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林沒通過的CBA體測,爲啥難倒那麼多英雄漢!

今天傍晚,傳出一個消息——不久前隨著男籃紅隊在雅加達拿到亞運會金牌的王哲林,在體測之中“掛了”。

王哲林沒通過的CBA體測,為啥難倒那麼多英雄漢!

具體情況是,王哲林在今天上午的強度投籃測試之中,沒能達到規定的投籃次數,然後這個就算沒有成績;而今天下午本來安排了一個力量測試,內容是負重深蹲和臥推測試。可能是由於在強度投籃測試之中沒能通過,所以王哲林就直接放棄了,直接沒有去現場。他選擇的是,養精蓄銳,等待補測。

王哲林沒通過的CBA體測,為啥難倒那麼多英雄漢!

其實現在CBA的體測,和此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從去年聯賽開始前,體測就成了抽檢。在此前,是每支球隊的球員統統都要檢的。現在,每支球隊就有兩位“幸運兒”,會進入體測的名單之中。

王哲林沒通過的CBA體測,為啥難倒那麼多英雄漢!

體測的內容,很多球迷也都熟悉了。首先要進行身高和體重的測量,這裡面就大有門道。折返跑達標標準分三個檔,身高194以下(含194CM)62秒達標,195~204CM(含204CM)64秒達標,205以上66秒達標,身高超過209CM,每增加1CM加1秒。不少球員都開玩笑地在測量身高的時候做出墊腳的動作,這個動作不言而喻——肯定大家都想能稍微在測量的時候,被認為“高”一點,然後測試的成績放寬一點。

折返跑,就是被人稱為“奪命十七趟”的折返跑測試,根據不同的身高和位置標準進行成績劃分。2分鐘強度投籃可以選擇投2分或者3分,自然根據位置不同有些區別。而負重深蹲和臥推,就是相對比較容易理解的力量測試。

在體測裡面吃過虧的名將並不少。且不說之前在體測之中直接受傷、賽季報銷的李曉旭,就連王仕鵬這種曾經在世錦賽比賽之中投進絕殺球的射手,在“強度投籃”項目之中還曾不及格。而寶島球員林志傑曾經吐槽:要花時間在體測上,很影響球隊的整體訓練。

球迷質疑的點,也許是在參考國外的先進標準和經驗上。比如NBA這種全球知名的聯盟,並沒有什麼體測;而歐洲一些籃球發達國家,比如立陶宛、法國、西班牙等國家的聯賽,也並沒有體測這個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外援根本也不參加體測。

到底CBA的體測有沒有意義,這個毫無疑問,自然是有意義的。任何競技體育的基礎,就是體能。體能不達標,在高強度的比賽之中,很可能很快疲憊、以致於完成不了技戰術的要求。

而在體測這個問題上,可能我們不能簡簡單單地就和國際結構和掛鉤,直接不測了之。即便是職業球員,可能很多也沒有自覺訓練、儲備體能——就拿今年5月份開打的NBL聯賽來說,這個二級聯賽,參加體測的有197人,竟然有70人在集中測試中沒有通過。

一共15支NBL球隊,竟然只有安徽文一這支球隊的球員全部通過測試。有趣的是,這支球隊的總經理,就是當年的宮魯鳴。宮魯鳴無論是在國家隊,還是在籃管中心,都是對於球員體能訓練強調最嚴格的那一位。現在來看,還真的有些關聯。

但王哲林這種國手、才在大型國際比賽之中有過不錯表現的國手也沒能達標,只能說有點偶然了。現在體測沒過,得缺席5輪聯賽,然後再等補測,這種制度也有點緩衝的作用。

但不管抱怨與否,體測這個事情,恐怕還得持續下去。但無論如何,體測只是一個參照、標準和警醒,球員體能好不好,球員自己本身最清楚。而俱樂部肯定也會清楚——體能達不到要求,不能在聯賽之中有好的表現的球員,也會很快被聯賽和市場所淘汰,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