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最難考的20所大學,裸分高考爲什麼越來越難?

理科生最難考的20所大學,裸分高考為什麼越來越難?

劉冷絲

欄目絲說教育改革

喜歡鑽研的熱心人士專門整理了2018年理科高考最難20所大學,之所以說最難,因為統計的數據全都是裸分,不包含各種加分和特殊招生方式的數據。

理科生最難考的20所大學,裸分高考為什麼越來越難?

2018理科錄取最高分的20所大學

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北大清華自然不用介紹,大家都知道這是最難考的大學。排名稍稍靠後的幾所大學倒是有必要就重點內容聊一聊。

復旦大學地處上海,是文理基礎性綜合性的老牌名校,名氣太大,考上的難度也就大了。相比較北大清華復旦而言,浙江大學算是“後起之秀”,號稱中國東部“清華”,集理工農醫於一身,成為全國惟一一所兼具理工農醫的大學,同時是全國專業最齊全的綜合性大學。

南京大學雖然有些理科專業較為冷門,比如天文學,但這是國內外一流的專業和學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雖地處合肥,最近幾年,學校高端人才流失有點嚴重,但依舊掩不住其大家本色,畢竟是國家各方面都重點傾斜的對象。

上海交通大學地處上海寶地,辦學歷史悠久,工科實力非常雄厚,學校綜合實力一直處於上上狀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工科實力很強,尤其是自動化之類的工科。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有點特殊,很多人還不太瞭解,計算機類專業非常出色,其中計算機科學技術居全國第一。

理科生最難考的20所大學,裸分高考為什麼越來越難?

國防科技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趕上了大好時代,專業和學科都非常具有特色,很多高考高分學生這幾年紛紛湧向了這兩所高校,錄取分數高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順便還要說一下中國人民大學,該校的經濟學、金融學和法學等等也是一流的,很多理科生報考這所學校,其實也是衝著“錢途”而去。

為什麼是這20所高校?借用浙江考試院專家的研究成果,原因就在於:就高校的層面來說,這主要是錄取分數線上的過度選拔。

一般而言,在沒有外在制度制約的情況下,高校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能會驅使招生和選拔自發形成一種標準——高考分數走向極端化。這種動機,是解釋所謂歷屆招生大戰中各個高校“掐尖”、搶“狀元”等種種過度選拔現象的一把鑰匙。

理科生最難考的20所大學,裸分高考為什麼越來越難?

國防科技大學的課堂

對於這種動機,我們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它既是過度選拔的關鍵成因,也是推動高校競爭發展的最大動力。

高考招生制度在形式上是教育領域調整、管理學校招生、學生升學活動的制度,但從社會、國家治理層 面,實質上是一種利益分配製度。這是認識和改造高考招生制度的根本出發點。無論是高校還是考生,在參與考試招生過程中的一切行為,都在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實現。

高校在招生中的利益動機,說白了就是一直打著“選才”的旗號,這可是一個具有強烈正面價值判斷的詞語,高校招收新生就是為了追尋學校利益最大化的重要行為。

理科生最難考的20所大學,裸分高考為什麼越來越難?

國防科技大學的野外課堂

事實上,生源的質量和數量對高校的利益確確實實具有決定性意義。招收到足額的新生,這是高校在招生中追求的最低層次的利益,它是學費收入和高校運營的基礎。在確保數量的基礎上,高校一定會尋求利益的最大化,獲得更優質的生源——更好的學習基礎、更主動的自我追求、更適合的專業發展等等。

通過選拔,高校將前期培養任務更多地分配給中學,意味著高校可以更多地節約教學資源、更好地提高培養質量、更高地投入產生效益。這些利益會進一步發酵,高校將因此招攬更廣泛的就業資源,贏得更好的社會聲望,獲得更多的各類財政投入,以及吸引更多的社會捐助等等。

我們還可以這麼理解:大學的教育變成了生產線模式,為了生產最好的產品,自然需要高品質的原材料。尤其對於高水平大學而言,從精英中培養精英的思維模式似乎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理科生最難考的20所大學,裸分高考為什麼越來越難?

國防科技大學學生平常訓練課

因此,這就形成了民間流傳的“北大成為了只屬於精英的北大”“清華成為了只屬於精英的清華”這些說法。

為什麼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而不是得天下“庸才”而育之?在教育理想的背後,其實,大學難以抹去的是“利益”兩個字。

敬告劉冷絲所有文章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首發媒體評論版塊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