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長麥淺如皋路

北宋著名詩人宋祁曾在《早春出近郊》寫到:“風長麥淺如皋路,雉子斑斑錦羽乾。”如皋如今已有1600多年建縣史,有文字記載歷史約2500年。

风长麦浅如皋路

如皋,作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它擁有著許多歷史文化遺產。 “如皋”的意思是:到水邊的高地。

风长麦浅如皋路

如皋別稱:雉皋,雉水,東皋。前兩名源於射雉說,後者出自晉潘岳《秋興賦》“耕東皋沃壤兮”句。

“雉水”,與“雉皋”同源。《太平寰宇記》載:“縣西百五十步有如皋港,港側有如皋村,今易名為秀水港矣。”如皋歷史上曾是一片沼澤地,河湖港汊密佈,其中著名的如龍游河、車馬湖、牟尼湖、芹湖、秀水港、高陽蕩等。名水出名雉,如皋的雉雞在歷史上是頗有名氣的,常見於古典文學作品中,如在明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女秀才移花接木》一文中有詩云:“聞得羅敷未有夫,支機肯許問津無?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雉水”通常被用於書畫作品的落款中,有時也用作地名和學校名,清邑人劉鍾愉《王學士宅碑記略》中有“在雉水之東阡,有龍圖之舊宅”句,又如舊時如城太邑同仁堂的堂聯為“情聯雉水,誼篤仙源。”今如城安定小學的前身即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知縣趙廷健創辦的“雉水書院”,清邑人劉枝芬專門作有《雉水書院賦》。

风长麦浅如皋路

夏時隸揚州之域,周時為海陽地。春秋時為吳國海陽鄖地,吳亡歸越;戰國時屬楚,稱九夷海陽。秦時歸九江郡,漢代曾為吳王劉濞封地,名海陵,因地並海而高得名。

风长麦浅如皋路

如派盆景系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與嶺南派、滬派、揚派等各領風騷,以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獨特造型享譽海內外。

本文來自生意商學院,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