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鄉村 話振興 ②丨鄉土有人才 農村有活力

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於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在江蘇農村的廣闊天地,各類人才施展才華,為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聰明才智和青春年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走乡村 话振兴 ②丨乡土有人才 农村有活力

80後激活傳統木船產業

26歲時回到家鄉興化竹泓鎮創業,帶著一群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短短兩三年時間,通過“互聯網+”產業,把當地木船產銷量從每年四五千萬元提升至億元,木船產品從10多種擴大到70多種,還為木船企業開闢風車、水車、木橋、木亭、木質別墅、船型傢俱等木製品業務,他就是泰州市蘇航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今年剛滿30歲的丁松。

走乡村 话振兴 ②丨乡土有人才 农村有活力

“竹泓木船是國家非遺項目,全國獨一無二,我只是加入互聯網思維,讓‘老技藝’有了‘新生命’。”丁松說,自己偶然間瞭解到一些影視劇製作需要木船道具後,就在網上發佈相關信息。

熱播劇《如懿傳》中的龍船、鳳船、荷花船,都出自蘇航。“主要是竹泓的木船製作匠心獨運。”《如懿傳》道具組負責人宮德銀說,之前拍攝黃飛鴻系列電影時,從互聯網上搜索到蘇航木業,向企業採購了一批木船用於武打,“質量不錯,交貨也及時。”因此,當《如懿傳》需要製作3艘宮廷船時,宮德銀想到了丁松。

走乡村 话振兴 ②丨乡土有人才 农村有活力

公司車間內,67歲的“泰州市名匠”王金明正嫻熟地雕刻船身。他告訴記者,竹泓工業不發達,“以前我們要去上海、崑山打工,進了公司,在家門口工作,收入也比之前提高了很多,現在每天工資五百多塊錢,公司還給我們交五險。”

去年,丁松再次創新創業,成立江蘇蘇影影視道具有限公司,推出影視道具租賃服務,將用過的道具回收改造,租售給景區,作為電影衍生品開放給遊客觀賞,與景區聯營分紅。

風生水起之時,丁松最擔心的還是人才問題。“工人都年過半百,一些年輕人怕吃苦、沒耐心,即使月薪過萬也不願學、不願幹,技藝傳承是個問題。經營人才也可遇不可求,為了培養人才,我們努力提高待遇和福利,並且每兩個月就把管理人員送到上海交大、同濟大學培訓。”

組建合作社帶領大家共同富

在南京市高淳區,提到邢青松,幾乎無人不知。他從1992年開始養螃蟹,後來成立固城湖青松水產專業合作聯社,成員3000多人,帶動10萬農戶致富。

走乡村 话振兴 ②丨乡土有人才 农村有活力

養螃蟹投入高、風險大,靠一家一戶的小舢板,扛不過市場的大風浪。“抱團是共富的敲門磚。”10年前,邢青松牽頭成立合作社,去年實現銷售總額超5億元,每戶社員直接增收超萬元。

在邢青松看來,合作社的長遠發展,光建立利益共同體遠不夠,還要與社員結成命運共同體。聯社先後投資4000多萬元,建立苗種繁育基地等全鏈條服務體系,還年年按章程實行二次分紅,讓大家嘗足盈利甜頭。同時制定保護價收購機制,推出螃蟹保險,市場低迷時,聯社收購價高於市場10%到15%。在合作社轉了一圈,記者發現,遇到的螃蟹養殖戶基本都在50歲以上。“農村要發展離不開人才,但現在年輕人大多不願回農村。”邢青松說,沒有年輕人願意幹這行,這令他感到非常頭疼。

在邢青松的勸說下,他的女兒從國外回到家鄉。“我跟她說,我要做一個大的螃蟹產業,用現代科技養殖、加工、銷售,形成產業鏈。但是像電子商務、先進科技,現在是合作社的短板,需要你們年輕人來補上。”

邢青松認為,吸引年輕人回農村,首先要有適合他們的產業項目。要大力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扶持規模龍頭農業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聯社等經濟組織發展壯大,造就更多適合年輕人就業的崗位。建立返鄉就業大學生收入增長的穩定機制,讓他們覺得來農村有奔頭,在農村就業有發展前景,能實現自我價值。此外,想創業、能創業的年輕人普遍面臨資金不足、抵押物少、貸款難等問題,政府不妨加大資金、技術等方面扶持,完善相關信貸扶持政策。

新型職業農民免費上大學

不久前,崑山在全省率先推出新型職業農民免費上大學舉措,從今年起按需開設涉農成人學歷教育大專班和本科班,入學的新型職業農民通過三年學習,取得畢業證書後,將一次性獲得全額學費補助。

走乡村 话振兴 ②丨乡土有人才 农村有活力

崑山昆卉生態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殷勤是個“85後”,擁有旅遊管理專業本科學歷,按規定她可以免考入讀涉農本科班,對此她很感興趣:“我是出於對花花草草的喜愛選擇了這個行業,但是真正做了才發現,資金、貨源、場地、銷售……事無鉅細全都要考慮周到。特別想學習些系統的專業知識。”這個看起來美麗的事業,其實很辛苦。“不少年輕員工由於吃不了苦而選擇離開,員工流動性比較大。我想學習些公司經營、管理知識,新型職業農民不能光愛農業,還要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啊。”殷勤笑言。

熱愛,讓許多像殷勤這樣的新型職業農民迴歸鄉村熱土,肩負起鄉村振興重任。崑山澱山湖鎮恆豐觀賞魚養殖場的曹丙軍“面向歐美市場,瞄準特色養殖”,年銷售收入達100萬美元;半路出家種蜜瓜的新型職業農民姚科偉,帶領崑山花橋國際商務城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蜜瓜園開展《大棚哈密瓜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示範推廣》和《蘇南地區大棚哈密瓜高效栽培技術示範推廣》等項目實施;崑山新型職業農民協會會長陸育清去年剛從南京農業大學園藝技術大專班畢業,緊接著又和女兒一起,報考南京農業大學本科班。這些不斷奮進的新型職業農民,書寫著用知識種田的農業新篇章。

省職業農民培育指導站推廣研究員陳光亞告訴記者,我省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職業農民培育體系,2012年以來,全省累計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培訓96萬人,農民創業培訓13.5萬人。今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共投入近2億元,用於開展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培育現代青年農場主和農業職業經理人以及開展“定製村官”培育行動等。

撰稿: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吳瓊

策劃:杭春燕

走乡村 话振兴 ②丨乡土有人才 农村有活力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