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逆商者,充滿逆流而上的力量

高逆商者,充满逆流而上的力量

高逆商者,充满逆流而上的力量

你的逆商,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01

18歲的棗強縣女孩王心怡,當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寄到家門口時,她正隻身一人在外地打工。

她在參加北大自主招生初審時的自薦信裡數次寫到“感謝貧窮”,後來這篇文章被冠名為《感謝貧窮》,在網上被瘋狂轉載,引發了一場輻射全國的網上熱議。

全文如下:

(向上滑動啟閱)

感謝貧窮

王心儀

提筆時,我是有些許猶豫的。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講起這個關於我自己、關於貧窮、以及關於希望的故事。

我出生在河北棗強縣棗強鎮新村。棗強縣是河北省貧困縣,人均收入極低。我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和我一起就讀於棗強中學,小弟弟還在上幼兒園。一家人的生活僅靠著兩畝貧瘠的土地和父親打工微薄的收入。

小孩子的世界,本就沒有那麼多擔憂與沉重可言。而第一次直面貧窮與生活的真相,是在八歲那年。那年姥姥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平靜的生活如同湖面投了顆石子一般,突然被擊得粉碎。一家人焦急慌亂,卻難以從拮据的手頭擠出救命錢來。姥姥的生命像註定熄滅的蠟燭,慢慢地變弱、燃盡,直到失去最後的光亮。

姥姥辛苦了一輩子,卻未換來一日的閒暇,病床上的她依然記掛著牲畜與莊稼。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姥姥的離世,讓幼小的我第一次感到被貧困扼住了咽喉。可能有錢也未必能挽救姥姥的生命,但經濟的窘境的確將一家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我清楚地記得那些灰暗的日子裡母親無聲又無助的淚水,我也開始明白:談錢世俗嗎?不,並不是的,它給予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讓我們能盡全力去留住那些珍貴的人和物。而這些亦讓敏感的我意識到:生活,才剛剛解開她的面紗。

我和比我小一歲的弟弟相繼踏上求學路,又給家中添了不少經濟負擔。母親由於身體原因,更因為無人料理的農活及生活難以自理的外公,而無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父親一個人打工養家餬口。父親工作不穩定,工資又少得可憐,一家人的日常花銷都要靠母親精打細算,才勉強讓收支相抵。

外公與媽媽一年的醫藥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姥姥生病時家裡又欠下了不少債,這也就免不了要省掉花在衣服上的錢。親戚家若有稍大的孩子,便會把一些舊衣服拿到我家。有些還能穿的衣服經母親洗洗,也就穿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她常說,穿衣裳不圖多麼好看、乾淨、保暖就很好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母親現在仍穿著二十年前的校服了。我和弟弟也十分聽話,從不吵著要新衣服、新鞋子。

不過,班上免不了有幾個同學嘲笑我磨壞的鞋子、老氣的衣服、奇怪的搭配。記得初一一個男生很過分地嘲弄我身上那件袖子長出一截的“土得掉渣”的棉襖,我哭著回家給媽媽說,她只說了一句:“不要理他,踏實做事就好。”

是的,何必糾結於俗人的評論,那不過是基於你的外表與穿著,若他無法看到你內裡的自我,不睬他也罷。人生的路畢竟不是走給別人看的。那件衣服我穿了初中三年,那句話我也記到現在。

除了衣著,上學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交通。低年級可以在村裡上,但升到三年級就只能去鄉里的學校。家裡有一輛自行車,我坐在後座。弟弟只能坐在前面的樑上,兩條腿翹起來。別人眼中似乎是“演雜技”的樣子,竟讓弟弟堅持了三年。

當時到鄉里的路破得不成樣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來坑坑窪窪,一到雨天還會積很多水。可媽媽每次接送,從不誤時。其實本可以讓我們寄宿在學校,一週接送一次,但鄉里學校的伙食實在很貴。媽媽又擔心正在長身體的我們,卻苦了體弱的自己。

有時候免不了要讓我們下車跑一會,於是每天上下學跑上一公里就成為了我和弟弟的鍛鍊方式。記得有一次下雪,雪積了有一尺厚,車子出不了門,媽媽裹著棉襖,頂著風,走到學校來接我們,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雪融化在了母親的臉上。但我和弟弟興奮得不得了,一邊玩雪,一邊和媽媽說著今天學到的新知識。

我們三個人就這樣一直走到天黑才到家。那時候我便懂得了,幸福不是因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於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並盡力地擁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與陽光。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 ,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你讓我和玩具、零食、遊戲徹底絕緣,卻同時讓我擁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動畫片,但我可以和媽媽一起去捉蟲子回來餵雞,等著第二天美味的雞蛋;我的世界可能沒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麥田,在大人澆地的時候偷偷玩水;我的閒暇時光少了零食的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做伴,爬上屋子後面高高的桑葚樹,摘下紫紅色的桑葚,倚在樹枝上滿足地品嚐。

謝謝你,貧窮,你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我是土地的兒女,也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與質樸的黃土地;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感謝貧窮 ,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

母親早早地教我開始背詩算術,以至於我幾歲時就能夠背下很多唐詩。來自真理與智慧的光明,終於透過心靈中深深的霧靄,照亮了我幼稚而又懵懂的心。貧窮可能動搖很多信念,卻讓我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

感謝貧窮 ,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農人們都知道,播種的時候將種子埋在土裡後重重地踩上一腳。第一次去播種,我也很奇怪,踩得這麼實,苗怎麼還能再破土而出?可母親告訴我,土松,苗反而會出不來,破土之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長大後,當我再次回憶起這些話,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我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求學路上,多少的坎坷困頓終究阻擋不住我追逐真理的腳步。中考,我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棗強中學。高中三年,我一直秉承著“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態度,尋找並發現學習的樂趣,並全心投入其中,為每一天注入靈感與活力。三年來,我的成績一直穩居年級前三名。在細心鑽研課內知識的同時,我也注意拓展自己的課外知識,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獲得了全國中學生基礎知識與創新能力大賽省級一等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二等獎,化學省級二等獎。

此外,我還是個充滿好奇心與想象力的女孩。我喜歡仰望天空,那一望無盡的透徹的藍,讓心中所有的塵埃散盡,歸於平靜;我喜歡蒔弄花草,這份大自然的饋贈與祝福,若不多花些時候欣賞,簡直算得上“暴殄天物"了;我喜歡做白日夢,那是心靈的探索與自我的找尋,思想在翱翔、在潛游,引領我去本遙不可及的遠方。我喜歡像這樣放飛自我,與靈魂作伴,來一次心靈的旅行。同時,我也算得上是個“文藝女青年",平時喜歡靜靜地寫點東西,作品《楊絳一一那個安靜的守望者》獲得“語文報杯”大賽全國二等獎。

大家眼中的我,是個活潑、樂觀而幽默的女生,時不時會給大家高歌一曲,把所有人嚇出寢室;也常給朋友講段子(聽我講笑話真的可以練出腹肌)。同學們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了問題,也會找我幫忙,我亦以此為樂、全力相助。同時,我也絕不是個“兩眼不聞窗外事"的兩腳書櫥。校內,我一直擔任班長,全心全意為班級服務,並參與各種學校活動的組織、主持工作,被評為省級優秀學生幹部;校外,我也投身於社會實踐與服務工作中去,參與清掃街道、敬老院敬老等活動,受到大家的讚揚。

三年,苦嗎?很苦,小弟弟的誕生,加上我和大弟弟都踏入棗強中學,不免讓家庭經濟陷入更大的困境,這些也讓我認識到肩頭上沉重的擔子。我是老大,必須撐起這個家的希望。於是,壓力成了動力,這種信念與責任激勵著我一路向前。一年四季我一直穿著校服,每日的伙食是單調的白菜饅頭稀飯,雞蛋是成績提高後作為獎勵的加餐。可三年,又很甜。“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探索新知的樂趣遠遠超過了汗水的苦與鹹。有老師的諄諄教導、同學的真摯情誼、學校的關心照顧,那些苦又算得了什麼?

高逆商者,充满逆流而上的力量

王心儀出生在河北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顧患有高血壓、哮喘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家中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即將升入高三,小弟弟還在上幼兒園。

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家中的兩畝地和爸爸外出打工的微薄收入來支撐。

在王心怡八歲時,姥姥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因為生活的拮据,家裡擠不出看病錢,於是只能看著姥姥的生命像蠟燭一樣逐漸燃盡、熄滅。

王心怡似乎早早地就看到了貧窮的猙獰面目,但是貧窮並沒有成為她生活裡處處縈繞的恐怖夢魘,相反,她從生活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快樂與希望。

當她穿著親戚家送來的舊衣服、舊鞋子出現在學校裡遭到同學的嘲笑時,轉而一想:“若他無法看到你內裡的自我,不睬他也罷。人生的路畢竟不是走給別人看的。”

於是,她又挺起了胸膛,走自己的路。

當她與弟弟、媽媽擠在自行車上穿行於學校與家之間,坑坑窪窪、破敗不堪的小路不得不讓他們從自行車上下來跑上一段,在她看來那是絕好的鍛鍊機會。

當她的童年遠離動畫片、芭比娃娃和零食時,她卻能從大自然中找尋到更為豐盈的樂趣。她在物質極度匱乏的生活中,享受著精神的極度充盈。

顯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逆境中頑強生長,相反,有的人會在逆境中逐漸沉淪直至墮落。

造成這種差距的正是人的逆商。

只有逆商高的人,才能從容不迫地從逆境中汲取力量,看到逆境積極的一面。

高逆商者,充满逆流而上的力量

02

如果有人能把古今中外膾炙人口的成功案例都拿出來細細研究一番,會發現,所有成功的人,或多或少都遇到過巨大的挫折。

大雨過後,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雨後彩虹,藍天白雲;一種人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淤泥積水,艱難絕望。

這就是逆商造成的不同結果。王陽明屬於前一種人。

王陽明二十八歲中進士,隨後在京城做官,三十三歲時出任山東鄉試主考官,仕途順利。

然而在他三十五歲那年,人生的一場大雨,一場生死攸關的特大暴雨傾盆而下。

他因為出於義憤,上書皇帝言政,觸怒宦官劉瑾,被打四十廷杖,貶到貴州龍場驛站當驛丞。

在惡劣的環境下,王陽明不忘時常靜坐、思考。終於在一天夜裡,他大徹大悟,“聖人之道,本心自足!”

一種振聾發聵的思想——王陽明“心學”就此誕生,這就是思想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

當地居民為他建造了“龍崗書院”,四周學子紛紛前來求教……

這一切,為他日後得以迅速復出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王陽明在“大雨過後”,選擇了“抬頭看天”。

挫折沒能令他自暴自棄,反倒是令他獲得了更高的智慧。

高逆商者,充满逆流而上的力量

03

愛迪生是技術歷史中著名的天才之一,擁有超過2000項發明,其電燈的發明對人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改善了人類的文明生活。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道路上一再遭遇失敗。曾有人譏諷他說:“你失敗了8000多次,真了不起!”愛迪生卻坦然地說:“先生,你錯了,我只不過是證明了7600多種材料不適合作燈絲而已。”

對於愛迪生來說,沒有失敗,只有離成功更近一步。

挫折與失敗就像是一塊石頭,你若把它背在背上,它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你若把它墊在腳下,它就會成為你進步的臺階。

愛迪生沒有被挫折與失敗壓垮,而是將它們變成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高逆商者,充满逆流而上的力量

04

馬雲在創建阿里巴巴之前,他的好幾次創業經歷都是慘淡收場。

阿里巴巴創建起來後,馬雲四處奔波為公司融資卻多次被拒絕。這個精瘦、其貌不揚的男人擁有驚人的抗挫敗力量,他始終堅信一定會成功!

終於,阿里巴巴走出困境,開始飛速發展壯大,併成功上市,創下了互聯網銷售的鉅額財富神話。

可以說馬雲當年面對挫折的態度決定了他今天的人生高度。在屢次遭遇挫敗後,他依然懷揣信念,奮勇向前,才造就了今天的輝煌成就。

高逆商者,充满逆流而上的力量

05

成功的人往往具備高逆商,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優勢嗎?

美國管理學者保羅·斯托茨提出了逆商這個概念。逆商全稱“逆境商數”,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境的能力。

這些具備高逆商的人真正吸引我們的,不是他們最終站在了勝利的彼岸、人生的巔峰,而是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樂觀向上的心態。

根據斯托茨的理論,人的逆商高低不同,主要會在四個方面有區別:

一、高逆商的人往往擁有很高的控制感。

二、高逆商的人更傾向於從自身找原因。

三、高逆商的人不會延伸放大挫敗感。

四、高逆商的人在逆境中擁有更高的忍耐力。

逆商並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逐漸培養形成的。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提高逆商值呢?

首先,要勇於面對挫敗感,學會疏導負面情緒。當你有負面情緒的時候,試著去理解它、接受它,讓它在你的腦海中肆意氾濫一會兒,然後,你會發現,那種巨大的挫敗感漸漸就流散了。

治理洪水的最好的辦法不是封堵,而是疏通。

其次,不自卑不抱怨,客觀看待挫敗,理性面對挫折。在逆境中切忌自怨自艾、自暴自棄,客觀地認識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起因,並勇敢地承擔這一切。

再次,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生活及事業。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經歷風浪。在追求完美的同時,也要能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最後,不輕言放棄,永遠擁抱希望,相信明天會更好。積極樂觀的心態能夠為你在人生的風浪中保駕護航。

高逆商者,充满逆流而上的力量

06

自古成大事者無不具備高逆商。

高逆商能夠使人在逆境中屢敗屢戰,越挫越勇。跌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來。

巴爾扎克曾說:“苦難對於天才是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則是一個萬丈深淵。”

苦難對於你來說到底是財富還是深淵,我想你終會為自己找到答案。

高逆商者,充满逆流而上的力量

文明島,你的島!

你要的好,我都能給你!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