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這樣慶豐收

近日,全國農業展覽館鑼鼓喧天、醒獅起舞,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們帶來紅薯、南瓜、蘋果、桃子等豐收的果實,跳著、舞著,慶祝著豐收的節日。京郊農民們現場表演了門頭溝太平鼓、房山中幡、平谷舞龍舞獅,並展示了順義火繪葫蘆、延慶豆塑技藝,與各省市區農民慶豐收、話豐收、享豐收。(《北京日報》2018年9月24日)

京郊這樣慶豐收

這是在首都舉辦的慶豐收活動,也是全國性的慶祝活動,首都農民與各省市區農民一起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豐收節,既要有全國性的慶祝活動,也要有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慶祝活動。在首都北京的郊區,農民們這樣慶祝第一個屬於自己的節日。

在北京的東部,平谷區以集體形式敬農,慶祝第一個豐收節。平谷農民以當代敬農典禮表達了新農民的心聲,智能機器人走上京郊表演舞臺。在金海湖畔,農民們以特別的方式歡慶節日,展示了當代農業由傳統方式轉變成智能科技的新勞作模式,反映出新農村建設給農業帶來的巨大變化。

京郊這樣慶豐收

在北京的西部,門頭溝區村民們用太平鼓慶祝豐收。 龍泉鎮琉璃渠村的60多位村民們踏著舞步,敲起太平鼓慶豐收。京西農民逢喜慶節日跳太平鼓,已經是延續200多年的傳統。每一個地區的農民,對於豐收的喜悅,都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表達。

京郊這樣慶豐收

在北京的南部,大興區龐各莊鎮梨花村,第26屆金秋旅遊文化節吸引了眾多市民。

美食嘉年華、梨花村燈光節、書畫展、親子系列活動、西瓜小鎮特色小吃活動等成為亮點。

京郊這樣慶豐收

在北京的北部,延慶區永寧鎮用豆塑的“福”字送出祝福。 黑豆、黃豆、芸豆等豆類的豐收,是物質的豐收,農民以精神的豐收來表現節日歡喜。

京郊這樣慶豐收

農業豐收,農民喜悅,市民受益。農村是城市的“果盤子”和“菜籃子”,為城市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糧食、水果和蔬菜等農產品,農民也以多種形式為城市提供了勞動力,為城市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不論你生活在何處,不管你從事何種職業,我們都應該向全國的農民致敬,為農民做出的貢獻致以最誠摯的敬意。從歷史來看,是農民的奉獻成就了中國;從現實來看,農民是中國政治建設的基礎;放眼未來,農民依然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農村與城市,從來都不可分割,一直保持著互促共生的融合發展狀態。

京郊這樣慶豐收

農業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萌芽,理應接受人類最高的禮讚。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是工作目標,也是美好願景。鄉村振興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將以最大力度推進“三農”工作,續寫出新時代的農業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