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產品價格線上線下差一倍,憑什麼?

一些消費者發現,同一種生鮮產品的價格在線上和線下竟然相差一倍,例如:當季的巨峰葡萄,在北京的永輝超市、家樂福超市一般銷售價格在7.99元/500克,但是在線上的京東到家平臺銷售價格為15.8元/500克,紅富士蘋果在超市的價格普遍在7.5元/500克左右,但是在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平臺上的銷售價格就變成了19.8元/500克,其他的水果、蔬菜、肉類都不同的存在價格差,線上價格普遍高於線下實體店一倍左右。

生鮮產品價格線上線下差一倍,憑什麼?

消費者們不禁產生疑問,在人們越來越習慣於線上購物的時候,線上銷售規模越來越大,理應會因為規模的增長而降低邊際成本實現價格優勢,為什麼線上價格竟然會比線下高出這麼多?

據瞭解,包括餓了麼、美團外賣等平臺在內的線上平臺反應,平臺會要求與之合作的商戶保證同樣生鮮產品在線上和線下的價格保持一致,如果線上價格高於線下,平臺會對合作商戶予以處罰。

而商戶們表示,“這也是無奈之舉,如果價格不翻倍就要虧錢,高出來的價格都被物流賺去了。”

在線上銷售海鮮產品的商戶王先生說:配送海鮮要用泡沫箱,冷凍海鮮要在箱內加冰,活體海鮮在途中要加氧,整個運輸途中都要保持低溫環境,如果品質不能保證就會遭到顧客退貨,產生更大的成本,所以,有些產品的價格即使翻倍也會面臨虧本的風險。

在線上銷售水果的李女士介紹:顧客對於線上購買的高單價水果特別挑剔,水果表面稍微有點劃痕或者斑點就會投訴索賠或者退貨,所以水果的物流包裝成本特別高,外用高強度的紙箱、每隻水果單獨用減震膜包好,除了包裝材料的成本以外,包裝的人工成本也是一大塊。

生鮮產品價格線上線下差一倍,憑什麼?

而對於物流企業來講,由於要提供生鮮產品所需的低溫環境,並且要在最短的時間完成配送,所投入的直接成本也是居高不下。

看來要降低生鮮產品在線上的銷售價格,還真不是某一個環節就可以解決的。

儘管線上的生鮮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但是據各專業調查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線上生鮮產品的銷售規模正在逐年快速增長,“生鮮是電商的最後一片藍海”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在一、二線城市,生鮮電商的年增長幅度甚至超過50%。

生鮮產品價格線上線下差一倍,憑什麼?

隨著資本對生鮮電商的持續關注與巨資投入,物流冷鏈的爆發式建設,新型包裝物料的被髮明與應用,生鮮的物流成本必將逐步降低,而隨著居民收入的穩步提高與消費升級的需要,生鮮電商的前景依然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