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家長在班級羣向老師發出6條質疑!班主任作出回應

最近,杭州一位家長晚上10點多在班級微信群裡向老師“開炮”!13分鐘內連發6條質問微信!到底是怎麼回事?

深夜,家长在班级群向老师发出6条质疑!班主任作出回应

這是一場由壁虎引發的“風波”。9月17日晚上10點多,杭州安吉路實驗學校四(3)班的班級微信群裡,一位家長因為擔心老師曬出的作文對自己孩子有影響,連續向老師發出了6條質問微信。

劉發建是位資深語文老師,當老師30年,其中25年當班主任。他常常根據當天與學生的互動,寫教育觀察日記,已經堅持了15年了,寫了累計400萬餘字。四(3)班是劉發建剛接手的班級。

深夜,家长在班级群向老师发出6条质疑!班主任作出回应

25日,學校放學後,記者在四(3)班見到了劉發建老師。與別的教室不同,班級後面有個大書架,放滿了各式各樣的書本。劉老師鼓勵同學多閱讀和寫作。

劉老師笑著說,這件事情發生在9月17日——

那天上課前,一條壁虎不知道從哪裡出現在了教室後排,整個教室馬上就熱鬧起來了。膽小的同學尖叫,膽子大的同學玩起了壁虎。最後,班級裡的張同學(化名)把壁虎從窗臺上放走了。

我們班有一個規定。每天有8個同學寫漂流日記,鼓勵孩子真實記錄班級故事,不論事情好壞。之後我會把日記都曬到班級群裡。那一週8篇日記裡,有3篇是講壁虎的故事。”

俞同學的日記《可憐的小壁虎》,寫到小壁虎被“折磨致死”;

深夜,家长在班级群向老师发出6条质疑!班主任作出回应

林同學日記裡的小壁虎是能飛簷走壁上天入的《特殊“同學”》;

深夜,家长在班级群向老师发出6条质疑!班主任作出回应

鄭同學日記《壁虎來訪》裡的小壁虎是班級訪客。

深夜,家长在班级群向老师发出6条质疑!班主任作出回应

鄭同學筆下的張同學是“輕輕地放在桌上,微微地張開指縫”,讓機靈的小壁虎哧溜地走了,和俞同學所記錄的“殘忍”完全相反。三個同學,三篇日記,卻形成了三個完全不同版本的故事。

劉發建老師說,其實那天張同學把壁虎放在了窗臺上,但是俞同學的位置離窗臺比較遠,所以看上去好像張同學是把壁虎扔了下去。

“我在俞同學的日記中,把‘一個人’改為真名,也就是張同學,是為了體現日記對生活真實的再現,並沒有對張同學有特殊看法。”

意想不到的事情來了...

到了壁虎做客的第三天,意想不到的事情來了。週三晚,大約10點左右,劉老師打開微信一看,在班級家長群裡看到張同學爸爸火藥味十足的留言:

@劉發建 劉老師您好,我看了昨天發群裡的俞同學的關於壁虎的一段文章,其中有提到我家孩子“殘忍”地對待小壁虎,和其他幾個同學一起將小壁虎折磨致死的經過!請問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還是一段實際發生的事實?如果僅僅只是童話,那為什麼老師會直接點出名字?如果是事實,請問您或者寫文章的同學有沒有真正地去了解當時實際情況呢?如果沒有,那請問這樣在群裡發出來是否欠妥?

@劉發建 須知孩子到自尊心也是很強的,無故遭到這樣的指責,是否會對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是否會在學校受到某些孤立?請問這個責任應該由誰來負?

@劉發建 據我找孩子瞭解到的情況,與文章中所描述的有很大出入,最後小壁虎安然地順著窗外的牆壁爬下去了,並且完好無損,當時一同目擊的同學有:潘同學、王同學、朱同學等。

@劉發建 孩子有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我們覺得可以理解,但老師將名字點出並不做調查發到群裡,如果這篇文章被轉載至網絡,請問到時候造成的影響如何挽回?這種影響對孩子來說有可能是一輩子的!請問您有考慮到嗎?

@劉發建 如果事情屬實,孩子不對的地方我們會嚴厲教育,可事實的真相是怎麼樣的呢?您瞭解嗎?

@劉發建 我們的新聞媒體都有嚴格的審核機制,這種機制是為什麼制定的您明白嗎?

劉老師說,“我的第一反應,當然是不高興。家長在不瞭解全局的情況下,沒有提前和班主任溝通,就在家長群向班主任問責,我覺得有點過頭。

但我仔細想想,也能夠理解孩子爸爸對女兒的保護之情。他認為我在沒有了解實際情況下,武斷點出他女兒張同學殘害壁虎,給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了嚴重傷害。”

到底有沒有傷害到張同學?

“同樣一個事情,形成了三個不同版本的故事。我把三則日記一同發佈在家長群裡,用意之一,就是希望家長們能透過日記,看到孩子的不一樣。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要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每一個孩子。也不要隨意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對比。如果當天只有一個同學寫壁虎的故事,老師又不在現場,我們會不會只根據孩子的記錄來推斷壁虎的遭遇,最後得到一個扭曲的故事呢?”

深夜,家长在班级群向老师发出6条质疑!班主任作出回应

“很顯然,張同學的爸爸沒明白我同時發佈三篇日記的目的。他只看到了俞同學記錄的‘殘忍’,卻沒有看到鄭同學記錄的‘溫情’,更沒有看到林同學的‘灑脫’。

其實,張同學的爸爸完全誤解了我把俞同學日記中第一句話的‘一個同學’特意改為真名的用意。我們班每天有8個同學寫漂流日記,之所以要限定寫班級當天發生的故事,就是鼓勵孩子真實的記錄班級故事。10年之後,20年之後,乃至30年之後,張同學回到母校,打開今天的日記本,依然能看到‘張同學與壁虎的故事’,而不是‘一個同學與壁虎的故事’,那該是多麼愜意而溫馨的情景呀。”

劉老師當天晚上確認學生的日記和點評,主觀上沒有傷害張同學的信息後,他於10點57分,在家長群裡公開回應了孩子家長:

@張同學爸爸 您好!晚上有朋友聚會,回家剛看到您的留言,遲復為歉。現答覆如下:

1、首先,小壁虎做客403班,我一直在現場觀察同學們會如何接待小壁虎(鄭同學日記中有記載)。

2、除了俞同學寫到小壁虎,還有林同學和鄭同學寫到小壁虎,三個同學從三個角度寫同一事件。三個完全不同的版本。我正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孩子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視角。這關係到我們怎麼樣去理解每一個孩子的不同。

每一個孩子的觀察視角不一樣。一個故事三個版本一同發佈。其中鄭同學寫到“輕輕地放在桌子上”,就是很好地再現了張同學的愛心。

我在俞同學的日記中,把“一個人“改為真名,目的,就是為了日記對生活真實的再現。並沒有針對張同學有特殊看法。整篇日記並沒有對她的譴責。後面寫的壁虎死了,只是俞同學的一種擔心。而且他寫的是“幾位大將”,並非特指張同學一人。

3、我相信每個孩子都善良的。張同學也是善良的孩子,我看見她幾次抓小壁虎,都是輕輕地抓,很快地放,最後在同學們七嘴八舌下,張同學輕輕捧著壁虎在窗戶口,放掉了。有的同學以為摔死了,其實壁虎是沿牆下去了。事後,上體育課。到今天,沒有同學再談論這件事。

4、如果班級有同學對張同學有不好的評議,請告訴我,我會和同學溝通。如果這件事對張同學造成什麼傷害,我負全責。該道歉道歉,該認錯認錯,該賠償賠償。總之,不能傷害孩子。這是教育的基本原則。

5、以後遇到類似事件,請第一時間與我溝通,全面瞭解情況後,再請群發。

6、最後,你有什麼具體要求請直接私信我。能做的,我一定盡力。

家長最後公開道歉

班主任非常感謝家長理解

第二天一早,6點醒來,打開微信,沒有看到張同學爸爸的回應,劉老師心裡有一點點忐忑。

上午語文課後,劉老師又打開微信,看到9點32分張同學爸爸的回應:

劉老師說,他的回應,得到了孩子家長的理解,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我由衷地感到,他之前的冒火,是真的,質問是真的,現在的道歉,也是真的。正如他對女兒的愛一樣。”

“在週四的家長會上,我狠狠地為孩子家長這種行為點贊。家長會的主題,就是‘家校同心,教育同行’,我跟家長們說,老師和家長,永遠都是一條戰線上的,不是對立的關係。學校和家庭教育,一定是同行的。”

深夜,家长在班级群向老师发出6条质疑!班主任作出回应

家校關係不應該如履薄冰

如果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不愉快的事,家長首先找老師瞭解情況,不能衝動地直接到學校訓斥另一個孩子。家長到學校訓斥別人的孩子,會得罪全班同學,導致你的孩子被大家孤立。也不能貿然地打電話去找對方家長,因為對方家長不瞭解情況,你莫名其妙地問責對方家長,更容易引發家長間的矛盾。

最終要解決問題,還是繞不開老師。就算老師有偏袒,也可以找學校反映情況。學校不滿意,還可以通過合法程序投訴。總之,千萬不能情緒化地去解決問題,這樣可能會讓孩子繼續受到傷害。

反過來講,老師遇到情緒化的家長冒犯自己,也不要太在意自己的面子,更多的要思考家長只是愛子心切。先要理解家長的心情。然後再慢慢引導家長。

老師和家長之間,家長與家長之間,要做到相互包容。有什麼問題,大家說開了,相互之間充滿陽光和坦誠地去交流,我想問題可能能得到更好地解決。

家長和老師永遠是站在同一條線上的。要彼此真誠相待,不要相互猜疑。同心,同向,同力,在教育前行的路上,彼此遇見最美的自己。

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