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廣電媒體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生存

傳統廣電媒體在變,但變化永遠趕不上觀眾的需求變化

面對網絡的衝擊,近來隨著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努力自救,傳統媒體多少取得了一些成績,贏回了一點點市場份額和關注度。但從全局觀察,如果不徹底改變傳統媒體的經營、操作思路,那這些取得的成績會快速流失。在互聯網時代,媒體的關注度都是突然爆發,轉瞬即逝。任何熱點都很難長時間引起關注,持續發酵。所以傳統媒體的自救還是需要從理念上變革,去徹底的順應時代發展。

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播。媒體根據自己的選題策劃,根據自己的製作計劃,對節目進行製作,然後再根據自己的時間表進行播出。這期間雖然也有所謂的觀眾反饋意見,但其意見十分有限,並且採納不採納,關注不關注都是媒體自身單方面的事情。觀眾、聽眾只能單方面的接收信息,接收節目。觀眾的選擇權只剩下選擇看聽或者乾脆不聽不看。

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媒體從單向傳遞信息變為雙方交互。觀眾根據自身的喜好,自身的時間,只要有足夠的硬件設備和網絡支持,就可以任意選取節目,在任意的時間和地點觀看接收。這就打破了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傳播理念和規律。

在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普及之前,傳統的單向媒體傳播信號,首先進入了原始的閉路電視時代。隨後隨著技術的進步,進入了有線網絡時代。天線轉變為機頂盒,觀眾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而媒體的經營方式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早期的廣播電視媒體是以廣告收入為生,消費者被迫接受廣告。當廣告氾濫時,觀眾產生厭惡情緒,但也無從拒絕。而當閉路電視產生,電視節目以付費的形式消費,媒體的盈利模式也從廣告轉為收取內容服務費,其商業架構就有了現在內容經濟的雛形。

隨後產生的有線電視及其機頂盒延伸技術,就把這些功能更加擴大化。一方面廣播、電視這些不同的媒體都可以通過機頂盒這個平臺展現在消費者面前。另一方面媒體市場除了傳統的廣告收益模式外,也部分過渡到內容付費模式。而且通過技術的進步,進行了媒體產品細分。把很多細小門類單獨組織了節目臺,以鎖定固定消費群體。比如大眾一些的體育臺、影視臺。最後更加細分的市場也被設定類型節目,如釣魚臺、軍事臺、棋牌臺等。這些特定類型的節目鎖定了特定消費群體,在一個時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技術發展的支持下,交互式的消費架構得以產生。消費者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喜好,搜尋節目、影視作品,然後選擇付費收看,而不是以往的只能按照廣播電視媒體的節目單被動收看。這樣自己的時間被大大的解放,還能更有針對性、傾向性的接收信息。在前幾年這一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場表現。

技術變化必然帶動商業模式變化,從內容傳播向內容存儲做轉變

各種技術的進步和商業模式的改變,都是在順應社會及媒介發展的趨勢的前提下,利用技術手段更好的銷售內容節目。但隨著網絡進一步的發展,基於有限網絡的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受到了更嚴重的衝擊,這就需要重新思考和設計其自身的商業模式。

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在內容製作上,擁有良好全面的團隊,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新媒體暫時所欠缺的。新媒體發展雖然迅速,但其根基還在夯實階段,產業鏈還在完善。且其形態在目前變化太快,所以在某些細節領域他們無從下手做實,這個也就是目前傳統媒體的巨大商業機會。以自己現有媒體平臺為推廣渠道,把業務延伸到新媒體平臺。製作高水平的內容產品,然後在新媒體平臺進行播放。這一方面維持了傳統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內容的播放本身就是很好的廣告效應。然後把內容版權販賣到各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以得到更多額外收入。

從投放平臺的角度看,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不是不可以建立自身的平臺。但是限於觀念、技術和操作力。其自身建設的平臺很難與流行的新媒體平臺抗衡,很難具備真正的競爭力。所以一方面維護原有平臺,一方面建設發展自己的平臺,但短期內主要的投放,還是要藉助他人渠道。

新媒體平臺,前期是以流量換資本,通過流量獲取一定的投資來擴大份額,搶佔資源,然後期望從流量中也可以衍生出廣告收益。雖然目前有相當比例的硬廣告收益,但網絡廣告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反感。其在投放中,更容易被消費者所屏蔽、忽視。所以其投放效果和規模究竟如何,現在還有不確定性,未來的廣告形態也必然還有很大的形式變化。不過可以看到的趨勢是,未來軟廣告收益將成為主流,而這種軟廣告收益的根源則根植於內容製作之中。這就為傳統媒體在內容製作環節創收提供了可能。但軟廣告與硬廣告的界限並不好把握,很容易弄巧成拙,遭到消費者的牴觸與譏諷。所以軟廣告製作與商業收益的最佳模式,還需要媒體在經營中不斷的探索更新。

當下的觀眾已經逐步拋棄了以往的電視廣播消費模式,不在按對方的套路,對方的安排去觀看接收節目。付費的有線電視,也逐步下滑,淡出新增客戶的主流選擇。觀眾對內容的選擇性、針對性、碎片性等眾多需求,就要求傳統的媒體要建立一個龐大,但檢索簡便的數據庫。觀眾通過關鍵詞、類型查找等形式,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收看的節目,可以在線也可以下載觀看。可以看全部節目,也可以觀看其中片段。可以根據節目名稱搜索,也可以根據喜好的明星或需要觀看的內容搜索,如烹飪,遊戲等。通過技術手段,把影像內容及資料搬到網絡上。通過不同的收費、銷售形式,對內容進行付費觀看。隨著時間流逝,內容會積累越來越多,也就是可供銷售的內容越來越多(還會延伸出對應的版權管理問題)。這在短期內,可以作為傳統媒介的重要收入手段。試想你突然想收看1990年的春晚,或者某一期的新聞聯播,不管是娛樂還是學術研究等內容,都可以從你的平臺檢索到曾經的內容。這不就是現在消費者所需要的嘛?

如果可以把內容和平臺有機結合,並且在正確的經營軌道上正常的發展,在未來的眾多媒體平臺之中,傳統媒體也必然會有自己存活的空間,也會有一席之地。

傳統廣電媒體如何在新媒體時代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