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不易!南陽三年投入21億守護碧水藍天!

来之不易!南阳三年投入21亿守护碧水蓝天!

来之不易!南阳三年投入21亿守护碧水蓝天!

天高雲淡,風清氣朗,抬頭仰望,是一片明媚爽人的“南陽藍”……

花繁葉茂,碧波盪漾,展眼四顧,是滿目蔥鬱怡人的“生態綠”……

近年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南陽深入人心,我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動力,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以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責任為抓手,圍繞汙染物總量減排、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生態環境風險管控三類目標,突出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領域,加快建設美麗南陽。

辛勤努力,換來的是豐碩成果。看這秋天的南陽,誰能說不是一幅色彩斑斕、詩意棲息的生態畫卷呢?那乾淨的藍,蔥蘢的綠,清冽的波,天光雲影的交錯……

高位推進,齊抓共管

構建環保大格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擁有更清新的空氣、更湛藍的天空、更優美的水環境,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許,也是我市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此,我市堅持高位推進,強化環保責任,構建環保大格局,凝聚起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生態環保關乎人民福祉,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不僅成立了高規格的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且從市委常委會到市政府常務會,生態環保工作都佔據了較重的分量。一組數據,也許更能說明問題:2017年,我市先後投入1.2億元購買各類清掃保潔車輛226輛,中心城區主幹道機掃率100%;投入2.4億元增購新能源公交車400臺,全市公共交通清潔能源使用率超過85%;投入4800萬元建設屋頂綠化178處;投入1000餘萬元完善空氣質量監測體系;投入6920萬元,在唐河流域及丹江口水庫匯水區範圍開展禁養區畜禽養殖搬遷工作;投入7072萬元,在120個村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先後投入近40億元進行內河整治;2016年~2018年,各級財政投入大氣、水、土壤及農村環境治理四類環境汙染防治資金總額超過21億元……

来之不易!南阳三年投入21亿守护碧水蓝天!

風力發電

不僅如此,環境質量和主要汙染物削減成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綜合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若出現重大環境問題“一票否決”;《南陽市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南陽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的出臺,則以高標準嚴問責倒逼工作落實。對生態環境保護,各級人大、政協也高度重視,組織開展專項督查視察和民主評議活動;紀檢部門嚴肅查處環境汙染防治領域“懶政怠政、為官不為”行為;宣傳部門全力做好環境汙染防治宣傳報道;各職能部門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責任意識明顯加強;企業帶著環保求發展,擔當治汙主體責任不斷壓實;生態文明促進會、環保志願者協會等環保社團組織蓬勃發展;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人大政協監督、部門聯動、企業主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大生態環保工作格局由此形成。

来之不易!南阳三年投入21亿守护碧水蓝天!

領導現場辦公

全市上下一盤棋,讓南陽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越來越深,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也越來越多。

勇於擔當,服務大局

保一渠清波北上

南水北調中線乾渠,像一條晶瑩剔透的玉帶,從中原大地的渠首逶迤千里,北上至京津。讓一渠豐盈的南水滋潤焦渴的北方,這是盛世中國的水利史詩。作為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南陽在整個中線工程建設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功能定位,也註定了承擔的任務分外艱鉅。為此,我市勇挑重擔,全力保障一池清水入庫、一泓清水北上。

来之不易!南阳三年投入21亿守护碧水蓝天!

檢測人丹江取樣

今年1月17日,西峽縣西坪鎮淇河發生一起跨省轉移危險廢物非法傾倒的突發水環境汙染事件。正是數九隆冬的嚴寒天氣,但在環保部、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領導一線指揮下,西峽縣、淅川縣和市直有關部門站位全局、不講條件,不計代價,行動迅速,執行有力,頂風冒雪、風餐露宿,展開了一場淇河保衛戰,經過20天日夜奮戰,實現了“不讓一滴受汙染的水進入丹江口水庫”的目標,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

的確,千里調水,水質優則成,水質差則敗。為呵護好京津人民的“大水缸”,南陽毅然關停企業800多家,靜態損失約百億元;關閉、取締、搬遷養殖戶1082家,取締養魚網箱5萬多個;在匯水區4縣市建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劃定乾渠兩側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同時嚴格水源保護區新上項目審批,對可能影響生態環境的項目一律喊停……還有,投資1.46億元建成渠首環境監測應急中心,在環庫區建設水質自動監測站和浮標站;組建市縣鄉三級應急隊伍,實行24小時應急值班和事故逐級報告制度,時刻掌握工作動態,隨時監測庫區的一切情況……

来之不易!南阳三年投入21亿守护碧水蓝天!

志願者在行動

浩渺無際、水鳥翻飛的庫區,展示著南陽人的無私奉獻;碧波盪漾、清水北上的乾渠,送去的是南陽人民的深情厚誼。

時代選擇了南陽,南陽選擇了“綠色”。我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從建設生態農業到構建新型生態工業體系再到發展生態旅遊業,南陽人鐵腕治汙、硬手斬汙、強力扼汙,以新時代的“南陽擔當”,為京津人民繪就一江的波綠煙碧、蓄下一庫的清水盪漾。

護衛藍天,呵護碧水

勾勒詩意人居地

眼下正是秋高氣爽時節,令人心曠神怡的“南陽藍”,不僅在頭頂、在眼端,還一次次刷屏了朋友圈;穿城而過的白河,水面波光瀲灩,兩岸綠意盎然;邕河、溫涼河、漢城河如飄帶穿城而過,流波潺潺,水汽氤氳……藍天,碧水,淨土,綠意,讓南陽成為人們幸福生活的詩意棲息地。

這詩意人居的勾勒絕非一日之功。2016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強力推進水、大氣、土壤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科學治汙、全民治汙、依法治汙,多措並舉,標本兼治,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心城區數十條主次幹道上,一輛輛灑水車灑出清新容顏;烏煙瘴氣的露天燒烤取締了,城市夜色有了清爽空間;淘汰黃標車、動態監控管理建築垃圾運輸車輛、排查取締“散亂汙”企業等,無不推動著城市空氣質量一再改善。

腳下有綠,身邊有綠,空中也有綠——在城市鋼筋水泥森林中,我市創新實施樓頂庭院綠化工程,建設庭院、屋頂綠化及自動噴淋系統,增溼增綠,讓原本“光禿禿”的屋頂充滿生機活力,既拓展了城市綠化空間,也有效淨化了中心城區空氣。

来之不易!南阳三年投入21亿守护碧水蓝天!

生態南召汙水處理廠

做好“水文章”,是使命,更是責任。為保護白河母親河,我市於去年6月1日正式實施了《南陽市白河水系水環境保護條例》,以立法的名義保護白河水環境,讓母親河成為城市最美的風韻和靈氣之所在。水汙染防治攻堅,全面推行四級“河長制”,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殲滅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戰,全力推進城區內河治理……水清了,景美了,人們的獲得感更多了。

不僅僅這些。2015年12月南陽首創環境公司成立,逐步搭建了淅川、西峽、內鄉三縣南水北調匯水區鄉鎮的垃圾收運系統,帶來一湖清水瀲灩,一江碧水清澈;縣級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增多了,全市每條河流都有了監測斷面;“藍天衛士”系統對農田實施了全天候監控……數年的環境攻堅戰,讓城市變得天藍水清、空氣清新:截至今年9月26日,中心城區PM10平均濃度為94微克/立方米,位於全省第2位;PM2.5平均濃度為54微克/立方米,位於全省第5位;優良天數為161天,位於全省第2位。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水平;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今年以來,我市環境質量累計獲得省級生態補償資金獎勵1378.5萬元。

生態環境的保護,在城市,亦在鄉村。突出城鄉接合部、集鎮村莊區域環境綜合整治,2016年以來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2100餘家,2017年以來先後取締“散亂汙”企業3500餘家;農村秸稈變廢為寶,僅2018年夏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鄉村人居環境大變樣。同時著力加強鄉鎮環保所建設,打通了環保工作“最後一公里”,西峽縣西坪鎮今年率先籌建了我市首個高標準、多職能的基層環保所。對臥龍區蒲山鎮區域環境開展綜合整治,關閉汙染企業,整治石灰窯,建立長效機制,讓這個著名的“霧霾小鎮”逐步向“小清新”邁進……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創建成功省級生態縣兩個,國家級生態鄉鎮5個、省級生態鄉鎮49個,省級生態村240個、市級生態村2216個。

重拳整治,嚴格執法

築牢環保高壓線

建設美麗南陽,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水清地綠的家園,不僅關乎民生,還關乎民心。所以我市在生態環境保護上走得堅決而穩健,形成了汙染必被嚴懲的高壓態勢。

環保執法督查工作是打贏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手段。從市環境汙染防治攻堅辦到市環保局、市住建委、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農業局、市城管局等牽頭部門,從綜合督查組、專項督查組到強化督查組,從社會督查員到綜合執法隊,我市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死角,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共同參與的督查體系。“零點夜查”、異地互查、駐地督查、網格化督查、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通報,第一時間督促整改,有力地推進了環境汙染防治工作有序高效開展。

来之不易!南阳三年投入21亿守护碧水蓝天!

環保進村入戶大宣傳

我市還全力以赴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案件辦理工作,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認真辦理轉辦舉報案件,全面開展區域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推動中央環保督察邊督邊改取得明顯成效。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進行部署,建立領導小組,強化機制保障,開展自查自糾,狠抓案件查辦,堅持問題不查清不放過、整改不到位不放過、群眾不滿意不放過,對查證屬實的環境違法行為從嚴從快依法查處,徹底消除環境隱患。此外,還強化督查問責,分片包乾,駐縣督查,保障“回頭看”期間交辦問題的整改。“回頭看”期間,全市已對23名黨政領導幹部實施責任追究。自2015年以來,立案查處各類環保違法案件677起,罰款4373.7萬元。2017年至目前,共對全市306名黨政領導幹部在環境保護方面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行為進行追責問責。

美一方環境,惠千秋百姓。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生態環境執法、問責力度,形成高壓態勢,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新聞媒體多次曝光和各級領導密切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有力震懾了違法犯罪,有效推動了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開展。

從嚴治黨,狠抓作風

打造生態環保鐵軍

藍天白雲、清風明月是民之所願,綠水清波、鳥語花香是民之所盼,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需要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生態保護鐵軍。近年來,市環保局黨組牢牢抓住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制度建設,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打造服務型、法治型、文化型、廉潔型的環保隊伍,重塑南陽生態“高顏值”,推動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

鍛造鐵軍,須狠抓作風建設。市環保局結合全市“幹部作風整頓年”活動,開展機關作風專項整治,嚴明工作紀律,提高工作效率,化解環境信訪矛盾,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第二屆“河南最美環保人物”、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環境監測應急中心綜合技術科科長許高雙,就是這樣一個恪盡職守、勇於擔當的典型。他全程參與了應急中心工程項目的建設工作,且一直衝鋒在前,平均每天休息不足五個小時,在工程建設最關鍵的三個月裡甚至未回過一次家;他帶頭鑽研業務,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有力保障了南水北調水質自動站穩定運行,確保達標水質源源不斷送往北京……

来之不易!南阳三年投入21亿守护碧水蓝天!

環境應急演練

責任越大、權力越大,風險就越大。為打造好鐵軍隊伍,市環保局切實把理論武裝和學習教育放在機關黨建工作的首位,並著力強化黨組班子自身建設、基層黨支部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力求在組織建設上出真招見實效。同時,立規矩、正黨風、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把從嚴治黨引向深入,築牢了思想防線,優化了服務水平,營造了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環境。

如今,在我們目之所及的每個角落裡,“藍”在鋪滿天際,水在清澈盪漾,綠在勃勃生長,花在恣意綻放……但生態環保永無止境,全市上下仍砥礪前行,誓要守護這一片藍天、這一汪碧水、這鳥語花香、這滿目蔥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