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鄧新媒聚首 共話移民精神

淅鄧新媒聚首 共話移民精神

9月29日,微觀淅川、淅川廣電傳媒、淅川交廣、淅川林業、淅川說、宛幫及鄧州在線、直播鄧州等多家淅川、鄧州兩地的新媒體代表,齊聚“南水北調中線河南第一移民村”——淅川縣盛灣鎮魚關村,舉行“聆聽移民故事 傳播移民精神”走進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活動。兩地新媒體人踏上當年移民搬遷之路,重憶崢嶸歲月,共話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弘揚移民精神。

秋日的魚關,天高雲淡,晴空萬里。魚關村移民紀念碑靜靜地矗立,全村188戶村民已經搬遷9年了,而經歷風雨洗禮的893位移民的姓名卻更加醒目。當聽完講解員講述魚關村原支書王文華在搬遷時的先進事蹟時,大家不約而同走近這塊碑,深情凝視、撫摸。

淅鄧新媒聚首 共話移民精神

瞻仰了魚關村移民紀念碑,大家步入移民豐碑中間。56座長8米、高2米、重20餘噸的巨石陣列,鐫刻著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庫區16.5萬移民的姓名,震撼了每個人的心靈。新媒體代表劉浩博感慨道:“走過這一座座豐碑,‘忠誠擔當 大愛報國’這八個大字,深深地刻在我心裡。”

在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中,大量的移民圖片、書籍、文件、視頻及移民實物展,使人目不暇接。《凡人豐碑》《魚關日記》《永遠的牽念》《英雄渠》……移民搬遷紀實影片及魚關移民人文景觀建造紀實深深地吸引著大家。兩地新媒體人認真翻閱觀看,流連忘返。

淅鄧新媒聚首 共話移民精神

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負責人周成保介紹,博物館前身為建於2010年的丹江移民民俗館,8年來一直免費向公眾開放。現在展廳面積520平方米,分為北國水源、淅川民俗、南水北調、飲水思源四個展覽區及移民傢俱展示廳、移民影像放映廳,全方位展示了移民過程以及丹江移民的生產生活、民風民俗以及文化藝術。淅川丹江移民民俗博物館先後被評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市移民教育基地”、“全市慈善文化教育基地”稱號,被譽為南水北調精神地標、移民精神發源地、庫區移民心靈家園。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弘揚傳承移民精神座談會,兩地新媒體代表暢所欲言、深入探討。大家紛紛表示:要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大力宣傳移民故事、移民精神,讓更多人瞭解移民歷史,傳承移民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