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我們總覺得待遇不夠好

為何我們總覺得待遇不夠好

鄙人在朋友圈觀《部隊何時也能下“血本”留人》一文,多日來甚是感慨,遂做此文以答,供各位戰友參考。

作為200萬大軍中的一員,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對朋友圈、各大公眾號上呼籲提升軍人待遇的文章尤為熱衷,衷心地希望這些文章能夠直達聖聽,引起高層的重視,對改善軍隊人才任用、改進走留機制、提升人才待遇有所裨益。

但是該篇文章的標題讓我陷入沉思,高層領導不會不知道當前部隊存在的各種人才走留的矛盾與問題,身居高位,只會比我們聽了更多的故事,看得也更遠。

但是為什麼多年來我軍下“血本”留人才已經與地方形成了天壤之別,為什麼每年這麼多年輕軍官不惜丟棄幹部身份,也毅然決然要離開他們也熱愛的部隊?為什麼那麼多“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又為什麼那麼多噓唏的故事仍不能引發系列改革呢?

我們分析問題和尋找答案,不能僅從個例入手,也不能僅僅站位自身去代入問題,“血本”的標準對不同的時代和人是浮動的,讓我具體地回答部隊何時下“血本”,下多大“血本”,恐必會引發新的爭議,但是,立足當前國際國內形勢與任務,我對短期內軍人的貨幣化待遇大幅提高並不看好,也想通過我的分析去幫助大家破除甚囂塵上已久的工資“兩倍論”“大幅論”等謠言,原因有四點:

一、國家財政壓力巨大,軍費增長受限。

眾所周知,我軍多年來的發展是極其隱忍的,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背景下,軍費佔GDP比重較世界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相差甚遠,雖然近年來不斷加大對軍費的投入,但就18年為例,仍然只佔GDP比重的1.8%。

這也並不是高層不想增加軍費,而是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改革與發展的攻堅期,社會矛盾多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亟待解決,國家需要經濟投入的地方太多,所以對於軍費投入頗為捉襟見肘。

再加上既往的政策具有延續性,導致流向各個方向的經費都只增不減。民生不能虧,那麼只能先委屈下軍隊。同時,某些國家對於“中國威脅論”的炒作與世界各國尤其是周邊鄰國對於中國軍事崛起的擔憂也在側面遏制著我們的軍費增長。

二、我國的國體和堅持奉行的防禦型國防政策決定了軍人的經濟地位不可能處於社會中上層。

我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而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消滅剝削,消除貧富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所以軍人哪怕作為較為特殊的一類國家公職人員,也不能過度的超越公職人員的平均薪酬。

二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要以創造財富的多少進行財富再分配。而軍人是不創造財富的,哪怕我們自己深知這個集體的犧牲奉獻有多麼不易,但是于衡量標準我們不是創造財富的主體。

可能有同志會說,沒有軍人就沒有國家安全,何談財富?是的,但是長期的和平環境,已經讓絕大多數人覺得,外部安全早已是必備品,而非數百萬官兵捨己舍家換來的奢侈品。

三、我軍堅持宗旨與優良傳統塑造的光輝形象決定了社會層面對於軍隊的物質補償態度。

我軍是一支多麼傳奇的隊伍自然不用我再贅述,自建軍以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早已融入這支軍隊的骨髓血脈,戰爭年代的英勇善戰,和平年代的犧牲奉獻,每有戰爭與災難時,這支人民軍隊永遠是祖國和人民的鋼鐵長城。

可以自信地說,絕大部分老百姓對軍人都是豎大拇指的,全世界也很難有哪支軍隊像中國軍隊一樣在本國百姓中有如此之多的讚譽。但是,長久的光輝形象已經讓絕大多數人形成了潛意識的思維定式,軍人,似乎成了犧牲奉獻的代名詞。

長期的市場經濟的環境更是助長了這種思想,似乎高薪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薪水,享受如此之高道德美譽的隊伍又怎麼好意思談錢呢?

每年的兩會上,各個領域的代表都在不斷呼籲國家增大所在領域的資金投入,可是鄙人關心兩會多年,我們的代表卻似乎羞於談錢,恥於談錢。可是要真正發展好人民軍隊,不論從意識領域還是物質領域,都離不開這位孔方兄的幫助。

四、現有制度與待遇是一套兼顧了成本與實效的組合拳。

請諸君換位思考,如果各位是政策制定者,在手頭就這麼點本錢的情況下,要如何留住人才呢?我拋出這個問題給身邊的幾位同僚,結論如出一轍,繼續當前的制度,因為沒有更多的“本錢”,當然還是靠制度“留人”。

有勇氣的畢竟少數,走極端的畢竟也是少數,敢於和自身環境徹底決裂的更是少數,留下的人多了,自然裡面人才也就多了。至於留下的人才能不能發揮作用,那就又是我軍當前另一個深刻的話題了,在此先不做討論。

當前的“血本”下得不夠,但是我們還有制度與未來的職業發展期許。大棒與蘿蔔的共同作用下,就能夠讓絕大多數人留下。用上籠子與棒子,就能省下票子,或許有些殘酷,但這就是現狀。

軍人的待遇國家是很關心的,但是從以上四點不難看出,軍人待遇的改善存在著多面的影響因素與現實困難。雖然近來國家在軍人軍屬的福利待遇上已經在下功夫,官兵休假探親、家屬來隊、分居費、差旅費……

許多方面都有不同提升,但是和直接的薪酬提升相比,諸多軟方法不僅在落實上受到考驗,實效性也受到質疑。許多“可以”有的福利有的因為領導不願意給,有的因為單位經費等問題給不起等諸多問題淪為一紙空文。

“軍人依法優先”對於絕大多數每年只坐兩次飛機、火車的軍人而言亦是有些雞肋。所以,無論是直接提升貨幣化薪酬水平這條硬槓槓,還是完善落實好軍人軍屬軟福利,皆是任重而道遠的。

望大家認清現實,不要妄“暴富”之想。

望諸君不忘初心,不要忘“強軍”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