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盆景」一個比較完整的盆景藝術派別


「徽派盆景」一個比較完整的盆景藝術派別


簡介

盆景是以天然的山石、活的樹木花草為素材,通過立意、造型、置陣佈勢、養護管理等藝術的和科學的手段,在特定的盆盎中組成以樹木、山體等為主體的自然景觀。以小中見大為特點,以極富生命活力為特色,使畫境和意境相融合的藝術品。它源於自然,是自然景觀的微縮,但又高於自然,是自然景觀典型、最集中的表現。它是自然界的樹木花草、天然岩石的組合,但它又蘊含著製作的思想感情和理想祈望。它是人們嚮往自然、迴歸自然、懷抱自然慾望的產物,所以清代文學家張潮說:“居城市中,當以畫幅當山水,以盆景當苑囿。”

「徽派盆景」一個比較完整的盆景藝術派別


植物種類

徽派盆景植物種類較多。它以徽梅、徽柏、黃山松、羅漢松為主,其它如翠柏、紫薇、南天竹、榔榆等也比較常見。通過徽州花農和盆景藝人數百年的精心培育,現已選育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梅花品種,如徽州骨裡紅、徽州檀香、徽州臺閣玉蝶、徽州宮粉、洪嶺二紅等,甚至連園藝界公認已絕跡數百年的黃香梅,也奇蹟般地再現於古徽梅苑。這些品種的形成是經過花農長期選優、人工嫁接、壓條存異等方式培育而成;顏色從紫紅、硃紅、粉紅到粉白、素白、淡綠、淺黃等,無一不具備;花型有單瓣、復瓣、重瓣、臺閣等,千姿百態,絢麗多彩。

「徽派盆景」一個比較完整的盆景藝術派別


造型手法

徽派盆景造型手法獨特。花農對幼小的梅條就用棕櫚葉片進行定胚造型,每兩年重新調整一次,較大的枝幹改用棕繩蟠扎;待主幹大致定型後再加工側枝,對小枝則只作修剪不作蟠扎,形成了“粗扎粗剪、剪紮結合”的造型藝術手法;徽派盆景多地栽造型,成形後再選盆配座,在賣花漁村數十公頃的山坡上,培育有各種大小梅樁和樹樁造型達數十萬株之多,可謂海內栽花賣花“第一村”;在繁殖上,採用壓條與養樁並舉的方法,在國內也頗為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