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句容》頭版頭條:秦衛——我市農民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

《今日句容》头版头条:秦卫——我市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今日句容》头版头条:秦卫——我市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秦衛:我市農民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一人

■陸榮

《今日句容》头版头条:秦卫——我市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今日句容》头版头条:秦卫——我市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是鎮江市範圍內農民捐獻骨髓的第一人,他叫秦衛,家住市開發區九華村前石澗自然村,是一名普通的水電工。農民捐獻造血幹細胞,尤其難能可貴,更加讓人敬佩。都說捐獻器官和造血幹細胞對捐獻者本身及其家庭成員來說,都是需要莫大的勇氣。又是什麼力量讓秦衛,一個普通農民打工者加入無償獻血和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隊伍呢?

《今日句容》头版头条:秦卫——我市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秦衛

2005年,秦衛的母親患了白血病,那時他才二十四歲,還沒有成家,為母親治病花光家裡的積蓄。因為白血病人要經常輸血,為了省錢,他擼起袖子獻血救母。從切身經歷中,他深深認識到獻血的意義和價值,也是從那天起,開啟了漫長的獻血之路。只有親歷過痛苦的人,才更能體會到白血病家庭的難處。母親的白血病,因無法找到匹配的骨髓,幾個月後痛苦去世了,作為兒子心裡難過極了,卻無能為力,那種痛苦難以言表,母親難受,家人苦惱……

在母親治病的幾個月裡,鄉鄰、病友,醫生、素不相識的人都曾幫助過他們,在他最無助的時候,感到社會的溫暖,感到無論走到哪都能遇到好人。秦衛的腦海中有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母親生病的那年夏天,正在醫院輸血的母親需要10個單位的成分血,需要到省血液中心購買。那天,溫度特別的高,到了南京,好不容易才找到省血液中心。人生地不熟,不好意思向陌生人開口諮詢,他在一樓徘徊了很久。這時電梯裡走出來一位中年男性,見他急得滿頭大汗,主動上前詢問:“小夥子怎麼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跟著他,秦衛到了辦理領取成分血的地方。接待他的又是一位男同志,也是非常親切、友善。當護士將成分血交到秦衛手中時,特地叮囑他,一定要注意溫度在保持27度左右。回句容的路上,他請出租車師傅將空調溫度打在27度,小心翼翼的將成分血送到醫生手中。

《今日句容》头版头条:秦卫——我市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秦衛在工作中

這麼多年過去了,或許對別人來說這件事不值一提,但卻一直讓秦衛心存感激。正是如此,從2005年開始,他每年都會無償獻血。2013年7月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樣走進熟悉的獻血車,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正在宣傳捐獻造血幹細胞活動,他絲毫沒有猶豫就報了名,採集了血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2014年,秦衛像中獎一樣的興奮,他沒有想到,一年不到的時間,他就和河南一位19歲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相合。句容市紅十字會與他聯繫,徵詢捐獻意見,秦衛說:“太好了,我隨時準備著!”。自己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笑著說:“我真的很幸運”。從紅十字會處瞭解,骨髓配型的成功率非常小,對於這次能拯救別人生命的機會,秦衛非常珍惜。自接到通知那天起,幾個月來,始終牽掛著那位未曾謀面的年輕患者。一邊為患者的情況感到擔憂和揪心,一邊抓緊安排好手頭的工作和家事,做好全面準備。一直要求自己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態,再也沒有碰過一滴酒,生怕會對配型結果產生一丁點不好的影響。當得知對方體重95公斤,自己只有55公斤時,每天要求自己增加食量。

對面突如其來的“大獎”,他第一時間分享給父親和妻子。在秦衛母親患白血病時,妻子鄧先鳳還是他的女友,在陪未來婆婆治療過程中,深深感到這個病的兇險和無奈。所以在聽到這個“好消息”時內心很矛盾,既希望白血病患者能得到好的治療、配型成功,又捨不得自己的丈夫。自己身體不好,在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中,秦衛是家裡的頂樑柱。水電工平常工作任務繁重,都是體力活,為了趕工,經常早出晚歸非常辛苦。她擔憂捐獻會影響丈夫的身體健康。秦衛曾用這樣的話來說服妻子:“如果我捐獻造血幹細胞成功了,這個世界上就多了一個和自己血脈相連的親人!”看到丈夫的執著,這位善良的農村媳婦只能把對丈夫的擔憂化作精神支持,默默配合。

《今日句容》头版头条:秦卫——我市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捐獻過程中妻子悉心照顧

父親知道兒子的決定之後,嘴上不說,幾晚沒有睡好。作為家中獨子,他耐心解釋,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健康不會產生不良影響。捐獻時採集的造血幹細胞數量很少,同時剩下的造血幹細胞會迅速生長,造血功能短期內就會完全恢復正常。在親人朋友顧慮重重的那段時間裡,他的妻子第一個站出來支持他,幫助他做通家人思想工作、打消顧慮,鼓勵秦衛全心準備捐髓事宜。父親深深被兒子的善舉感動,主動承擔了家裡雜事,接送孫女上學,讓兒子無後顧之憂。在女兒心中,爸爸就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常在同學面前驕傲的炫耀。有了全家人的支持,秦衛信心十足。一位農民、一個年輕的父親,秦衛他把救人看成是教育女兒最有意義的事例。

2014年11月10日下午,市政府會議室裡,特意為秦衛赴寧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歡送會隆重召開。鎮江市紅十字會領導說,秦衛是鎮江市第一例農民捐獻者,是全市農民兄弟的傑出代表,為廣大青年樹立了榜樣。秦衛的行為得到市領導的充分肯定,成為我市第3位“生命接力者”,在挽救他人生命時,毫不猶豫地伸出大愛之手。從那天后,他成了造血幹細胞知識普及志願者,關注愛心公益事業,為形成人人熱愛公益,人人參與公益的良好氛圍做貢獻。同時,他本人也成為我市的典型案例被宣傳,展現新時代青年的博愛情懷,是全市人民學習的榜樣。

《今日句容》头版头条:秦卫——我市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轉眼到了12月13日,南京中大醫院,秦衛在醫院調整的幾天中,他看到其他病房中很多稚嫩的生命,在死亡邊緣掙扎,更加堅定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決心。雖然稍有不適,但只要想到自己在做這件事的意義,內心頓時安寧。五天後,在南京中大醫院血液科的病床上,兩支針頭,五個小時,228ml,33歲的秦衛成功完成骨髓捐獻。面對記者,秦衛激動地說:“看著殷紅的血液從自己的身體流出,用自己的愛心,讓一個年輕的生命延續,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如果媽媽在,她一定會比我高興,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家之後,在父親精心照顧下,很快秦衛身體恢復如初。轉眼幾年過去了,當年村裡的鄰居對秦衛的行為不理解,甚至擔心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現在看到他接的活多,起早貪黑,身體依然壯得如牛,再加上秦衛的義務宣傳,廣播電視上的所見所聞,身邊人,尤其是年輕人,目睹了這一切,思想上也產生的變化。加入獻血隊伍、參加造血幹細胞捐獻的人越來越多。

據瞭解,至2015年1月中華骨髓庫志願者資料庫捐獻者突破200萬人份,成為繼美國、德國、巴西之後世界第四大骨髓庫。但我國人口眾多,數以百萬計需要移植造血幹細胞拯救生命的患者還在翹首以盼。只有在廣大青年的努力下,才能將捐獻幹細胞的事業做大做強,造福國家和人民。

在新的時代中,樂於助人、善良誠信、奉獻精神得到群眾尊重,秦衛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呢?那,我告訴你,現在莫名來找秦衛做裝修的人越來越多了,有的人就是願意等,也把活交給他做;還有老闆請他加入自己的公司。當然,這一切也緣於他的手藝好,做事認真負責,還有就是社會需要像這樣正能量的傳播者。

2018年春節前,市紅十字會組織走訪慰問“三獻”人員,去了秦衛家時,交流中他想起這十多年來的往事,感慨萬千,哽咽地說:“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因為有過那段無助,母親從發病到去世只有半年時間,全家人都很痛苦,母親的臉龐再沒露過笑容,沒有一天是開心的。這之後,看到白血病這樣的病人和家人,我才明白什麼叫做同病相憐,什麼叫做相互理解。我盡了自己的個人之力,讓他們看到生的希望,值了!”停了一會,他又不好意思的說:“我是做裝修水電的工人,因為做事的原因,我也很少參加紅十字會的宣傳活動。但我從內心來講是希望更多的人參加“三獻”的,給更多的家庭帶來希望。也許對於我們只是舉手之勞,卻拯救一個生命和一個家庭,何況還有政府關心我們、社會支持我們呢。”說著,他握起拳頭展示自己棒棒的身體,好像要告訴全世界,捐獻骨髓讓他更健康,更快樂!

《今日句容》头版头条:秦卫——我市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秦衛和女兒

參觀了他的鄉村小樓,看到市紅十字會向他頒發的捐獻獎牌、榮譽證書;看到他手捧鮮花和獎牌神采奕奕地笑臉。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從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受到秦衛、樊紅華、顧宏鈞這些“三獻”人物的感染,部分走訪的志願者和他們的朋友,也默默地加入這支大軍。

策劃統稿 劉家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