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平台的套路那麼多,你見過的有幾個

儘管網貸監管逐步趨嚴,投資人風險意識增強,但是依舊不能完全規避不良平臺的各類陷阱。以借互聯網金融、P2P理財等行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等之實,遊走於監管紅線邊緣,違規操作,坑害投資大眾的血汗錢。

騙子平臺的套路那麼多,你見過的有幾個

網貸行業中有哪些常見的騙局呢?網貸1號分析師認為,根據e租寶、善林金融、唐小僧等歷年爆雷的網貸機構來看,較為常見的非吸自融、短期詐騙和龐氏等騙局。這三類不同形式的騙局都各有特點,投資人只要認清便能夠有效規避陷阱。

首先,非吸自融類型的騙局。

自融類型的網貸平臺發標為自身融資,其借款人即為平臺或平臺的關聯企業,並且宣稱對投資人提供本息保障。根據監管政策要求,網貸平臺的定位應當是信息中介,連接著借款人和投資人,為其提供真實有效的借貸信息。

這種類型的平臺通常有三個特點:其一是虛構借款標的,多為高息、高額、短期,借款資料十分簡陋,信息模糊甚至缺失;其二是單一反覆借款,通常借款人數偏少,且與平臺方有關聯,借款用途模糊不清;其三是託管信息缺失,未進行第三方資金託管或託管不合規範,平臺賬戶和資金賬戶混為一體,無法實現風險隔離。

其次,龐氏遊戲類型的騙局。

網貸行業中那些龐氏騙局平臺通常以借新還舊的方式,有著存續期長、融資體量大和社會影響更嚴重等危害。表面看起來較為正規,通過承諾高額收益吸引投資者,但實際投資收益無力覆蓋投資者利息,只能用新增投資者的本金支付前期投資者的本息,一旦新增資金放緩或停止進入,整個資金體系就會崩盤,投資者基本血本無歸。

這種類型的平臺通常有四個特點:其一是對平臺的資質、背景、業績進行全方位包裝,使平臺看起來正規,值得信賴;其二是利用信息披露監管尚不完善等編造借款信息,大量募集資金;其三是向投資者承諾高於市場水平的年化收益率或者高額返利,大肆宣傳高收益,引誘鼓動投資者參與;其四是缺乏資金有效隔離,大多為資金池模式。

此外,短期詐騙類型的騙局。

由於我國網貸市場的准入門檻低,詐騙成本低,所以有些平臺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進行短期詐騙,利用投資者賺快錢的心理,冒用投資背景包裝平臺,採用高額返現、“秒標”“天標”等手段快速吸收資金,達到一定數額便會攜款跑路。

這種類型的平臺通常有兩個特點:其一是多為新設平臺,成立時間短,沒有尚未經過市場檢驗,缺乏歷史業績作為參考;其二是經常出現秒標、天標,平臺為聚集人氣偶爾發一些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標的是比較正常的,但在網貸行業中經常出現秒標或者天標的平臺就有可能存在諸多貓膩,很有可能是虛構的借款標的藉機斂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