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通過幾種途徑能轉公務員編,其中有一種途徑限制你晉升空間

公務員屬於行政編制,主要從事行政事務工作。事業編制整體上參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但是在編制上不屬於公務員,兩者待遇雖然都屬於國家財政同一撥款,但是一般來說事業編制比公務員編制要低,而且晉升空間也沒有公務員好。

參照執行管理的公務員單位,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黨群團機關,一類是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對於第一類來說,和行政機關沒有什麼區別,人員在機關內可以按規定自由流動,不受限制,領導幹部和一般職工都是如此。

事業編通過幾種途徑能轉公務員編,其中有一種途徑限制你晉升空間

因此身在事業編制的人或多或少有想轉公務員編制,那麼這種事情會成為可能嗎?需要做什麼呢?小編告訴你,事業編可以轉公務員編。目前,事業單位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在改革中,有部分事業單位比如:行政執法類的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是非常有可能轉為行政或者參公的,這也為其轉為公務員提供了條件。

上文提到了參照管理公務員和行政參公人員,接下來具體說說兩者入編的途徑。行政參公人員,這個有兩個來源,一是經過公務員考試招考來的參公人員,二是原來屬於公務員身份後面調到該參公單位的人員。這兩種來源人員已經進行了公務員登記手續,可以直接調往機關單位轉為公務員,不需要重新進行公務員登記。

事業編通過幾種途徑能轉公務員編,其中有一種途徑限制你晉升空間

參公人員如果提拔為實職副科領導後,按照相關規定,可以轉為行政編制。單純的提拔為副科虛職,是不能轉為行政編制的。其實參公單位,顧名思義,就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的單位,其工資待遇、晉升等都與行政編無異,如果沒有特殊需要,沒必要再折騰去公務員。

因為無論是找接收單位,還是過編委會,到最後辦理調動,都離不開領導的協調。說白了,這個領導必須要管用,是強勢領導,無論是接收單位還是編辦必須買賬,否則很難完成調動。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相關規定,企事業、公務員中的領導幹部,實行交流、輪崗,可以互相交流使用,既調任制。大家從公開報道中,可以看到,諸如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華通訊社等事業單位的領導,是從公務員部門調來,或調往公務員部門任職。

事業編通過幾種途徑能轉公務員編,其中有一種途徑限制你晉升空間

參公有一點不好的地方就是,在工作的時候你不能評職稱,這樣你考中級、高級職稱可能是沒什麼用的。甚至是,工資可能拿到的沒有純事業編評職稱後的拿到的多。然後就是升職的時候可能升到參公單位的一把手就到頭了,相對公務員來說,升職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具筆者瞭解,以前參公是有考試途徑可以轉成公務員的。但現在,這種考試好像基本沒有了。所以,要想轉成公務員,就得通過參見公務員遴選,選擇公務員單位,考上了編制應該就可以變了。有的地方參公編遴選的時候只能報考參公單位或者事業單位,按照這樣下去的話,要想轉成公務員就是等滿兩年工作經驗後,再參加公務員考試。

那麼你如果不是行政執法類就沒機會了嗎?不是哦,其實還有一種簡單而粗暴的方式,那就是參加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國考、省考)。國家推行鄉科級以下公務員凡進必考政策,通過這個渠道進入公務員隊伍。這意味著你要精心做好複習迎考工作,所投入的時間成本和精力較大。

總之,要從事業單位調公務員隊伍,正常的程序是原單位同意放人後,接收單位先召開班子會討論確認要人,然後打報告報編辦,先過一次編辦會同意後,再報編委會研究討論,同意後開始辦理調動手續,最後在組織部完成公務員登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