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雞爲什麼難養嗎?難養的根源在哪裡?

為什麼都說雞難養?雞容易生病的原因在哪裡?這些困擾養殖戶的的難題,究竟有沒有辦法解決呢?當今家禽容易生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2個方面:

1. 出殼的幼苗自身免疫力不強

幼苗自身體質差,體內攜帶著一種或幾種遺傳性疾病,非特異性免疫系統遭到破壞,對環境、氣候變化等特別敏感。早期表現為:甩鼻、脾臟壞死、炎症或致敏反應劇烈、發病傳播速度快、生長慢緩、生產性能低下等;不解決早期的免疫抑制疾病,家禽就不可能健康的生長。抗生素、抗病毒,甚至禁用藥的過量使用破壞了脾胃、肝腎等器官的完整性和正常發育,對幼禽健康影響巨大。尤其是大型肉禽、育雛中的蛋禽。脾胃、肝腎器官發育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心肺的健康與否,而心與小腸,肺與大腸相表裡,又直接影響了消化、吸收、呼吸與排洩。雞由於沒有尿道、膀胱,所有的重擔都由腎臟承擔。而抗生素的過量使用,尤其是現在兩種或者多種抗生素混合使用,對脾胃、肝腎損害嚴重,毒副作用甚至大於療效。抗病毒西藥的早期使用,嚴重破壞了機體正常發育的細胞,使得免疫能力下降,疫苗接種面臨失敗風險。很多獸醫在治療呼吸道、內熱、腹腔肺臟炎症時,為迎合養殖戶心理,不遵守疾病的傳播規律,使用解表藥,如麻黃鹼、氨茶鹼溴乙新、安乃近等,甚至大量使用禁用藥如福嗎唑酮等,使非特異性免疫遭到嚴重破壞,機體器官發育停滯,導致後期防治疾病困難。

你真的知道雞為什麼難養嗎?難養的根源在哪裡?

再說一說養殖戶關心的早期疾病問題。這2個問題恰恰是當前疾病發生的根源所在。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無論是雞也好還是其它畜禽也好。只要30 日齡前飼養管理到位,飼料不黴變,就不會有什麼大的疾病發生。我們要採用中醫的整體觀念和逆向思維模式,找到問題的癥結,遵循家禽的生理結構和發育特點,才能合理防治。

你真的知道雞為什麼難養嗎?難養的根源在哪裡?

破解方法:消炎對於早期的幼禽是有必要的。早期用藥實行中西結合。在消炎的同時配合中藥調理。可以提高脾胃功能,提高肺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脾胃健康了,呼吸道的發病率自然而然就會下降。早期調理不好,等發現疾病的時候,再去治療,對於幼禽器官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當免疫抑制疾病發展到有症狀的階段,就會不斷的產生新的繼發感染;白痢、支原體有了就又會導致大腸桿菌病、此病又會導致營養吸收變差;形成惡性循環。如果再大量的使用西藥,只會使治療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實踐中,採用中西藥結合的方法,經過多年的實踐驗證,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