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不改樓市下行方向

降準不改樓市下行方向

1

今天央行降準1個百分點,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降準不改樓市下行方向

因為我還在日本,用手機打字不太方便,只簡單說說對樓市的影響。

先下結論:

降準不會改變樓市下行的方向,房價下跌週期已開啟,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只是給垂死掙扎的很多殭屍國企續命罷了。

2

之前每次降準,我也跟大家一樣以為對樓市是大利好,但隨後住建部對樓市堅定的調控態度,很快就讓地產界的幻想破滅了,擺明了對房地產要鐵石心腸,把資金趕到實體去的決心,當然我不知道能堅持多久,至少目前看還是這樣,因為泡沫還沒有消除之前真的不能放鬆,否則太危險了。

我今天回頭梳理了一下,發現我們前期過於憂慮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就是今年7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對下半年定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人民日報也發文去槓桿進入到穩槓桿,所有人的解讀都認為,這是政策從緊到松的轉向,為了穩經濟增長,貨幣要松,所以不斷降準,那隻要降準無疑就不可避免的會有資金流向房地產。

其實是我們對調控的信心不夠足,總害怕國家因為要保經濟,對房地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很快8月7日,住建部在遼寧就召集了好幾個地方省份開會,調控不力的將要問責,表明了堅定調控的態度。

所以即使是降準了,銀行有錢放貸了,房地產的貸款還是非常緊,流向房地產的資金還是被管的很死,所以房貸利率還是很高,要上浮,當然你可以變相的流入,但也需要繞個灣子,這無疑增加了購房成本。

所以萬科今年6300億的回款任務,三個季度過去了,一半任務都沒有完成,就是因為銀行放款太慢了,房貸還是卡的很緊,也可以看出來這次調控對房地產是動真格了。

3

某個龍頭房企的一線銷售經理告訴筆者,他們為了儘快回款,要求客戶一次性付款,但客戶付不起,怎麼辦呢,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幫客戶找一家金融貸款公司,給客戶提供70%的資金,等到銀行貸款下來了,再還給金融公司,這樣房企就能儘快回款。其實金融公司的錢也是來自於銀行。

現在是政策對房地產調控不放鬆,降準要把資金趕到實體經濟去,每一次都是強調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雖然我們知道事與願違,但是卡著不給房地產,是真的在嚴格執行,房企現在渾身上下都感覺缺錢,融資渠道各種收緊,融資成本上升,急需回籠資金。

大的如恆大碧桂園泰禾這一類巨無霸都感覺缺錢,小的如文一,所以他們需要快速降價回款。

只要錢卡著不讓去樓市,就失去了繼續膨脹的血液,泡沫自然會慢慢消除。

深圳的金融機構朋友告訴我,因為橫盤太久,利率又在不斷上漲,市場上已經看不到賺錢效應了,所以找他們做紅本抵押貸款的客戶群體也少了很多。市場上已經看不到賺錢效應,所以找我們紅本抵押的客戶群體少了很多。

4

但這次下跌,外因是非常次要的,美國加息,我們並沒跟著加息,只是房貸利率在定向上浮,存量沒有受影響。

當然我們之所以調控樓市,也是害怕泡沫破滅,資產高位套現外逃,經濟硬著陸。

下跌的主要原因在於兩個方面:

█第一,市場內因,房價本身漲太多了,我說過市場早已透支了大家的購買力,實體經濟不行,收入不增長,所以才會出現消費降級,而房價把六個錢包的老本都掏空了。即使沒有調控,市場也會很快漲不動了,只不過那就是以泡沫破裂硬著陸收場;

█第二,政府調控,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離,能限的行政手段都用上了,短週期裡一定要聽政府的話,讓你買就買,讓你別買了就要收手,從2016.10月作為價格的分水嶺,也是第一輪大調控起點,一二三線已經基本上都調了好幾輪,雖然2017年很多城市還在漲,調控見效很慢,所以也讓大家對調控失去信心,但效果其實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就像加息一樣,三五次沒效果,但七八次一定會發生危機,如果你能提前跑路就能成功逃頂,大多數人的行為一致時往往是錯的,別人貪婪時你恐懼,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很多城市的房價跌幅迴歸,政府的指導價就是回到2016年10月,所以你可以算一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