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要想母乳好,請把你的壞情緒扔掉!

生了寶寶,彷彿整個人也變得多愁善感、煩躁易怒了起來。

奶水不夠吃,著急;粑粑拉的不好,焦慮;體重增長不理想,又責怪自己是不是沒給寶寶均衡營養;更會有婆婆媽媽加入“豪華套餐”,整個人就更不好了,彷彿有了寶寶,就全亂了。各種壞情緒,一股腦全來了......

壞情緒說來就來,下面這幾種你有過嗎?

1、各種擔心

很多新媽媽都會感覺自己奶水不足或者營養不夠而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奶水養不大寶寶,而且只要寶寶有一點不舒服,自己的奶水就要成“背鍋俠”。

2、一言不合就生氣

哺育嬰兒非常辛苦,有些新媽媽缺乏思想準備,因為太勞累甚至遷怒於寶寶;如果碰上不給力的隊友,再加上婆婆媽媽的“神助攻”,新媽媽的壓力就會更大,更容易生氣發怒。

3、怨天怨地怨自己

生完寶寶後,新媽媽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可能出現劇變:原來苗條的身材可能已經不在,原來細嫩的皮膚可能變得粗糙甚至長了斑點,甚至人際交往也非常有限,由此有的媽媽便心生埋怨,後悔添加了一個沉重包袱。

4、精神渙散

有的媽媽哺乳的時候,喜歡看電視、吃零食、聊天等,而不是集中精神和寶寶交流。但是我們的寶寶在哺乳時,很希望看到媽媽寵愛的眼神,聽到媽媽溫柔的話語。如果媽媽哺乳時注意力不集中,和寶寶的情感交流便會受到遏制,在心理上可能產生一種被忽視的感覺。

5、極度不信任自己

有很多媽媽跟我說:我肯定就是奶少的,不夠寶寶吃了。這是一種很明顯的心理暗示。就是說,媽媽們只要認為自己哺乳不行,便可能真的不行了。而由此帶來的直接後果是:許多母親因此就放棄了母乳。很可惜對不對?

可是,越來越多的科學依據已經證實:哺乳期母親的負面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可影響其母乳分泌量,其次可能影響寶寶的食慾,並在寶寶裡留下陰影。更糟糕的是,母親與寶寶之間的親情也可能由此而大打折扣,並可能影響以後的親子關係。

真的有這種情緒,偶爾發作出來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要不然憋壞了怎麼辦?我們要正視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迴避它、打壓它,更不要因為這些情緒而感到自責。同時,我們也建議各位母乳媽媽,給自己的心放個假:生活除了眼前和苟且,還有遠方的詩和田野!

寶媽們要想母乳好,請把你的壞情緒扔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