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大家關注的港珠澳大橋,

又有了新消息!




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證實,港珠澳大橋9月28日、29日和30日,連續三天進行聯合試運行,為大橋全線開通作準備!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香港段。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

它串聯起了香港、珠海、澳門,

以往在三地轉一圈至少要4小時,

而現在僅需短短的三四十分鐘。

港珠澳大橋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香港段。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長跨海大橋,

被稱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

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沉管海底隧道,

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超級工程之一。

……


港珠澳大橋到底有多神奇?

來看看這個航拍視頻。


在這裡,

數萬名建設者不怕狂風巨浪,

不懼嚴寒酷暑,

用智慧和汗水成就工程奇蹟,

鑄就“中國夢”!

這些建設者中,

有一位來自南平邵武,

他就是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總工程師,

方明山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方明山:江海築虹“大橋夢”


山裡孩子與橋的不解之緣

方明山出生在南平邵武,這個山裡的孩子冥冥中與橋有著不解之緣。小時候,他就經常看著爺爺帶領一幫人修村裡小河上的橋。小學畢業的時候,父親拿來一張手稿給他看。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那是一張由他父親親手繪製的橋樑效果圖,手繪的是一座3跨16米的梁橋,橋頭設有一座古典風格的八角亭,兩岸楊柳垂岸,非常漂亮。這時他才知道,那些年他父親奔走於家鄉的山水梯田之間,帶領施工隊伍開路架橋,連接鄉村的許多大路都是他親手設計、測量放樣和主持施工的,小河上的許多石拱橋也都是他主持設計修建的。“長大後我也要修橋”,這個夢想已經埋在了方明山心裡。

1987年方明山迎來他人生的第一個起點,在填報高考志願的那天,他父親從報紙上看到了同濟大學李國豪教授獲得國際橋協大獎的消息,就把這則新聞從報紙上裁剪下來,特意用紅紙裱在了方明山高中畢業相冊的扉頁上,然後告訴他說:“你就讀橋樑專業吧,修路造橋是積德的事情,將來有機會為家鄉、為國家多修路造橋!”。

從此,懷著對李國豪教授的崇敬和父親的囑託,方明山踏上了一條漫長而艱辛、清苦卻不乏愉快的造橋“求經”之路。這一走就是十年,期間走過的歲月,用“十年寒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在學校的幾年時間裡,他如飢似渴地攫取專業營養,專業知識得到了不斷的充實和擴充。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圖片源自同濟大學官網

1994年,方明山考入了同濟大學橋樑專業攻讀博士。令他欣喜的是,在同濟如願見到了李國豪教授,並有幸聆聽了教誨。1997年方明山接到父親來電,說家鄉要在小河的上游修建一座新橋,家鄉父老希望這個橋樑博士能發揮作用。

終於是自己報答家鄉的時候了,方明山心中難以平靜。他設計了一個方案,利用工字鋼做主樑,其上敷設混凝土橋面板,構成3跨16米的開口連續組合梁。由於遠在上海,無法回鄉,現場施工就由他父親親自指揮。經過兩年的施工,福建鄉村首座多跨連續開口組合梁橋建成,這也成為方明山設計的第一座橋樑。

此後,方明山先後參與了廈門海滄大橋、蘇通大橋的建設,從前期籌備、建設和運營管理,一座座大橋給了他鍛鍊和施展的空間,他在橋樑領域大展身手。

“小”青年與大橋樑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香港段。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於2009年12月15日正式動工,全長約56公里,主體工程長度約30公里,包含離岸人工島及海底隧道。大橋的設計壽命為120年,預計於2016年完工。大橋落成後,將會是世界上最長的六線行車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工程

在加盟港珠澳大橋建設團隊之前,方明山和建設團隊用十年的時間建成了另外一座世界級的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超過了當時世界第三長的美國切薩皮克海灣橋等世界名橋。

杭州灣大橋收尾工作結束後,方明山主動申請加入港珠澳大橋建設團隊。對於希望在專業上能夠有新的提高、新的突破的方明山來說,港珠澳大橋是另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從另一方面講,正是有了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建設經驗,方明山也是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總工程師的理想人選。

“建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

在港珠澳大橋這許多個世界第一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個人類之前沒有遇到過的難題,而建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方明山說:“港珠澳大橋設計和施工不僅在鋼結構的加工製造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構件整體預製化及裝配化、橋樑減隔震技術以及國產新材料的應用等方面也有了新的提升。”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工程的建設創新,首先表現在橋樑鋼結構的加工製造上的新突破。港珠澳大橋鋼結構製造按工序分解為板單元製造、梁段拼裝、現場連接三階段。構成鋼箱梁的各種板單元,分別在中鐵山橋、武船重工、上海振華、中鐵寶橋的位於山海關、武漢、南通、揚州的基地製造,而梁段拼裝及鋼箱梁總拼基地位於中山;鋼結構加工製造技術的突破體現在:實現了板單元加工的工廠化自動化生產,實現了“車間化”鋼結構總拼作業、採用了無馬裝配總拼裝工藝、首次將數字化焊接機器人應用於鋼結構總拼製造、採用了群控焊接數據管理系統等新技術和新工藝,並配備與產能配套的現代化打砂塗裝車間。

雖然數字化焊接機器人技術在汽車和輪船製造領域的應用已經很成熟,但是在國內橋樑行業還是首次。方明山說:“在港珠澳大橋施工中,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只是侷限於一個單位,而是諸多國內頂級橋樑鋼結構製造廠家的全面應用。這對於我們國家鋼結構加工製造技術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提升。”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資料圖:圖為位於香港海域的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另一方面,港珠澳大橋鋼箱梁/組合梁的拼裝採用“長線法”,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大型鋼箱梁拼裝的“車間化”作業,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並保障了拼裝質量和精度。

其次,方明山介紹說,港珠澳大橋構件整體預製化和裝配化也有了新提高。港珠澳大橋混凝土結構的裝配化,是把墩身和承臺整體化預製,預製之後像搭積木一樣把它組裝起來。港珠澳大橋在整體裝配化方面又邁進了一步。方明山說:“之前杭州灣大橋也使用預製化,但嚴格來講只能說是半預製化,其中有一部分是在海上現澆,做好後再在海上組裝。預製構件的最大噸位,杭州灣大橋大概在2000噸級,港珠澳大橋則是4000噸級,在噸位上有了一個提升。”預製構件的噸位在大型化上又邁進了一步,裝配化上也更進了一步。

港珠澳大橋另一大技術亮點就是橋樑減隔震技術的應用。國內凡重大建設項目,都會把抗震作為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和應對的重要問題。汶川地震之後,地震對建築的影響在土木工程界尤為被關切。方明山說:“港珠澳大橋採用較高的建設標準,抗震設防烈度達8度。這與杭州灣大橋相比,又是一個進步。港珠澳大橋的抗震設計依託於廣州大學,做了大量科研工作,試驗研究大約持續了2年左右的時間,最終研究成果用於指導施工圖設計”。

從技術上講,應對地震基本分為抗震、減震和隔震三種策略。港珠澳大橋使用可以將地震能量消減的隔震支座,也就是在建築物基礎和地基之間安裝可動式隔震裝置,當像地震等外來力來襲時,該裝置就像打太極一樣,將震動能量轉換、消耗,從而“避免”建築物受到震動的影響,大大降低建築物承受的破壞力,而這種支座還同時具有延長橋樑結構週期的作用。同時,該大橋鋼箱梁也在全國範圍內第一次大規模運用了橋樑減振系統:採用了在鋼箱梁內安裝調諧質量阻尼器,用於減小橋樑由於大風引起的“渦振”現象。

據方明山介紹,作為設計壽命達120年之久的港珠澳大橋,在耐久性、管理、安全、環保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創新,相關技術應用也都走在國內橋樑工程的前列。

努力著,只為實現許多人的共同夢想

2009年,在中國跨海大橋歷史上最具想象力的方案被批准實施,在這片廣闊的海域上將要建成一座6.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和一條22.9公里長的跨海大橋。這是目前中國修建的最大最長也是最複雜的一座跨海大橋。

這座大橋建成後,珠海、澳門、香港將形成“三小時生活圈”,從珠海、澳門到香港的陸路交通時間將由4小時縮短到30分鐘。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資料圖:港珠澳大橋。鄧媛雯 攝

2010年國慶,杭州灣大橋收尾工作剛剛結束,正值港珠澳大橋工程準備啟動之時,方明山來到港珠澳大橋項目部。當時,他主要負責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工程的施工圖設計工作。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

一是海中橋隧工程;

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

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

方明山說,“由於港珠澳大橋所處位置特殊、建設條件複雜,不管是隧道還是橋樑的建設難度都非常大。與國內乃至國際上其他項目相比,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複雜的地質條件對基礎施工影響較大。”

一方面,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鋼結構製造難度堪稱中國第一。大橋首次在橋樑上部結構大規模採用鋼結構,用鋼量達42.5萬噸。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的大橋一般使用壽命都是五六十年,杭州灣大橋主體工程提高到100年,而根據香港的標準,港珠澳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是120年,也就是說,在120年之內能夠完全滿足使用功能,可以放心使用,沒有計劃之外的大修。

從2009年到現在,從福建家鄉的小木橋到海滄大橋,從杭州灣畔到伶仃洋岸,一路走來,面對重重困難,方明山明白,他只有不斷創新,勇接挑戰,才能早日達成三地人千百年來的共同夢想,他說:

“佇立伶仃洋畔,遙望美麗的香港和澳門,歷史註定我們大橋人將在這片寬闊的海域書寫宏偉篇章。”


近期,福建還有這些交通信息請收好


福廈客專泉州灣跨海大橋主棧橋順利貫通

近日,福廈客專泉州灣跨海大橋主棧橋順利實現貫通,標誌著該大橋海上主體工程的主橋主墩施工資源運輸通道已打通,正式駛入施工“快車道”。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在施工隊看來,全長9公里多的主棧橋是海上施工的“生命線”,於今年6月29日開始施工。站在泉州灣溼地公園岸邊望去,泉州灣跨海大橋主棧橋如一條白色“巨龍”橫臥在泉州灣海面上,蔚為壯觀。

泉州灣跨海大橋位於福廈客專6標段施工範圍內,是福廈客專全線的重點控制性工程,由中交二航局負責施工。該橋起於泉州臺商投資區,跨越泉州灣進入石獅市、晉江市,全長20287米,跨越泉州灣海上橋樑長約8.96公里,主橋長800米、主跨400米,為雙塔雙索麵鋼混結合梁半漂浮體系斜拉橋,是國內首座跨海高速鐵路橋。截至目前,泉州灣跨海大橋樁基、承臺、墩身等已全面啟動,各項工作正有序穩步推進。

平潭公鐵大橋鐵路梁順利合龍!


在建設中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位於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大橋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鐵路,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高速公路。3日上午,大橋的主橋鐵路梁順利合龍。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從上午6點開始,工人們就忙著往合龍吊架上澆築混凝土。據工程負責人介紹,國慶期間,500多名工人加班加點,就是為了趕在今年11月季風期來臨之前完成鐵路梁合龍。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二分部項目經理 王東波:因為我們工程所在地一年長達六個月的季風期,陣風達到9到11級,施工工效不足30%,必須在季風期來之前把鐵路梁合龍。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上午10點左右,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的澆築完成,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的混凝土鐵路梁合龍完成,預計十日後施工車輛就能通行。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福州地鐵2號線,全部站點開始裝修

為保障各條地鐵線路按時通車,國慶期間,福州地鐵所有在建線路均不停工。記者從福州地鐵獲悉,

2號線22個車站

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

正在進行出入口、風亭等

附屬結構施工和站廳裝修,

首批啟動進入裝修施工的站點已開始部分軟裝工程,站點外觀、站廳樣式雛形已現。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金山站的工人節日沒休息

洪灣站裝修已完成一半

2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金祥路與洪灣路交叉口的地鐵2號線洪灣站。

該站點四個方向的出入口風亭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即將啟動吊頂、面板鋪設作業。進入洪灣站內,只見施工人員正在鋪設站廳外牆、地板、吊頂安裝等工程。


洪灣站沿金祥路東西向設置站位,為地下二層島式車站,採用明挖順作法施工。車站長約208米,寬約20米,基坑深度約17米,車站共設置4個出入口和2組風亭。

洪灣站主體和各附屬結構已全面封頂,是地鐵2號線第一個全面封頂的車站,也是全線首批進行裝修施工的車站。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上洋站出入口已基本建好


中交福州地鐵2號線5標段項目總工程師曹樹輝介紹,洪灣站國慶期間將不停工作業,項目管理、技術員、建設人員全部在崗,共計122人,機電設備已具備交付條件,站廳整體裝修工程將完成50%。

採用中英文站點圖標

福州地鐵2號線22個車站目前已全部完成主體結構施工,各個站點正在進行出入口、風亭等附屬結構施工。同時,各站點內裝修、鋪軌等各項工程也在加緊推進,爭取2019年5月開通試運營。

記者看到,2號線上洋站的樣板風亭結構建設和外觀裝飾已基本完成。

2號線站點標誌設計與地鐵1號線有所不同,1號線各個站點的圖標從左到右順序為線路標識、站點名稱、出入口編號,2號線的站點圖標從左到右依次為站點名稱、線路標識、出入口編號。

此外,相較於1號線站點名稱使用中文和拼音,地鐵2號線則採用中英文,即“上洋站 SHANGYANG STATION”。

記者瞭解到,國慶期間,

福州地鐵1號線二期、4號線、5號線、6號線

也在同步建設,

計劃2022年全面建成。

4665米!龍巖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全面貫通啦

10月3日,廈蓉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九峰特長隧道4773米右洞全面貫通,該隧道是龍巖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標誌著廈蓉高速擴建工程最長隧道全面順利貫通。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漳州互通增設出入口匝道改造工程建成通車

由中交二航局承建施工的漳州互通增設出入口匝道改造工程1日建成通車。司機彭博告訴記者說“正式結束了從瀋海高速漳州江東出入口上高速的車輛,無法前往龍巖方向,而從龍巖方向來的車輛,也無法在這裡下高速的難堪局面。”

漳州互通(即江東高速路口)增設出入口改造工程項目,採用高速公路標準建設,主線長1.18km,增設環形互通,建設5條匝道,佈設上下龍巖方向的匝道,項目概算1.988億。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項目建成後將改善漳州市龍文區東側鄉鎮往返龍巖方向的交通流得到快速交通轉換,對改善龍文區部片區交通條件、緩解324國道及漳州市區的交通壓力、方便漳州龍巖兩地人民群眾出行有著重要意義。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南平人

驕傲!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試運行 工程師是福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