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秉國:中日合力開創兩國關係的新時代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我認為,對條約締結40週年最好的紀念就是中日雙方合力開創下一個40年中日關係的新時代。

我在外交生涯中,曾經結交了不少日本朋友,同他們有過相談甚歡,也有過針鋒相對。在經歷了兩國關係的冷暖起伏後,我對中日關係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深有感觸,越發體會到《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等四個政治文件對中日關係而言是何其重要和寶貴,也越發堅定認為中日關係一定會好起來,一定能好下去,下一個40年一定會比這個40年更好。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確定了中日關係發展的大方向


戴秉國:中日合力開創兩國關係的新時代

1978年7月,中日兩國政府關於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在北京展開多輪談判。


40年前,《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確認了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確定了中日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的大方向,為中日關係全面發展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礎。

它明確了中日雙方在相互關係中要用和平的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把中日關係牢牢鎖定為和平雙邊關係的根本性質。


條約重申了中日兩國任何一方均無意在亞洲地區謀求霸權,也共同反對任何其他國家和集團在本地區謀求霸權,這使得中日關係超越了雙邊關係的範疇。

過去40年的歷史表明,中日關係穩則東亞安。東亞不僅沒有像世界其他部分地區那樣陷入無休止的動亂,而且延續了1950年開啟的經濟騰飛之路,共同創造出經濟奇蹟,為中日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福祉,促進了世界和平發展繁榮。正如鄧小平先生所說,條約不僅在事實上,而且在法律上,政治上,總結了中日過去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從政治上更進一步肯定了中日兩國友好關係要不斷髮展。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其他三個中日簽署的政治文件一起,共同構成了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並深刻影響亞洲和世界。今天,我們紀念條約締結40週年,就是要為推進中日關係真抓實幹。

為此,我認為,首先中日雙方應該按照條約必須信守的《國際法》的要求,重溫並恪守條約精神,把和平友好合作的要義發揚光大。確保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更加堅固,使兩國關係能夠長久地健康發展下去,造福中日兩國人民,造福亞洲和世界。

第二,中日雙方要把握世界形勢發展變化的歷史趨勢,堅持兩國關係的正確方向。當年正是中日兩國老一輩領導人高瞻遠矚,深刻洞察國際形勢的發展變化,克服重重困難,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使得中日兩國實現了雙邊關係的完全正常化。今天,我們所處的世界經歷著百年大變局,相信兩國新一代領導人一定能夠把中日關係與時俱進地推進到一個更加美好的時代。

第三,中日雙方要共抓共享發展機遇。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不會忘記日本一直深度參與和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日本朋友也很清楚,日方在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促進了自身經濟的發展。未來中國還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開得更大,中日合作的機會將會更多。雙方務必要把握好機遇,走好合作共贏之路,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為兩國人民提供更多的福祉。

條約精神指引中日關係開啟新時代

戴秉國:中日合力開創兩國關係的新時代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互換儀式在日本首相官邸舉行。


40年來,在條約精神的指引下,中日關係逐漸走向成熟。我們也應當在認真回顧總結經驗和教訓基礎上,以更加理性的態度對待和認識兩國關係。我們高興地看到當前中日關係保持著積極改進的勢頭,希望雙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為中日關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首先,中日雙方要解決好相互認知的問題。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絕不走稱霸擴張的道路不會變。我們始終把日本看作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始終認為日本的和平發展對中國來說是機遇,始終歡迎日本參加參與中國的改革開放。相比之下,日本國內對中國的發展戰略還存有疑慮。事實上,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希望日本能夠下決心丟掉對中國的疑慮和誤解,放心同中國和平友好相處,放手開展互利友好合作。

第二,中日雙方要處理好敏感問題。中日兩國既有歷史感情糾葛,也有現實利益衝突。有些問題對兩國關係極具破壞力,使兩國交往受到干擾。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在當前中日關係重回正軌的關鍵時期,雙方越是應該注意妥善處理敏感問題,妥善管控矛盾分歧。雙方共同定下的原則和規矩,一定要遵守照辦,避免發生意外事態。根本而言還是雙方要始終著眼兩國關係長遠大局,不受一時之利所惑,因一己之私而迷。

第三,當前國際多邊貿易體系受到衝擊和挑戰,中日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全球化的受益者,應該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加大創新合作力度,在更多領域和更多層次開展對接,提質升級。為此,雙方可以發揮互補優勢,圍繞“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合作,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實現共贏和多贏。

第四,中日雙方要打牢民意基礎,發展人民之間的友好。即使在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多元的今天,民間友好也是永恆主題。中日文化有著很深淵源,我們要繼續發揮這些優勢,進一步加強人文、地方、媒體與青少年等領域的交流,開展更多能夠引起民眾內心共鳴的交流,以利於兩國關係的長遠發展。

經過40年長足發展的中日關係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和地區影響的雙邊關係。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以美、日、歐為代表的發展強國同中、俄代表的發展中大國,既有競爭更有合作。聯合國多邊機制在國際事務中繼續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國家間的聯繫互動越來越密切,區域一體化蓬勃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世界形勢新發展新變化給中日關係改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和空間,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應潮流,正確決策,抓住機遇,共同努力,構築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真正體現《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原則和精神的新型中日關係。

注:本文為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在2018年8月11日舉行的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

戴秉國:中日合力開創兩國關係的新時代

戴秉國:中國前國務委員

(文:戴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