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路在何方?近年國內高星級發展趨勢

敢问路在何方?近年国内高星级发展趋势

高星級酒店增長勢頭似乎仍非常強勁,國際品牌擴張步伐並未放慢,這幾年酒店市場上演併購大戲更值得我們回味。

敢问路在何方?近年国内高星级发展趋势

國內地產資本扎堆開發高星級酒店,無論是一二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地產商蜂擁建造高星級酒店。我2012年前在寫過一篇文章《資本緣何青睞高星級酒店》一文。揭示了資本扎堆開發高星級酒店的某些深層次原因從房地產商的角度對此現象做了一個分析歸納瞭如下幾個方面:

1、 房地產企業盈利模式的轉型

房企開始從單一的開發樓盤出售物業的盈利模式逐漸轉變增加持有物業賺取租金與經營利潤的盈利模式。

2、 房地產整體升值的槓桿驅動

由於高星級酒店本身升值潛力巨大,並且對周邊地產的升值也有著巨大推動力,因此吸引著房地產商投資。

3、 企業形象與品牌的提升

掛牌國際品牌高星級酒店有利於宣傳自身企業品牌、樹立企業形象,在競爭激烈的房地產企業中脫穎而出。

4、 從現金流角度做投資回報分析

在當時的金融大環境下,開發商只需要投資總開發成本1/2甚至1/3的資金便可以建造一家五星級酒店。並且通過建成後的酒店再估值再融資迅速獲取超額現金回報。

綜合以上的分析,揭示了當年資本扎堆開發高星級酒店的某些深層次原因,發現原來建造一個5星級酒店並非我們想像中需要那麼大的資金量,還是可以通過一定的資本運作的手法降低投資門檻。企業可以從建造一座五星級酒店中獲得除經營利潤外更多的利益,而這些利益往往是驅動地產資本紛紛投資建造高星級酒店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這一切還是要歸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房地產市場的火爆。 文末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種模式能持續麼,還能持續多久……

*引自:《中國酒店》雜誌2012年6期 《資本緣何青睞高星級酒店》34-35頁

6年過去了我們回頭看看高星級酒店增長勢頭似乎仍非常強勁,國際品牌擴張步伐並未放慢,從2010年到2015年的5年間,中國市場的五星級酒店數量從369家增長到796家,翻了一番還要多,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尤其2015年可以必將稱為國際品牌在中國佈局的重要一個年頭,各大國際酒店集團相繼出手併購, 酒店集團的併購基本屬於橫向併購,追求的是品牌互補與規模效應。這種圈地跑馬的方式,速度顯得格外重要。我們看中國五星級酒店市場來,喜達屋是中國擴張最快的高星級酒店集團之一,2011年時喜達屋在中國只有75家酒店,而到2015年其開業酒店數量就達到了150家,增長近乎翻翻。遠遠高於萬豪的90家與希爾頓的61家。喜達屋的在短短5年間將旗下9個品牌全部帶入中國,其中5個為五星級品牌。

即便如此,中國區的速度仍未讓總部滿意。萬豪與洲際對喜達屋式的擴張大有追趕之意。相比之下希爾頓顯得較為保守,而這份保守也讓希爾頓全球的營收數字保持了高增長。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最近幾年各大酒店集團運營利潤率,2014年希爾頓是16.28%而同年萬豪這一指標只有8.4%。萬豪也當然不會甘拜下風,終於在2015年10月出手了,一條驚爆整個酒店業的消息出來了就是,萬豪收購喜達屋旗下所有品牌。成為了當之無愧的酒店業巨無霸,直到此時此刻我們才發現喜達屋15年的努力只是為了別人做嫁衣,而對於喜達屋的董事會來說也一定是賺的盆滿缽滿的了吧。

近日,首旅集團董事長段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完全有可能聯合外資酒店佈局市場,將來中國酒店業必須與國際酒店業聯通。酒店業本身就是一個國際性發展行業,不可能是一個只在國內發展的行業。做中國最大的酒店集團並沒有實際意義,必須成為國際性酒店才對本身有意義,未來首旅集團將與外資酒店合作,將有可能佈局中、高、低檔次酒店業態

這幾年酒店市場上演併購大戲更值得我們回味。各行各業併購又一次迎來了“井噴”,全球酒店行業併購大戲不斷上演,國外集團收購、國內集團合併、跨界資源整合……行業巨頭們這一年忙的不可開交。僅2015-2017年全球大宗酒店併購案10多起,涉及資產上千億,可謂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敢问路在何方?近年国内高星级发展趋势

我們大致回顧一下:

2015年9月 錦江收購法國盧浮酒店集團後,最近拆資百億收購國內經濟酒店連鎖巨頭鉑濤集團81%股份,錦江、盧浮、鉑濤三者強強聯合後,錦江躋身國內最大酒店集團,也一躍成為世界排名前五的國際酒店集團。業界對於錦江大規模併購的評論是: 有利實現國有資本、國際資本、民營資本的深度融合,加速構建新的產業生態圈,同時把握住互聯網時代的消費升級的趨勢,提供了個性化特色化服務,未來發展想象空間巨大。

2016年4月,首旅酒店集團110億元先後收購如家酒店集團100%股權,如家酒店集團從納斯達克退市,首旅酒店集團一躍成為國內第二大酒店集團。

2016年6月,萬豪國際以每股79.53美元總共136億美元的價格擊敗安邦保險,成功收購喜達屋酒店集團。收購喜達屋後,萬豪國際市值達到36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完成併購後的萬豪國際集團,將在全球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運營或特許經營5700多家物業和110萬間客房。吸納喜達屋旗下11個品牌後,萬豪國際旗下30個品牌將全面覆蓋中檔酒店至奢華酒店之間的各個領域。

2016年4月,海航集團旗下海航旅遊集團宣佈,收購卡爾森酒店集團(Carlson Hotels) 100%的股權,以及後者持有的瑞德酒店集團(Rezidor Hotel Group,AB)51.3%的多數股權。

2016年10月,海航集團宣佈,旗下海航旅遊集團以總計65億美元(約440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黑石集團所持的希爾頓酒店集團25%股份,海航集團成為希爾頓酒店集團的單一最大股東。至今來看這筆收購的確非常賺錢,2018年初海航將希爾頓酒店集團旗下分時度假股份約12億美元股權出售,短短一年多獲利5.7億美元。

2017年7月 萬達集團以199億元將旗下77家酒店轉讓給富力集團,富力成為中國最大的酒店業主。此舉也成為中國酒店業最大的併購案,很長一段時間成為當時酒店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2015酒店業內外資併購如火如荼。可以說2015年將開啟是中國酒店業的“戰國時代” 無論是中資酒店還是外資國際品牌,在這一年中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大肆收購的背後,是資本的逐鹿。就拿富力收購萬達77家酒店的併購案舉例來說:目前,富力地產在全球範圍內擁有14家高級酒店,單從數量上來說似乎並不多,但接手77家萬達酒店後,公司名下酒店近100家,富力一躍成為國內最大規模五星級酒店的業主。

嚴躍進說,對於富力,後續通過資本化的操作來為酒店產業增加競爭力是必要的。類似資本化的方式有以下幾點:

第一是迴歸A股,此類投資總體上受到地產市場的認可;

第二是不斷進行再融資,尤其是收購酒店以後,品牌統一經營管理需要各類資金支持;

第三是不斷進行資產證券化,類似項目實際上後續在證券化的基礎上,富力也可以做輕資產的模式。

從近幾年高星級酒店在國內的佈局上來看,由於高星級酒店在一線城市的逐漸飽和,二三線城市在最近今年也已佈局完畢,目前的中國5星級酒店增長最快的是四線城市,洲際萬豪等國際品牌酒店紛紛入駐中國四線城市佈局。許多四線城市以前也許只是一個縣,現在撤縣建立了地級市,而其人口總量及商業配套、人均GDP等均無法支撐一個全服務型的高端五星級酒店所需要的客戶市場,開業後的經營均比較慘淡,水土不服的問題很快出現。

舉個例子,服務是高檔酒店與中低端酒店最顯著的差別之一,不同星級的酒店有著不同數量的服務人員的配備,星級越高其配備就相對越多,比如希爾頓員工客房比1.1:1,麗思卡爾頓1.7:1,這點是明確些在酒店品牌標誌裡的。四線城市盲目引進高端酒店品牌,恕不知即使酒店不盈利也不可能用管理如家、7天酒店的標準和人力配備來管理一家國際品牌酒店。而當地本地的人力資源是否滿足高端酒店的用工標準呢?回答也是否定的,這些開在四線城市的高端酒店管理層可以說清一色是從一二線城市調配來的,用工成本可想而知。加上中國政府“國八條”的持續影響這批開在四線城市的高端酒店的生存狀況實際上是令人堪憂的。

再加上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和反“四風”,酒店業收到重創,三公經費支出下降,對於酒店業來說帶來的是效益下滑。

開元旅業董事長陳妙林說:“整個產業來說是不容樂觀的。”就開元旅業集團,在營業收入上,2013年比2012年下降約15%,2014年比2013年下降約4%。對開元集團來說自建酒店不如收購酒店,未來開元將不再建五星酒店。

而目前的政策環境對於高星級酒店的發展並不利,2015年中石化系的酒店針對中央巡視反饋問題 ,提出賣一批、轉一批、關一批、留一批。要求到2017年年底全面完成賓館酒店業務清理處置工作。

我們也從經營數據上分析一下目前酒店趨勢,反映在一線城市與其他城市酒店經營差距拉大。

上海酒店經營指標2013年四季度以前連續30個月同比下降,2013年四季度至2015年10月連續25個月同比上升。

2014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淨利潤佔全國盈利城市總利潤的70.69%。2014年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中星級酒店有盈利的省市區4個、共盈利24.01億元,其中上海18.75億元、海南3.76億元、北京1.09億元、廣東0.41億元。洲際酒店集團2015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地區RevPAR上升4.8%,而其中上海RevPAR上升13.7%,顯然若干地方是負增長。(摘自:趙煥焱:《盤點2015年中國酒店業十大事件》)

酒店行業的第一要素是地段,酒店的規模與等級結構與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完全正相關,我國許多地方酒店業的發展遠遠超出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陷入經營狀況難以改觀的困境。在困難時期,地方政府應該對酒店總接待人數與實際能接待人數進行信息化,採取商業承載力的方式進行審批干預,或舉行聽證會,對後進者進行設限和關閉。

全國各地酒店供求關係制約情況不,有的地區開始控制酒店擴容,有的地區酒店擴容沒有節制。東莞市控規委員會2015年第五次會議上,高埗鎮新建五星級酒店的規劃以6票贊成、7票反對被市控規委員會否決。

部分地區酒店供應沒有節制,例如合肥五星級標準酒店在籌是開業的1.4倍,五星級標準酒店包括規劃共77家,其中掛牌11家、開業未掛牌21家、即將開業7家、建設中19家、規劃中19家。但是,合肥五星級酒店每間可供房收入2011年以來的17個季度同比4升13降,最近4個季度連續下降。合肥全體星級酒店2013年、2014年連續2年虧損。

良好的供求關係是確保酒店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的保證,東莞規劃委員會投票決定的結果既符合民意,也有利於酒店行業。地方政府應該對酒店總接待人數與實際能接待人數進行信息化,採取商業承載力的方式進行審批干預,或舉行聽證會,對後進者進行設限和關閉。

酒店熱的直接驅動力就是中國房地產熱,酒店在三四線城市局部太多,政府沒有適當引導,相對缺乏規劃,加上目前金融環境與政府對房地產政策的限制,長此以往必定造成一定的不良後果。一位資深酒店業內人士說:最近五年對酒店業來說 勞動力成本,食品成本,能源成本什麼都在漲,只有酒店平均房價在跌。五星級酒店在二線城市的住宿率連續五年下降,高星級酒店陷入了越擴張越賠錢的窘境。

最後我們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近五年來國內酒店業的發展:國八條、擴張、併購、下滑、四線城市。

敢问路在何方?近年国内高星级发展趋势

陳申俊

澳洲堪培拉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從事酒店行業20年,具有豐富的國際品牌酒店管理經驗,獲得國家職業資格一級、會計專業高級職稱、中國註冊稅務師CTA、劍橋財務總監(CFO)國際職業資格認證等。受聘先之酒店管理學院客座講師。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非邁點網立場】

敢问路在何方?近年国内高星级发展趋势

100萬精英人群關注的旅遊及大住宿業門戶

http://www.meadin.com

微博| @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