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智慧之如何圓融無礙地理解和應用「色空不二」與「諸法空相」

心經智慧之如何圓融無礙地理解和應用“色空不二”與“諸法空相”

心經智慧之如何圓融無礙地理解和應用“色空不二”與“諸法空相”

導讀:心經揭示了通達智慧生命彼岸的具體內容和實操方法。佛陀給舍利子講授了“色空不二”和“諸法空相”的生命奧義。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內在的聯繫呢?

心經原文: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在前面文章分享中,我們分享了“色空不二”和“諸法空相”的生命大智慧。從基本內容和文字義理上,看不出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繫,往往造成認識和實踐上的很多不夠通暢的地方。不能夠通達無礙地全面認識和實踐心經要義,是造成不容易理解心經智慧的又一個主要原因。

心經智慧之如何圓融無礙地理解和應用“色空不二”與“諸法空相”

我們先看看“色空不二”的基本義理:

1.人事物存在第一層內涵:物質存在部分。

2.人事物存在第二層內涵:法則存在部分。

當我們站在物質存在的角度,看待其背後的法則存在部分,就是空;當我們站在法則存在部分,去看待由法則存在生成的相應物質存在部分,那就是色。這樣不斷變換觀察、覺受基點,會得到不同具體內容的“物質存在-色”和“法則存在-空”。由此我們能夠具體形象的理解和覺受“色空不二”的要義。如果我們的生存世界也能夠突破不同層面的空間和法則的阻隔,通達各個物質存在和法則存在的層面,那就真正的達到了“色空不二”的理論認知和實踐應用。

心經智慧之如何圓融無礙地理解和應用“色空不二”與“諸法空相”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諸法空相”。

這裡我們強調了“諸法”“空性”的一面。主要是在法則存在的角度來和對應的物質存在的特徵進行比較的。我們前文分享中已經提到,同一個層面的物質存在和法則存在而言,物質存在是有“生滅、垢淨、增減”的,法則存在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注意這裡強調的是在同一個層面的物質與背後的法則關係而言的。

而根據“色空不二”的義理,空的境界其實又對應了更為豐富和微觀的物質存在。只不過,在空的狀態中所見到的“色”,已經不同於原來對應的物質存在部分了。也就是說,我們將不同層面的物質存在-色,和不同層面的法則存在-空,作為一個較為完整的整體來看待,會認識到更為豐富生動和完整的世界和背後的法則。

這個邏輯就是,第一個角度的物質存在-色,背後隱藏了這個層面對應的法則存在-空。在這個層面來說,空即代表了法則,表面的物質存在是背後的法則運行的結果。但是當我們立足空的角度,再往細微處體察和覺受,也許在當下,也許在未來,我們會認識到更為微觀和廣泛的物質存在部分。只不過這個層面的物質存在是第一層面的物質存在的構成基礎。就像表面的花草樹木是微觀的原子分子構成的一樣。

由此,我們知道,其實表面物質存在的基礎,背後是更為微觀的物質存在運行的結果。表面物質的空,不過是更為微觀的空構成的結果。

所以,從終極的角度來說,“諸法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也許就如文字所描述那樣,是一種絕對的狀態。但是在我們不斷認知實踐深入當中,在我們還沒有到達生命大智慧的終極彼岸的路途當中,色空是不斷變化轉換的,諸法也不是絕對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諸法也不過是更為微觀物質存在運行的結果。

心經智慧之如何圓融無礙地理解和應用“色空不二”與“諸法空相”

我們在未達到智慧終極“彼岸”之時,不能夠將“諸法空相”絕對化,而更多的要運用色空不二的認知。在未能達到生命大智慧的終極彼岸的路途之中,我們不應該將“色空不二”“諸法空相”分割開來,應該整體看待,靈活應用,才能真正認識和實證到生命的實相。

心經智慧之如何圓融無礙地理解和應用“色空不二”與“諸法空相”

閱讀本文,感觸良多,請寫下你的評論。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開卷獲益,敬請點贊、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