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國最尷尬的「大學城」

武漢,中國最尷尬的“大學城”

2013年,大學開學首周光谷地下通道水洩不通。/ 視覺中國

武漢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武漢網友@十號胖狐狸曾作出過如此解釋:“當年建國時,武漢被賦予的定義是華中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她的輻射面積是華中地區的若干個省,是超越湖北的存在。

作為華中地區的教育中心,國家在武漢開辦一系列大學,如武大、華科、華師、中南財經等,是諸如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份無法比肩的——把大家請到武漢來讀書,不是為了讓大家建設武漢,而是為了讓大家建設祖國的。所以,關於武漢的結論就是,這裡的工資必須低一點,房價要高一點,工作要難找一點,不然,大家來了武漢卻不想走,國家就麻煩了。說是調侃吧,這段自嘲也未免過於真實。如今的武漢,的確擁有著全球第一的在校大學生數量,卻也的確為人才緊缺而頭痛著——一畢業,學生們撒腿就跑。這樣的一座城,堪稱中國最尷尬的“大學城”。

武漢,中國最尷尬的“大學城”

有數據顯示,如今坐擁89所高校(僅次於北京的91所),95家科研院所的武漢,共擁有130萬在校大學生。長江日報報道稱,武漢是全世界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城市。

可實際上,武漢離真正的高興,還是差那麼點意思——這裡盛產桃李,卻留不住芬芳。有數據顯示,同為教育大省的廣東和浙江,畢業生留在本省的比例分別高達85%和80%(2015年),而武漢同比不足五成。若將目光放在武漢最著名的武大和華科上,2017年,兩校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學生留漢的比例均僅有20%上下。

只能說,年年都作為優秀畢業生的頭號供應商,武漢在“為其他省市做嫁衣”這件事上,還是表現得相當優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