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幕牆的人造板越來越多,但你必須先掌握這些基礎才能做出決策

用於幕牆的人造板越來越多,但你必須先掌握這些基礎才能做出決策

1、適用於地震區和抗震設防烈度不大於8度地震區的民用建築用瓷板、陶板、微晶玻璃板、石材蜂窩複合板、高壓熱固化木纖維板和纖維水泥板等外牆用人造板材幕牆工程。

2、人造板材幕牆的應用高度不宜大於100m。

3、人造板面板燃燒性能等級,當建築高度不大於50m時不應低於B1級;當建築高度大於50m時應為A級。

4、人造板材幕牆的支承構件和連接件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

5、微晶玻璃應符合現行建材行業標準中外牆用微晶玻璃的規定,公稱厚度不應小於20mm。

6、石材蜂窩板應符合現行建材行業標準的規定,面板石材為鏡面板或亞光面板時宜為3mm~5mm。

7、幕牆的立面分格設計應考慮面板材料適宜的規格尺寸,單塊面板的面積不宜大於1.5m2。

8、幕牆面板採用注膠封閉時,膠縫寬度不宜小於6mm,密封膠與面板的粘結厚度不宜小於6mm。

9、開放式人造板幕牆宜在面板的後部空間設置防水構造。

10、寒冷及嚴寒地區的開放式人造板幕牆,宜採取防止積水、積水和防止幕牆結構及面板凍脹損壞的措施。

11、保溫層靠近室內一側應設置隔汽層,隔汽層部位的支承連接部位應採取密封措施。

12、幕牆面板不宜跨越主體結構的變形縫。

13、人造板材幕牆與樓板、隔牆處的建築縫隙應採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14、人在板材幕牆防火封堵構造系統,應具有伸縮能力、密封性和耐久性。

15、處於人員流動密度大或青少年、幼兒活動等場所,容易發生物體和人體衝擊的脆性材料人造板材幕牆,應有防撞擊措施。

16、人造板材幕牆應按附屬於主體結構的外圍護結構設計,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少於25年。

17、石材蜂窩板的石材面板抗彎強度標準值的最小值應根據整板的彎曲強度檢測報告確定,最小值應滿足花崗石ƒk≥8.0N/mm2;砂岩ƒk≥4.0N/mm2;石灰石ƒk≥3.4N/mm2。

18、幕牆連接件與主體結構連接件之間的連接,可採用鋼連接件或鋁合金連接件。鋼連接件與主體結構之間可採用螺栓連接或焊接。採用螺栓連接時,螺紋的規格不應小於M10,每個連接點的螺紋數量不宜少於2個。連接件當採用鋼板或鋼型材時的厚度不應小於5mm,鋁型材的厚度不應小於6mm。

19、幕牆構件與主體混凝土結構採用後錨固連接時,每個連接點不應少於2個錨栓,錨栓直徑不應小於10mm,錨栓承載力應通過設計驗算確定。

20、輕質填充牆和砌體結構不應作為幕牆的支承結構。

21、瓷板、微晶玻璃板宜採用短掛件連接、通長掛件連接和背栓連接。

22、陶板宜採用短掛件連接,也可採用通長掛件連接。

23、纖維水泥板宜採用穿透支承連接或背栓支承連接,也可採用通長掛件連接。穿透連接的基板厚度不應小於8mm,背栓連接的基板厚度不應小於12mm,通長掛件連接的基板厚度不應小於15mm。

24、石材蜂窩板宜通過板材背面預置螺母連接。

25、不纖維板宜採用末端型式為刮削式的螺釘連接或背栓連接,也可採用穿透連接。採用穿透連接的板材厚度不應小於6mm,採用背面連接或背栓連接的板材厚度不應小於8mm。

26、面板掛件與支承構件之間應採用不鏽鋼螺栓或不鏽鋼自鑽自攻螺釘連接。螺栓的螺紋規格不應小於M6,自鑽自攻螺釘的螺紋規格不應小於ST5.5並採取防鬆脫和滑移措施。

27、瓷板短掛件用不鏽鋼材料和鋁合金型材的截面厚度均不宜小於2.0mm,通長掛件用不鏽鋼材料和鋁合金型材的截面厚度均不宜小於1.5mm。短掛件的長度不宜小於50mm。

28、微晶玻璃板短掛件用不鏽鋼材料的截面厚度不宜小於3.0mm,鋁合金型材的截面厚度不宜小於4.0mm。

29、陶板短掛件用不鏽鋼材料的截面厚度不宜小於1.5mm,鋁合金型材的截面厚度不宜小於2.0mm。

30、纖維水泥板通長掛件用不鏽鋼材料和鋁合金型材的截面厚度不宜小於1.5mm。

31、掛件連接構造宜採用只承受一塊麵板自重荷載的掛件;纖維水泥板的自重應由面板下部掛槽的頂部承受;掛件在承託面板處應設置彈性墊片,墊片厚度不宜小於2.0mm;短掛件外側邊與面板邊緣的距離不宜小於板厚的3倍,且不宜小於50mm;瓷板掛件插入槽口的深度不宜小於8mm,也不宜大於12mm,對於微晶玻璃板、纖維水泥板插入槽口的深度不宜小於10mm,也不宜大於15mm。

32、掛件與面板之間的空隙應填充膠粘劑,且不得汙染面板。

33、陶板與掛件的連接,不應使面板產生附加局部擠壓應力和重力傳遞現象;上部採用插口式掛件且陶板自重由下部掛件承受時,應採取防陶板斷裂下墜措施,承重處掛件與陶板掛槽內豎向的接觸部位不應留有間隙;陶板與掛件前後槽之間的空隙宜填充聚氨酯密封膠或設置彈性墊片;陶板插入掛件槽口的深度不宜小於6mm,短掛件中心距離板邊的長度不宜小於50mm;應設置防止陶板在掛件中的跳動、滑移措施。

34、人造面板的結構計算厚度,應採用面板總厚度減去面板正面、背面的花紋、凹凸等不平粗超厚度所得的實際公稱厚度。

35、人造面板採用背栓連接時,背栓中心線與面板端部的距離不應小於50mm,且不宜大於邊長的20%。

36、當採用2個背栓連接面板時,應採取附加加固措施,防止面板滑移、傾斜。

37、石材蜂窩板單邊邊長不宜大於2.0m,單塊最大面積不宜大於2.0m2。

38、穿透支承連接點到木纖維面板邊的距離不宜小於20mm,且不宜大於80mm或10倍板厚;穿透支承連接點到纖維水泥板的固定點位沿平行於支承框架方向的距離不宜小於80mm,固定點位沿垂直於支承框架方向的距離不宜小於30mm,且不宜大於160mm。

39、8mm厚纖維水泥板的連接點間距不宜大於800mm,12mm厚纖維水泥板的連接點間距不宜大於1000mm。

40、橫樑和立柱之間可通過連接件、螺栓、螺釘或銷釘與立柱連接;橫樑角碼應能承受橫樑傳遞的剪力和扭矩,連接件截面厚度不宜小於3mm,角碼和橫樑採用不同金屬材料時應採取措施防止雙金屬腐蝕(不鏽鋼除外);連接件與立柱之間的連接件、螺栓、螺釘或銷釘應滿足抗拉、抗剪、抗扭承載力的要求;鋼橫樑與立柱之間可採用焊接連接,焊縫承載能力應滿足抗拉、抗剪、抗扭承載力的要求。

41、鋁合金型材橫樑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應小於2.0mm,螺紋連接處型材局部加厚部位的壁厚不應小於4.0mm,寬度不應小於13mm。

42、熱軋鋼型材橫樑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應小於2.5mm,冷成型薄壁鋼型材橫樑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應小於2.0mm。

43、鋁合金型材立柱截面開口部位的厚度不應小於3.0mm,閉口部位的厚度不應小於2.5mm;螺紋連接處型材局部加厚部位的壁厚不應小於4.0mm,寬度不應小於13mm。

44、熱軋鋼型材橫樑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應小於3.0mm,冷成型薄壁鋼型材橫樑截面主要受力部位的厚度不應小於2.5mm。

45、幕牆立柱在樓內獨立佈置時,其上、下端均宜與主體結構鉸接,宜採用上端懸掛方式。

46、幕牆立柱跨層佈置時,立柱的長度不宜大於3個層高,立柱與主體結構的支承點每層不宜少於1個,宜採用上端懸掛方式。

47、幕牆上下立柱的連接,當採用閉口截面型材可設置長度不小於250mm的芯柱連接,芯柱的一端應與立柱緊密滑動配合。

47、幕牆上下立柱的連接,當採用開口截面型材可採用型材或板連接,連接件的一端應與立柱固定,另一端緊靠立柱,並採用螺栓將立柱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