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粵菜才是真正的「中國味」?

粵菜有味力

調味無禁忌

自古以來,人們對味道的探索就一直沒歇息過,“酸甜苦辣鹹”的進化,其實就是美食史的進化。時至今日,廣東人依然在孜孜不倦地發掘著這雜陳“五味”所給予美食的魅力。


為什麼說粵菜才是真正的“中國味”?


自數十年前至今,廣東人就開始把全國的“味道”蒐羅過來為我所用,並且輕易地融入到粵菜裡,博眾家之味道所長。如今,我們所見的粵菜,有很多是活用了全國最好的“味道”,甚至還有國外的特色“味道”,這些,都是粵菜獨特的“味”力。

---從喼汁山竹牛肉球到酸湯魚

如果說喼汁是粵人超前地從外國招攬而來的調料,那麼今時今日的粵廚向“酸”大地西南地區採“酸”的行徑,則顯得更順理成章。


為什麼說粵菜才是真正的“中國味”?


為什麼敢這樣說?一個特殊的案例就是——喼汁。

喼汁,又稱英國黑醋或伍斯特沙司,色澤黑褐,味道酸甜微辣,最早生產於英國伍斯特郡作坊,是一種名副其實的舶來品。19世紀,喼汁由英國傳入上海和香港,後又從香港傳到廣東。而最終將它發揚光大的,還是廣東人。


為什麼說粵菜才是真正的“中國味”?


◎喼汁山竹牛肉球

粵點老行尊陳勳大師曾說過,“喼汁山竹牛肉球” 在上世紀80年代興起之時,就改變了東方人對西餐調料喼汁的使用和食用文化 ,時至今日,這道點心依然在美食界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而這一切,即來源於粵廚對外來調味料的“敢作敢為”。


為什麼說粵菜才是真正的“中國味”?


◎酸湯魚

如果說喼汁是粵人超前地從外國招攬而來的調料,那麼今時今日的粵廚向“酸”大地西南地區採“酸”的行徑,則顯得更順理成章。

眾所周知,西南地區最出名的“酸”要數貴州的“酸湯”,而廣州美食界也將其借用了過來。當下把貴州酸湯做出名氣的,當屬炳勝集團旗下“小炳勝”的“酸湯魚”“酸湯豆卜煮肥牛”以及“大勝小鴨”的“酸湯公仔麵”等。 據其大廚介紹,他們是以貴州的酸湯風味為底,自己製作的酸湯。“小炳勝”的初衷也非常簡單,就是“誰是‘酸’老大,他們就學誰的”。而這一思維,其實在白天鵝賓館也有體現。據說多年前貴州烹飪大師孫俊革來白天鵝賓館交流後,賓館的廚師們第一時間就收藏了貴州酸湯的秘法,並在日後為己所用。

這兩個粵人對“酸湯”運用的小例子,其實已經很好地體現了廣州人對“味道”的精神:只要是好“味道”,都能為我所用。

---從炒紅甜菜到西歐果糖

他們的努力不僅是在為了反覆增減甜味而已,而是在開拓新的甜味以求真正的昇華。單單是這一精神,就可以看出廣州人對食是那麼不惜一切。


◎蔗糖

說到“甜”味,這是世界上最為人所心動、讓人感到幸福的味道,因為“甜”代表著熱量、代表著營養,追求它是人類的原始本能。在人類的固有調味料中,甜味絕大部分來自於“糖”,而糖的種類其實少之又少,因此事實上,糖分的美妙,易於捕捉,卻最難昇華。


為什麼說粵菜才是真正的“中國味”?


◎紫甜菜

廣東作為國內蔗糖的生產大省(湛江),本身在飲食食俗裡,人們已經把糖運用得滾瓜爛熟。直到二十多年前,廣州有了各大小東北菜館,十多年前又有了一些江浙菜館之後,有些粵廚看到了“甜”的另外一種可能性:甜菜。此時,廣州人對糖的運用,有了新的出路。


為什麼說粵菜才是真正的“中國味”?


◎涼拌紅菜頭

在2015年前後,廣州開始興起了“甜菜風”,不單有大量來自東北、雲南的甜菜在市場上市,而且許多酒樓開始用“紅甜菜”“甜菜頭”來製作菜餚。早些年在珠江新城的“湖景金閣”就有“炒紅甜菜”的菜式,其出品顧問李先生說,他們在觀察了市場動態後,決心要用這種新式食材來打造爆款菜,這種做法在當時來說,在非甜菜產區的地域裡也是個大膽嘗試。也就是說,在非甜菜統領的地區,幾乎很少有以甜菜入菜的例子,而 膽大的廣州人,就敢如此去嘗試。


◎老火湯

苦味在美食中的體現絕大部分應來自於“藥膳”,而“藥膳”在全中國來說都是食俗的一部分,甚至某著名美食節目曾說過,中國人的飲食其實就是“藥食同源”的文化,所以任何地方都有當地的“苦味”美食。

在廣東,這種食俗的最大體現應該是“老火湯” ,它幾乎可以將全國各地(如東北的參、西南的川貝等)甚至國外(西洋參、藏紅花)的藥材都融入其中。不過除了“老火湯”之外,廣東其實還有另外一種食物是“盡帶苦味”的,它就是廣東的“滷水”。


為什麼說粵菜才是真正的“中國味”?


◎滷味

有人說,如果非要解讀“滷水”的元素,那麼它的內核就是“藥材”和“調味料” ,而這兩大核心配方,都是以“苦”味為主的,而不同配比又可造就千變萬化的味型。因此,有追求的滷水製作人,都會在這配料上下猛功夫。

廣州潮菜行家楊佳華介紹說,越有追求的行家,越是對滷水材料要求嚴厲,比如桂皮、茴香、香果等材料,有的行家已經不侷限於本地甚至國內的產品,而是來自全世界最好的材料,甚至使用了一些歐洲的名貴香料,比如肉豆蔻、小豆蔻等,甚至一些較為另類的還會使用諸如蒔蘿、甘椒等。而許多的這些香料,甚至一撮已經比一筐傳統滷水香料還要貴,但他們都捨得用。

---從鮮花椒水煮魚到炒辣椒

廣州的廚師借鑑能力真的非常強,而且思維很廣,他們可以活用那些連我們行家都未知道、未用過的材料來做菜。


為什麼說粵菜才是真正的“中國味”?


◎鹽焗雞

但如果你認為廣東人就此而驕傲自滿,那可大錯特錯了, 在“鹹”味路上的奔跑,粵人從未停歇過 。

來自內陸的岩鹽、井鹽、湖鹽,廣東人沒少用過。“玫瑰鹽”做的沙律,“波斯藍鹽”做的鹽焗雞,還有“黑火山鹽”做的小牛扒等,都曾是一些餐廳的招牌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