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茶爲媒,彩禮又稱「茶禮」,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背後儘是浪漫

茶文化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上古神農時期,在悠悠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的“茶”,一直都在人們生活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春秋時期,茶文化和儒家思想逐漸開始融會貫通,“茶”開始作為禮儀的象徵出現在了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婚喪嫁娶,件件都少不了茶的身影;而其中又以人生小登科的“婚”,體現得最為突出。

古人以茶為媒,彩禮又稱“茶禮”,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背後盡是浪漫

古人認為,茶樹一旦在某個地方紮根落戶便堅守於此處,再無法將其移植,故而茶性最潔。因此,“茶”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矢志不渝,至性不移”的愛情象徵。唐朝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時,便帶去了茶葉作為嫁妝。自那時起,茶就開始成為了婚禮中必不可少的嫁妝和禮品。

古人以茶為媒,彩禮又稱“茶禮”,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背後盡是浪漫

待至宋朝時期,茶在婚姻中的象徵性意義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茶葉也由女子的嫁妝,轉變為了男子的聘禮,在婚姻的紐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古時的男子以茶為媒,彩禮統統稱作“茶禮”,向女子求婚,稱為“下茶”;而女子受聘,則稱之為“受茶”或“吃茶”。

古人以茶為媒,彩禮又稱“茶禮”,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背後盡是浪漫

那時候的女子對於吃茶這件事是非常謹慎的,吃了哪家的茶就是哪家的人,若是再受聘他人是要被唾棄的。《紅樓夢》裡鳳姐就曾打趣林黛玉說“吃了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兒?”直臊得林黛玉又急又氣。是以民間也有“好女不吃兩家茶”的說法。


古人以茶為媒,彩禮又稱“茶禮”,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背後盡是浪漫

古時候的人們講究“明媒正娶”,這其中的流程,除了我們熟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八抬大轎”、“花紅彩禮”、“吹吹打打”之外,“三茶六禮”也是其中不可省略的一環,其中“三茶”分別為求婚時喝的“下茶”、訂婚時喝的“定茶”以及新婚之夜喝的“合茶”。

古人以茶為媒,彩禮又稱“茶禮”,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背後盡是浪漫

隨著不同地方風俗的不同,其“三茶”的內容也各異,例如江浙一帶,下茶和定茶就曾用糖水和蛋茶代替普通的茶水,寓意著甜甜蜜蜜、實心實意。古人們堅信,只有喝遍了這三道茶,夫妻二人才算是明媒正娶,終成大禮。

古人以茶為媒,彩禮又稱“茶禮”,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背後盡是浪漫

除了新人,婚禮上其他人也有喝茶的講究,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新人給雙方父母敬茶,父母位列上座,喝下媳婦/女婿茶,發封利時,預示著兩個家庭從此結合在一起。而不少地區例如湘西苗疆一帶,新人們不僅要為雙方父母敬茶,還需向媒人敬茶,甚至在鬧洞房的時候,也伴隨著“鬧茶”的習俗:新人向親朋好友們敬茶,玩一系列猜謎之類的遊戲。

古人以茶為媒,彩禮又稱“茶禮”,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背後盡是浪漫

如今,茶文化依然是我們人生婚姻大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禮儀的體現,更是古人們對於愛情和婚姻忠貞甜蜜的祝福與寄願。你認為茶文化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們更深入瞭解和介紹的嗎?快來留言告訴歷史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