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搞清楚賣什麼?你的超市怎麼能賺錢呢

經營一家超市,最本質的目的就是通過銷售商品獲得利潤,那麼銷售什麼商品、怎麼管理這些商品就成為了超市運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在專業的超市企業中,商品管理主要包括一下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1. 商品規劃;

2. 商品採購;

3. 商品庫存管理;

4. 商品運輸管理;

5. 商品銷售分析及商品優化。

要想完整的把這五個方面闡述清楚,需要很長的篇幅,今天先聊聊商品規劃。

還沒搞清楚賣什麼?你的超市怎麼能賺錢呢

消費水平整體提高是必然趨勢

很多朋友經營超市的時候都面臨一個頭痛的問題:“賣什麼?”,由此引申出來的問題就是“什麼好賣?”“什麼毛利高?”,而“商品規劃”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賣什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可以從商品角度考慮,例如說你對於普通的大眾快消品比較熟悉,也不擔心進貨渠道,那麼就可以把你的商品整體定位為大眾快消品,另一方面可以從顧客角度考慮,你想做哪些人的生意,你就規劃與之適合的商品,例如你想做年輕人的生意,那麼你的商品就要符合年輕人喜歡的“新、奇、特”,如果你想做高端顧客(有錢人)的生意,你就要銷售高端有品質有品位的商品。

其實,你的商品定位就是你的超市的定位,到底要怎麼定位最主要的要根據你的門店所在位置覆蓋了哪些人(潛在顧客),你有哪些商品資源,未來的消費趨勢。

對於銷售的商品有了整體思路以後,就要對商品進行品類細分,也就是對商品進行品類管理。

為什麼要對商品進行品類管理?

1. 對超市經營的商品有全局的掌握,清楚知道店內銷售的商品有哪些品類,哪些品種,商品數有多少,可以整體控制商品的合理分佈;

2. 便於銷售數據統計,對於店內哪些商品好賣、哪些滯銷、哪些是高毛利、哪些是低毛利等一目瞭然;

3. 便於庫存管理,哪些品類庫存高於合理水平,哪些品類缺貨都可以直觀反映出來,有利於空間利用和資金的使用。

商品分類管理的核心邏輯就是:通過商品分類管理淘汰滯銷品,將有限的場地資源、資金資源、促銷資源投放在最暢銷的、最賺錢的商品上。

商品的分類方法:

商品分類的方法多種多樣,根據不同方法,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商品類別。從商品營銷的角度看,有意義的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按商品之間的銷售關係。

根據商品之間的銷售關係分類,商品可分為獨立品、互補品、條件品和替代品。

獨立品是指一種商品的銷售狀況不受其他商品銷售變化的影響。

互補品是指一種商品銷售的增加必然會引起另一種商品銷售的增加,反之亦然。

條件品是指一種商品的購買要以另一種商品的前期購買為條件。

替代品是指一種商品銷售的增加會養活另一種商品的潛在銷售量,反之亦然。

2.按商品耐用性和損耗性。

根據商品是否耐用和是否有形,商品可分為耐用品、快消品和服務。耐用品是指在正常情況下能多次使用的有形物品。

快消品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一次或幾次使用就被消費掉的有形物品。

服務是指有償或免費提供的建立在有形商品之上的相關服務,服務的特點就是無形性和變動性。

3.按消費者的購物習慣。

根據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商品(這裡主要指消費品)可分為日用品、選購品、特殊品和非需品四類。

日用品是指消費者通常購買頻繁,希望一次有需要即可購買的,並且只花最少精力和最少時間去比較品牌、價格的消費品。肥皂、糖果和報紙就屬日用品。一般來說,日用品都是快消品,而且多為消費者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費者在購買前,對日用品的品牌、價格、質量和出售地點等都很熟悉,所以購買大多數日用品時用較少的時間與精力。

選購品是指消費者會仔細比較其適用性、質量、價格和式樣,購買頻率較低的消費品。消費者在購買選購品時,一般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信息進行比較。

特殊品是指消費者願意花特殊的精力去購買的有特殊性質或品牌識別的消費品。例如,特殊品牌和型號的汽車、定製西服等。

一般來說,消費者只願意購買特定品牌的某種商品,而不願意購買其他品牌的某種特殊品,這與日用品不同。

非需品是指消費者在日常中可有可無,需求性並不迫切或必要,非需品的性質,決定了企業須加強廣告、直銷和其他營銷努力,使消費者對這些物品有所瞭解,產生興趣,千方百計吸引潛在顧客,擴大銷售。

當然,商品分類方法不只上述幾種,還有其他一些分類方法。例如,按商品檔次劃分,可分為高檔品和低檔品;根據商品在超市銷售中的作用分為主力商品、輔助商品、輔助性商品和關聯性商品。

還沒搞清楚賣什麼?你的超市怎麼能賺錢呢

商品差異化提高競爭能力

商品分類原則

商品分類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是確定分類原則。一般來說,無論零售企業的組織或規模如何,商品的分類通常可以分為大、中、小三個層次,將銷售的商品先確定大類屬性,再逐級細分。

大分類的分類原則:

大分類通常按商品的屬性來劃分,例如飲料是一個大分類,屬於這個分類的商品都與飲用有關係,因此可以歸為一類。

中分類的分類原則:

中分類的原則可以按照功能、用途來劃分,也可按商品的製造方法,或商品的產地等特性來確定。

按照功能、用途來劃分:如在飲料大分類中,可分出普通飲料和功能性飲料的中分類;

按商品的成分劃分:如在飲料的大分類當中,劃分茶飲料、咖啡飲料、碳酸飲料等中分類;

按商品的產地來劃分:例如在飲料大分類中,劃分出國產飲料、歐美飲料、亞洲飲料等中分類;

小分類的分類原則

分類依據可以是:功能用途、品牌、規格、包裝材質、包裝形狀、商品口味等,例如將可口可樂劃分為中分類碳酸飲料中的小分類。

商品清單

規劃好商品的大、中、小分類之後,就可以在小分類項下填進具體的商品,全部填好之後,那麼你這家超市的商品清單就完成了,你也就知道了你的超市賣哪些商品,可以整體的看出有多少品類、多少個單品、有哪些品牌、還有商品整體的價位水平等。

還沒搞清楚賣什麼?你的超市怎麼能賺錢呢

將商品進行分類對於後續的採購、儲運、數據分析將產生基礎性的影響,對商品進行分類切莫照搬,要根據自己門店的規模、商品整體定位等因素考慮,例如在大賣場中的一箇中分類可能會是社區超市的一個大分類,如果分類過於粗放,將很難準確分析營運數據,如果過於細化又很難在較為宏觀整體的層面上分析數據。

奇域願意與經營超市的朋友進行商品規劃方面的諮詢交流,請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