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值2200億到巨虧462億,這位台灣首富2年變「首負」

隨著市場規模觸頂,目前國內智能手機行業也迎來了一輪新的“洗牌”,華為、小米、OPPO、vivo和蘋果已經形成“五大寡頭”壟斷之勢,整個行業的利潤基本被這五大寡頭瓜分殆盡。HTC、金立、酷派、魅族等手機廠商則面臨生存危機,賠本賺吆喝。

從市值2200億到鉅虧462億,這位臺灣首富2年變“首負”

在年初,HTC發佈了2017 年全年的營收報告:去年HTC全年合併營收為 621.2 億新臺幣(約 135 億元人民幣),與 2016 年相比下滑 20.5%,為 13 年來最低營收水平。

要知道,HTC在當年可是安卓智能手機市場的領頭羊,但卻突然在2012年極速下滑,而且至今都沒有要回升的趨勢,不免讓人唏噓。

1997年,“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之女、有著“鐵娘子”之稱的王雪紅,創立HTC──宏達國際電子,跳進手機、平板電子零件代工領域。2006年,HTC拋棄專業代工,推出自有手機品牌,隔年,蘋果第一代iPhone橫空出世,HTC隨後在2008年發佈世界第一款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T-Mobile G1,成為安卓智能手機市場的領頭羊。

從市值2200億到鉅虧462億,這位臺灣首富2年變“首負”

2011年,HTC佔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高達9.1%,市值攀升至33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0億元),超過上世紀手機大佬諾基亞,僅次於蘋果,一躍成為智能手機品牌霸主。王雪紅也憑藉HTC在2011年成為臺灣新首富,將前首富郭臺銘趕下榜首。

可惜它沒有躲過盛極而衰月滿則虧的魔咒——2012年,HTC開始走下坡路。

2011年開始國產手機品牌迅速崛起,主要走性價比,但HTC保持"高冷”的姿態,讓其陷入了品牌調性的僵局。從2012年上半年開始,HTC的手機銷量持續下降,在國內的份額也開始流失,全球市場佔有率更是接近崩盤,營收連年縮水,利潤由盈轉虧。

從市值2200億到鉅虧462億,這位臺灣首富2年變“首負”

或許是成效低落、產品乏力讓王雪紅急了,身為創始人兼任董事長的她,2015年3月,正式宣佈擔任HTC執行長。不久之後,HTC重啟“機海戰術”,針對各系列機型在硬件規格上進行微幅改版後重新包裝成新產品推出。

從市值2200億到鉅虧462億,這位臺灣首富2年變“首負”

大肆將規格排列組合變成“新機”的品牌,HTC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市面上一時出現各種畸形、四不像、定位模糊的智能手機,甚至出現互打價格戰的荒謬現象,宛如另類“英雄內戰”。2015年8月,HTC公佈第二季度財報,淨虧損80億新臺幣(依照當時匯率摺合約16億元人民幣),此後,HTC每一季端出的財報,都赤字連連。自2015第二季度開始,HTC累計虧損462億臺幣。

後面,HTC高管團隊人才流失嚴重,其首席營銷官、前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全球公關總監副總裁全球零售營銷經理等重要成員接二連三的離去。也不知是不是HTC內部人員早已看穿看到HTC的衰退姿勢。總之內憂外患,對HTC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未來HTC將如何發展,我們靜觀其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