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紫關古鎮 隨拍 2018.10.3


荊紫關鎮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西北部,地處豫、鄂、陝三省結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稱。丹江穿境而過,是“南水北調”水源地。鎮政府所在地南距湖北白浪鎮5華里,西距陝西白浪鎮5華里。全鎮總面積168.2平方千米 ,人口6.5萬 ,轄37個村委會。

荊紫關古鎮歷史悠久,有著豐厚的商業文化和絢麗的古建文化遺存。自古水陸並通,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時水運有“丹江通道”,陸運有“商於古道”,明清時期商業高度繁榮,有“小上海”之稱。清末的記載言:荊紫關“水陸輨轂,商賈輻輳,繁盛甲於全境”;又言:“全境商務以荊紫關為貿易總彙”,商業繁盛遠勝於淅川城

荊紫關鎮先後獲得國家、省、市有關部門授予 “全國重點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 “河南省重點鎮”、“ 省級衛生鎮”、“省級文明鎮”、“五星級小城鎮”等榮譽稱號。


著名景點 荊紫關古建築群、法海禪寺 亞熱帶季風性半溼潤氣候

公元前304年,此地屬於楚國管轄,楚王派太子荊來鎮守此地,於是此地就取名叫“荊子口”,後演變被荊紫關。

西漢時,該地丹江河上有座木結構橋樑,人稱此地“草橋關”。 南宋時,因該地荊花遍野,荊籽遍地,改稱“荊籽關”。 明代為荊籽關口。 清代為荊子關。 民國初改稱荊紫關,以荊花為紫色象徵吉祥之意。

在荊紫關鎮的月亮灣,有一個兩山對峙的關口。關口外,是八百里秦川,關口內,是開闊的中原。古時,咆哮的丹江與狹窄的古道在這裡共同構築起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隘口。這個隘口,就是荊紫關之“關”的來歷。

西周時綿延八百里的丹江沿岸的六個古城中,荊紫關有兩個。一個是位於荊紫關高中校址的永安城,一個是位於吳村和麻坑村的定陽城。

春秋前期屬鄀國地,後期至戰國前期,荊紫關屬楚國三戶邑。 戰國後期是秦國所屬的商、於之地。 秦朝至晉朝,該地屬丹水縣。 唐朝時期,荊紫關鎮曾屬內鄉縣。

公元684年,武則天巡視途中路過荊紫關,在距荊紫關不遠,現留有武則天歇息梳頭的歷史遺址一梳洗樓。 安史之亂後,因藩鎮割據,阻斷了淮河和汴河的漕運,當時的唐朝政府只得通過丹江航運來轉運江淮至關中地區的貨物,丹江航運逐漸繁榮起來,位於丹江流域的荊紫關鎮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了著名的商業古鎮。 宋朝時期,荊紫關鎮屬淅川縣。


荊紫關古鎮 隨拍 2018.10.3

荊紫關古鎮 隨拍 2018.10.3

荊紫關古鎮 隨拍 2018.10.3

荊紫關古鎮 隨拍 2018.10.3

荊紫關古鎮 隨拍 2018.1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