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刻骨銘心的一座石橋,見證著一個民族的不屈與抗爭!


盧溝橋又叫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夜間軍事演習,藉口一名日本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後遂下令攻擊宛平城。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大幕就此拉開。81年過去了,這座橋一直靜靜地,凝視著侵略者的野蠻與殺戮,也見證著一個民族的不屈與抗爭。

81年的歲月彈指而過,中國已不再任人欺凌,沉睡的雄獅已然覺醒,盧溝橋見證著中國的滄桑鉅變。其實,始建於1189年六月的盧溝橋早在13世紀就聞名世界,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它被形容為一座巨麗的石橋,後來外國人都稱它為“馬可波羅橋”。

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

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拱洞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拱券跨徑從12.35米至13.42米不等,橋身中央微微突起93.5釐米,坡勢平緩。河面橋長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總長266.5米。

橋身總寬9.3米,橋面寬7.5米。橋兩側雁翅橋面呈喇叭口狀,入口處寬32米。橋面兩側設置石欄,南側有望柱140根,北側有141根。望柱間距約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間各嵌石欄板,欄高約0.85米。

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

1985年又在旁邊建了一座新橋,舊盧溝橋從此成為文物,不再通車。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也是最好的教科書,盧溝橋上彈痕猶在,盧溝曉月依舊動人,它記憶了一個民族跌宕起伏的昨天,也見證著一個民族團結奮鬥的今天。 對此你們有什麼想說的?更多精彩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