軍至來到曳咥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西面後,沙缽羅可汗率其全部主力10萬人迎戰。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蘇定方令步兵持矛環據南原,自己則率騎兵列陣於北原。沙缽羅軍三次衝擊南原而未得逞,蘇定方率騎兵乘勢從敵側後反擊,大敗沙缽羅軍,追擊30裡,斬獲數萬人,殺其大首領都搭達乾等200人,沙缽羅可汗本人僅率數百騎西遁。(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戰役大獲全勝,就在此時,風雪瀰漫,地上積雪達2尺多厚。許多將士請示蘇定方等雪天過後再追擊敵人。(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單于夜遁逃’指的是哪位單于?又是哪位名將‘欲將輕騎逐’呢?

但蘇定方指出,絕不能給敵人以喘息之機:“天降大雪,敵人以為我們不會追,必然停下休息,所以我們很容易擒獲他們;等到天晴,他們已經逃遠,那時再追就來不及了。”於是蘇定方鼓舞士眾,繼續踏雪追擊,晝夜兼程,進至雙河,與南路彌射、步真部會師。繼而長驅200餘里,直抵沙缽羅可汗牙帳,乘其將去打獵,毫無戒備之際,突然發起攻擊,斬獲數萬人。沙缽羅可汗逃往石城(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塔什干一帶)。

經此一役,西突厥元氣大傷。不久,石國人誘擒沙缽羅可汗,送交大唐,西突厥遂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