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人們的東北印象,始於小品,停於喊麥,印證於身邊的東北人,埋葬於新聞評論區。

真實的東北,無緣得見,恍如異域。

過去的東北,是劉老根的龍泉山莊,是光怪陸離的大城市鐵嶺;

現在的東北,是老鐵小妹兒的直播間。

直播間的薄牆外,是無邊無際的迷茫雪原。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山海關如鎖,從鎖眼看世界,終歸視野有限。直到真正出關,真實的東北才會撲面而來。

燕山山勢於此式微,冀北風韻自此散盡,黑土地徐徐展開,大江大河,時而竄出,山川如獸,蹲伏守候,天地間所有線條都粗獷起來。

這樣的大荒之地,總會襯托出人的渺小。

故而,生長於此的東北人,痴迷於“大”。

稱呼是大哥大姐大兄弟,喝酒要大氣大方大碗幹,酒酣耳熱愛認大哥,意氣風發要說大話,身材高大的東北人,喜歡一切大場面。

瀋陽的浴池,修得像金碧輝煌的王城;長春飯店的開胃涼菜,端出來如同小山;哈爾濱乾脆把整片松花江都作為冰場。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每個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東北笑星雄踞了整個九十年代。

趙本山統治了21屆春晚,演情景喜劇的沙溢,拍鐵齒銅牙的王剛,舞動開心麻花的沈騰,從不同角度展示著東北人的幽默。

和北京的神侃,天津的貧嘴,海派的清口不同,東北的幽默,是真正從泥土中長出的幽默,

生命力最強,也最易陷入粗俗。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圖自《中華遺產》2017年7月

說起方言,學者有很專業的表述,漢語有七大方言,每種方言又可再往下劃分片區。

比如官話,因地域分成北京官話、東北官話等。

東北官話再繼續分成黑松片、哈阜片、吉沈片,片下再有小片。

但是東北人有一種天賦,就是極善於用很常見的事物來形容很抽象的東西,方言也不例外。

比如說到黑龍江、吉林話,那是大碴子味兒;瀋陽話,苣蕒菜味兒;大連話,海蠣子味兒。

嘮嗑自古以來就是東北的文化傳統,跟吃喝拉撒一樣,是最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對於嘮嗑這件事,東北人是最肯花心思的。光嘮嗑的形式就分“扯犢子”“扒瞎”“打岔”“抬槓”

等十幾種,分得很細。

這麼說吧,在東北,連嗑都不會嘮的人沒前途,基本是幹啥啥不行,處處碰壁。

要研究東北嘮嗑文化的起源,得從這裡的氣候說起。

東北位於中國最北邊,冬季均溫零下20度,大北風5-6級,出門一趟都得捂得就剩倆眼睛,不帶帽子等耳朵麻了一拍就能打掉。

到了冬天,大雪封門,還沒有那麼多保暖措施,想幹點啥都不成。

咋辦呢?貓冬。

原來又沒有手機電腦這種東西,不找人嘮嗑還能幹嘛?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炕頭是東北人嘮嗑的終極地點。

招呼大夥上炕是東北人待客的最高禮遇。

屯好柴火燒熱土炕,熱乎乎的炕頭焐得人從尾巴根到頭髮稍都是暖的,特別能激發內心傾(八)訴(卦)的慾望。

於是一群人坐在熱炕頭上盤腿兒開嘮。

在嘮嗑這門技藝上,東北人攀比心很重,從小就開始競爭。

哪個東北娃不是眼看著奶奶嬸子們邊嗑瓜子邊你一句我一句見招拆招長大的?

可別小瞧嗑瓜子這項運動,它是東北人練嘴皮子的基本功。

“果脯”、“糖塊”、“滷味”這些零嘴兒在“瓜子”面前一點兒分量也沒有。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我們都知道,相聲演員“練嘴”練的是“唇齒喉舌牙”。嗑瓜子的一連串動作,就是對其中四個部位“唇、齒、舌、牙”做力量和靈活度的鍛鍊。

——牙—嗑開

——舌—粘住

——齒—嚼碎。

最後一個動作最為關鍵:

聚集丹田之氣,用胸腹呼吸法,結合唇部肌肉群,將氣流由內而外,由下而上,在一瞬間,噴射而出——

“呸”!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東北人從小到大嗑的瓜子連起來能繞地球兩圈,經過日積月累的反覆訓練,嘴皮子技能達到頂峰。

跟東北人說話,就像連珠炮一樣,總覺得是要打架。

嘴皮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口音。

東北人有著十分獨特的口音,這種口音,與全國各地的口音都不一樣,它是普通話基礎上形成的,單每句話都能聽懂,連起來說就能把你說蒙。

一個事實,大多數東北人是聽不出自己有口音的。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比如黑龍江那邊,基本就是普通話,除了嗓門子大。沒辦法,地廣人稀,說話全靠吼,東北人很少有嗓門子小的。

倒是遼寧,存在感就比較強了。

遼寧人說話,聲調獨特。

比如一般普通話中平音的字,大連人講往往就變成了四聲調。比較著名的是網上紅極一時的“老司機報案”

錦州話正好相反,所有語音都是二聲調。

教你學說“錦州話”

你跟一個遼寧人聊天,語調很容易被他帶跑。

你會不自覺的說著說著語速加快,聲調拔高,再加上說到激動時的肢體動作,讓人以為下一秒就會吵架或者打起來了。

我一朋友,國慶遼寧7日遊。遊歷了鞍山,海城,錦州,鮁魚圈,寬甸等地區後,

基本已經不會說話了。

據他說,其實到錦州的時候就已經不會說話了,錦州奇奇怪怪的問句口音讓他極度的懷疑人生。

至於“遼寧口音是如何產生的”的問題,本地人聽得比較多的說法是:

遼寧沿海風大,說話必須大點聲,大風一吹,聲調就跑偏了,所以出現奇奇怪怪的語調。

如果說嘴皮子、口音這些嘮嗑的基本功是天生的,那跟誰都能聊、見誰都親近的聊天習慣絕對是後天培養的。

中國是人情社會,東北是最講究“情”的地方。

不像南方人口稠密,資源密集。東北地廣人稀,受日照、風、降水、土壤等條件影響,村落分佈極不均衡。

距離較遠的兩個村落,要趕著驢車在空曠的黑土地上走個幾天幾夜才能到達,人們感覺非常孤單。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天寒地凍,白雪皚皚,遇到豺狼虎豹的幾率甚至比遇到人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這就導致但凡見到人就分外親,沒幾句話就“大兄弟”“大姐”“大哥”“大妹子”“大叔”“老姑父”的叫著,頓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拉近了不少。

記得上學那會兒在學校大門口罰站,天冷啊,我就跟看門老頭就開始“大爺長”“大爺短”的嘮上了。

沒多會兒,大爺就請我進屋看電視,讓大媽站門口幫我望風~一節課過得老舒坦了~

還有一回,趕火車誤點了,改簽了站票。靠和陌生大哥嘮嗑,硬是嘮出個座兒。身邊的同學都驚呆了。

“酒桌”是東北人嘮嗑攀交情的聖地。

在東北,沒有什麼事兒是一頓酒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兩頓。

無論是高級飯店還是路邊燒烤攤,哈啤和老雪,是東北人最能嘮出知心嗑的絕密武器。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夠意思陪我喝點”、“不喝酒就是瞧不起我”是東北人酒桌嘮嗑的兩大法寶。

如果你挨不住面子,跟著喝了,那恭喜你,十有八九桌下倒。

真正的東北土著,白山黑水間暢遊馳騁的遊牧民族,種族天賦加buff,是不會喝多的。

一場陣容齊整的東北酒局需要至少3個角色:嗑最多的東北大哥+“哥你說什麼都對”的忠心小弟+看穿不說破謎之微笑的智者。

這三個角色湊齊,就是一臺戲。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東北人嘮嗑能說敢說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東北人豪爽的性格。

東北原著民是女真族、蒙古、滿、鄂倫春、鄂溫克、赫哲等少數民族的融合,而這些少數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粗獷豪放與直爽。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東北民族分佈也比中原地區也豐富

像傳統漢族大家庭或大姓宗氏,受祖訓和宗族祠堂制約,禮法森嚴,儒家文化那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長幼有序”的規矩,

在東北差不多就得。

在東北,我們說這人嘮嗑咋這麼“敢造”呢?

這個“造”字,就是東北人的樂天性格,什麼都敢說,什麼都不在乎。比如,娛樂圈的東北籍明星,最愛嘮“自信”。

孫紅雷,自稱顏王,總髮愁自己帥成這樣,還讓不讓人活。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林更新給自己起網名叫九億少女的夢。

一點不羞恥。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雷佳音吹雪,鬍子拉碴滿臉褶子,愣說自己比劉昊然都年輕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再比如,你跟一個喜歡吧唧嘴的東北人吃飯,當你試圖糾正他的時候,對方通常會選擇:熱情地向你嘮嘮自己為啥吧唧嘴,樂哈哈的。

當場酸臉這種事,不存在的。

東北人在一次霸氣又不失幽默嘮嗑中,還很講究技巧。甩詞必須得狠,比喻必須形象,感情必須豐富,這幾乎是東北人嘮嗑的鐵律。

另一個就是東北的語言,太激情、太豐富了。很多開口音。ba ba 的,pia pia 的,fa fa 的。嘴張得很大還帶兒化音,伴有極強的胸腔共鳴,聽著就有氣勢,還有很具體的內容。

東北人說話,一句話裡,包含的世界特別大。

他們太擅長使用場景了。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別人是說事情,東北人是講故事。喜歡直接把場景撲到你臉上。

比如一般人會說:他這個人,見不得別人好。

東北土著則會說:看見你好他就跟兩年沒洗澡似的身上刺撓。

一般人打英雄聯盟,會說:我要上了!

但東北的遊戲主播會說:看我殺個人來給大夥助助興!

不小心騎摩托摔倒了,東北人會說:腦瓜子嗡一下子,心嘭一下子,地下卟愣一下子,摩托車呼隆一下子。幹苞米地裡去了。

曾經在瀋陽街頭看到一男一女吵架,女人採用的是暗喻手法:“騎頭驢牽只猴,你就能取經了!”(意思是男人太磨嘰,不像個爺們)。

東北人用詞很生猛,尤其擅長使用氣勢恢弘的動詞,擬聲詞,形容詞。做不叫做,叫“整”。蠕動不叫蠕動,叫“固擁”。

還有很多非常神奇,你都不知道哪來的,卻又莫名很生動的詞:比如,“錘你一拳” 的東北話,叫“給你一電炮”。

我瀋陽朋友從小就被她媽這麼喊大的:“你再整這些沒用的我就給你一電炮。”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東北人喜歡用四字“成語”

來表達動作,你都不知道哪來的,卻又莫名很生動:

隨河打淌(精神萎靡),毛愣三光(做事不穩當),急頭白臉(情緒急躁),破馬張飛(陣勢大)。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太有想象力和畫面感了。光聽就能聯想到動作,聽多了都嫌普通話單調。

如果普通話是“————” ,那有了這些詞,東北人說話就是 “~~~~~” 間雜幾個“////”。

大起大落,上下起伏,飽含著強烈的感情。東北人跟你嘮嗑,不是在說話,是在舞蹈。

要在一段對話中佔據主導地位,光吸引人是不夠的,還必須在關鍵時刻能駁斥別人。

要知道東北的夜晚總是比其他地方長一些,為了省錢,人們晚上嘮嗑都不點燈。黑暗在不經意間就創造了一種令人輕鬆的民主氣氛,有點像網友發言時穿上了馬甲,毫無思想包袱,

於是“打岔”“抬槓”等嘮嗑方式應運而生。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最經典的還是東北人與東北母親的對話。

東北媽有一套萬能句式: “我看你像X” ,以及 “你看我像不像X”。

——媽我想要自行車。

——我看你像自行車。

——媽我想要遊戲機。

——你看我像不像遊戲機。

瞬間把你懟沒電。

或者她本來也會給你買自行車,買遊戲機,但一定要來這麼一句。

東北媽媽催女兒生孩子

說到底,東北人愛嘮嗑是天生的。

出了山海關,茫茫荒野,

各種天災人禍虎豹豺狼,生存已經非常不容易,

用“嘮嗑”這種單純的語言形式,獲得樂趣以及心理滿足感,

跟大家刷抖音是一樣的。

警惕找你嘮嗑的東北人,嘮嗑五分鐘,人間一小時啊!

一個同事這樣說:“認識東北人之前,以為他們都是黑社會,相處了以後,才知道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為什麼東北人都巨能嘮嗑?

其實武林之於俠客,就像社會之於東北人。互相有深入鏈接,同時不把自己當回事,也不把世界當回事。

說到最後,都是消解。

現在喪不流行,流行快樂了。於是我們才這麼需要東北人。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東北人說話咋咋呼呼的,也可能有人會認為東北人性格直爽到有些魯莽。

但在深度君看來,這些卻是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人親切。

東北人啊,你越瞭解他們,

就會發現自己越喜歡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