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素材」詩寫思鄉1


「詩詞素材」詩寫思鄉1

「詩詞素材」詩寫思鄉1


鏤月為歌扇,裁雲作舞衣。自憐回雷影,好取洛川歸

雕刻明月做團扇,裁剪行雲作舞衣。愛憐自身若晶瑩的雪花般飄飛的身影,多麼希冀能取道洛水迴歸故園!詩人用神奇的比喻和豐富的聯想,表達自己思歸未歸的急切心情。

注:鏤,雕刻。洛川,洛水。李義府,瀛州饒陽人。

明月流客思,白雲迷故鄉。誰能借風便,一舉凌蒼蒼

皓月當空,勾起遊客的無限鄉思。但是,自己的家鄉遙遠,如同在白雲深處,若能借助風的力量,飛翔於蒼天之上,就可回到自己的故鄉。詩人憑藉想象,抒發了自己思念家鄉,渴望早歸的心情。

願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

但願能追逐南飛的大雁,迴歸鄉土,即使是一年只有一次。“逐”字的運用,傳神地表達出身不能“逐”,但心早已“逐”雁而回的強烈的思鄉之情,頗為精巧。

注:三秋,指秋季三個月或夏曆九月。

淡淡長江水,悠悠遠客情。落花相與恨,到地一無聲

這是抒寫離情之作。淡淡,指水波盪漾;悠悠,意為憂思綿長。對於遠去他鄉為異客,怎不讓人產生萬般傷感?詩人把這種離愁同“長江水”和“落花”相比襯:落花無聲,而分離有恨,無限的別緒如同長江水一樣長,一樣深。寫法委婉、含蓄,感情深沉、強烈。整個詩句素樸、自然而又生動感人。

注:相與恨,落花和離人相互都有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面對海上冉冉升起的一輪明月,詩人想象遠在天涯的親人也和自己一樣在望月想念遠方的親人。這裡詩人用了懸想示現的手法,深沉強烈地表達出彼此之間無限的思念,其心心相印之情,萬里相連,真摯纏綿。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明天眺望故鄉,應該看到田埂上的梅花。詩人用揣想的語氣,預擬次日望鄉時的情景,雖寫對故鄉梅花的依戀,卻強烈地反映出詩人對家鄉難捨難離的深厚情意。

注:隴,丘壟,田埂。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只要能奉詔回去,就是長沙那樣卑溼的地方,也毫無怨言,心甘情願。表達了作者對故園的無限眷戀之情。

注:長沙,這裡用賈誼西漢初被貶為五太傅的典故。賈誼被貶到長沙,因長沙是卑溼瘴癘之地,“自以為壽不得長”而自傷。詩中借用此典,委婉表達詩人被貶嶺南的思鄉之情。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歸日是何年

身在千里之外的遊子,背井離鄉,孤苦伶仃,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到久違的家鄉。表達了詩人客居異地的悽苦和對家園故土的無限思念之情。

寧覺山川遠,悠悠旅思難

遠居他鄉異地的客人,寧願跋山涉水,不怕勞困,去走完這遙遠的路程;而我呢?卻被那綿長的客居在外的歸思所纏繞,很難擺脫。抒發了自己客遊思歸的心情。

注:悠悠,長久,遙遠。

此時故鄉遠,寧知遊子心

艱難跋涉,到現在為止,故鄉已經非常遙遠了。但遠處家鄉的親人,怎麼會知道遊子在外的心情呢?這裡詩人用反詰的口吻,表達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歸

漂泊他鄉、流落異地的遊子,心早已因四處奔波而厭倦。希望在陽光明媚、繁花似錦的春天,回到自己久別的故鄉。抒發了作者思念故土,盼望早日迴歸家園的思想感情。

江皋木葉下,應想故城秋

江灣上,樹葉隨風飄落,遙遠的故鄉也已經是秋天了吧!詩人用異地入秋而想到家鄉的懸想示現的委婉手法,抒發了自己思念故土,盼望早日歸還家園的思想感情。於曲折婉轉之中,見深切真摯之情。

注:江皋,江水彎曲處。

江漢深無極,梁眠不可攀。山川雲霧裡,遊子幾時還

這是一首抒寫鄉思的作品。長江、漢水深得沒有底,梁山、岷山高得不可上。天天生活在雲霧瀰漫的高山深川之間,什麼時候才能返回自己的故鄉呢?詩人以水深,山高作比,說明自己寸步難行,無路可走,同時也暗指鄉思如水深,如山高。濃重的鄉思,無限的感慨,力透紙背。

注:梁岷,指梁山和岷山。

江皋寒望盡,歸念斷徵篷

在寒冷的江灣上,極目遠眺四方,鄉思之情象斷了根的徵篷一樣,隨長風飄向故鄉。這裡用形象的比喻,凝鍊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無限思念家鄉的感情。

注:江皋,江水彎曲處。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寫出了詩人客居他鄉異地,歸路迢迢,思歸而不能的悲傷。“滯”字的運用,表現出那種壓抑苦悶的感覺,如同江水因悲痛停止了流動一樣。詩人將人之悲情移入江水之中,想象新奇,不落窠臼。

秋深客思紛無已,復值徵鴻中夜起

深秋之夜,萬籟俱寂,詩人客居他鄉,在這悽切的夜晚,思緒萬千,不能成眠;偏偏這時又正趕上鴻雁由北南飛,無限的感傷之情,思鄉之意油然而生。詩句用鴻雁作引,抒發詩人對家鄉、友人的深切懷念。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隔開兩岸的雖然僅僅是一條江水,但江南和江北的風光景物已經覺得完全不同了。詩句用反問的口吻,表達出眷戀家鄉的一片深情。

注:謂,說,稱。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人們從感情上已厭惡南中這一苦地方,你看:就連北方的鴻雁也不應節令而按時飛來。詩人用大雁不應節令而來的現象,反覆委婉地突現其對他鄉苦地的厭惡,抒發了渴望早日歸還家園的思想感情。

注:南中,指今四川南部和雲南北部一帶。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只有宦遊他鄉的人,才對大自然的景物和氣候的變化特別敏感。表達出詩人思念家鄉,盼時光快流,及早迴歸的心情。

注:宦遊人,在外為官之人。物候新,自然界所表現的季節變化。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秋蟬悽唱,聞聲驚心。悽楚的哀鳴怎能不引起被囚詩人對家園的深深思念。詩句對仗嚴謹,感情深沉。

注:西陸,指秋天。南冠,指囚徒。

獨此他鄉夢,空山明月秋

漂泊流落他鄉異地,投宿在山莊。夜裡輾轉反側,難以入夢。深山之中空寂、肅穆,只有斜掛在天空中的明月與我為伴,引起我對家鄉的無限思念。

別後邊庭樹,相思幾度攀

知心的朋友已經離開邊塞,回到故鄉去了,只有臨別之地的樹木仍然存在。睹樹思人,曾多次攀到樹上遠眺家鄉、友人。這首離別詩,寫法新奇,不落窠臼,表達出詩人對朋友、故鄉的一片深情。

蜀山與楚水,攜手在何時

詩人用借代的手法,寫自己獨處蜀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和遠方的親人相見。蜀山,代指詩人自己;楚水,代指在楚地的親人。抒發了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詩句含蓄委婉,情真意切。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無情的秋風啊,不肯等待我,先自回故鄉洛陽了,把我孤單單地拋在了異地。將人格化的秋風形容為“無情的秋風”,藉以抒發作者欲歸鄉又不能歸的矛盾心情,表現得含蓄、雋永。

胡地無花草,春來不似春。自來衣帶緩,非是為腰身

匈奴胡地,沒有鮮花,更無芳草,春不象春,一片沙漠。自從來到匈奴,身體一天天消瘦下去,穿的衣服也顯得寬鬆、肥大了。寫出了昭君“和親”為國,併為此憔悴,腰身瘦損。但並非楚女望幸鬥豔束就此細小舞腰。詩句雖不著議論而能曲達人情,自是詠昭君佳作。

注:緩,寬、松。腰身,據《管子》載:“楚王好小腰(細腰),而美人省食”。

與君相識即相親,聞道君家住孟津。為見行舟試借問,客中時有洛陽人

與君相見即覺親近,因為聽說君家住孟津;看見行船來打聽,客人中可時常有洛陽人。絕句採用男女問答的形式,語言自然流暢,如同民歌,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親切、感人。對故鄉的思念借用對話的形式表現出來,通俗易懂,曉暢明白。

高樓望所思,目極情未畢

登上高樓,遠眺日夜思念的故鄉,雖然視力已經到了極限,仍不見故鄉的影子。但是思鄉之情卻不能窮盡。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強烈地抒發了作者思鄉欲歸的感情。

注:所思,所思念的家鄉。畢,盡。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明月高照,隴山月夜,悽清荒涼,在這裡戍邊服役的“隴上行人”,只能用悽婉的笛聲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表現出戍邊將士對故鄉、親人的懷戀。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君)來之時,綺窗前的梅花開否?“寒梅”是生活中極為常見、不惹人注目的細小事物,遊子遇故鄉人,不問別的,只問寒梅,因為她是故鄉的象徵,是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詩句平淡、質樸,寓情親切、自然。

注:綺窗,有鏤空花紋的窗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一個長久客居外地的遊子,忽遇故鄉人,激起了一股強烈的思鄉之情,急切地想知道故鄉的人事、風物。兩句詩用一種不加修飾,幾乎是衝口而出的語言,傳神地表達了遊子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的疊用,突出了思鄉的殷切,白描記言的筆法,飽含著濃烈的感情。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客居他鄉,每逢佳節之時,便更加懷念親人。“獨”字寫出了他鄉遊子的悽寂之情。詩人平時已不無思鄉之感,待到佳節格外思親。詩句真摯、感人肺腑。道出了遠行人的心聲。可謂千古獨創,膾炙人口。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佳節,兄弟們登高遠望,在遍插茱萸的時候,自然會想到少了旅居在外的自己。詩句從對面著筆,別出心裁,構思巧妙,曲折有致,更進一步突出詩人的思念之情,樸實感人。

注:茱萸,植物名,有香氣,古人在重陽節佩茱萸用以避邪。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今日登高尊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不要把邊塞比作京都,這裡的八月已降寒霜,草枯葉敗,登高縱酒,不知是否還能觀賞到菊花了?詩人通過邊塞與京都景物的對比,表現了懷念故鄉,思念親人的心情。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暮色蒼蒼,煙靄沉沉,江面煙波浩渺,一片迷茫,愁思綿綿,故鄉在何處?故土在何方?望眼前之景,勾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詩句以景襯情,表現了詩人歸思難禁,渴望早歸的思想感情。“愁”字將思鄉的感情推到了高潮。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這裡是作者為友人陳章甫代言,意指他因朝別暮見的嫵媚青山,而逗起對久別不見的舊鄉的思歸之情。所以,馬兒長鳴,剛剛踏上征程,目觸青山,一種退隱故林,放情山水之想,頓然而生。句中以景起情,語調輕快,暗露豪士坦蕩胸懷。

太清聞海鶴,遊子引鄉眄

群鶴翱翔於九天,聲聲清脆的鳴叫,引得客居他鄉的遊子不時抬頭仰望,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恨不能即刻啟程歸鄉。“海鶴”暗指劉眘虛,亦是對友人中第的暗贊。詩人送友人歸鄉,由此抒發了自己那思歸而不得的惆悵之情。

注:太清,指天空《詩·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眄,斜視,在此引申為仰望。引鄉眄,將啟程歸鄉。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荒涼的邊塞,悠悠的羌笛聲,傳來了傷離之曲。背井離鄉,征戍之苦,已使徵人難忍,更哪堪聆聽這觸動心聲的曲調!縷縷笛聲,象親人的呼喚,又似遊子的嘆息,這怎能不使遊子思親之情迸發?!但作者未直接刻畫徵人的舉動,而是用懸想示現手法,摹描出征夫神馳萬里,想象閨中妻子那無可奈何的愁情。這種對徵人的真實的心理描寫,更反襯出征夫鄉思之深,念家之切。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深秋時節,黃昏時分,徵人獨坐於城西湖畔的烽火瞭望臺上,湖風迎面吹來,環顧四野,一片蒼茫,孤寂之情油然而生,思鄉之情更濃。作者借景物描寫和人物行為,從側面委婉地烘托和暗示了邊塞徵人思念親人的情景。詩中的“海”為大湖。

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思鄉之情正不斷襲擾詩人的心,使其悲愴欲絕。不知什麼地方又傳來一陣陣搗衣聲。陣陣砧聲,敲擊著詩人那顆思鄉之心,怎能不使遊子產生聯想:此時此刻,家中的親人又在做什麼呢?是否也在為我趕製寒衣?語意縈繞,令人蕩

氣迴腸,悽清的鄉思之情,綿綿的眷戀之意,剪不斷,理還亂。

浦上搖歸戀,舟中失夢魂。淚沾明月峽,心斷鶺鴿原

在渡口登舟待發,引動起歸鄉的心曲。在小舟之中,因傷別而夢中幽魂不歸。見明月峽想起與家人不能團圓,不覺下淚。望原野上有鴒鳥,引起思念兄弟親友之情,倍覺傷心。四句處處時時抒寫鄉思哀情,令人動容。

注:明月峽,在今四川巴縣東,峽前南岸崖壁高四十丈,上有圓孔,形如滿月,故名明月峽。鴒(jílíng),鳥名,住水邊,捕食小蟲,常藉以形容兄弟互相關心的情意。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思鄉念親的淚水已經流盡了,只能伴著一葉孤舟漂泊天涯。黃昏時分江上煙波渺茫,方向難辯,不知渡口在何方?何時才能停止這種四海飄蕩的流浪生活呢?詩人在抒發了思鄉之情的同時,也表達出懷才不遇、前程可哀的悲嘆。

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時時引頸翹望天邊,哪座青山是在越中,我所向往的地方?上句詩化用陸機“引領望天末”一句,信手拈來,頗有口語意味;下句運用問句作結,給人一種親切感,令讀者心蕩神馳。用動作來表現詩人的思鄉之情,具體而含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白霜清的深秋,當銀輝灑向床前,詩人恍惚覺得,那皎潔的月光,好似皚皚的濃霜鋪地。這錯覺是詩人夜不能寐的寫照,分外明亮的月光,觸動了詩人的情懷,使詩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山水,故鄉的親人,低下頭來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想之中。“舉”、“低”兩個相反動作,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流露出他對故鄉的無限思念。四句詩,短小清新,明白如話,但卻蘊含深意。

注:首句《全唐詩》作“床前看月光”,三句作“舉頭望山月”。

昔聞牛渚吟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苦竹寒聲動秋月,獨宿空簾歸夢長

昔日牛渚的袁少宏因吟誦自己的詩句而受謝尚賞識,如今我哪裡就差於袁少宏呢?秋月高照,寒光灑地,苦竹在西風中發出瑟瑟聲響。詩人獨宿空房,寂寞難捱,不禁思歸家鄉。這裡運用典故,表現了詩人不甘心寂寞,慨嘆自己不被重用,不遇知音的苦悶。

注:“昔”句,東晉袁少宏有才華,因家貧不得已靠運租過活,鎮守牛渚的將軍謝尚某夜去江上賞景,聽到他吟誦自己的詩句遂賞識他,從此名聲大振。

國門遙天外,鄉路遠山隔

蜀地遙遙在天外,通往故鄉的道路遠隔萬重山。病臥他鄉,懷念故園,嘆故鄉的遼遠。以“天外”極言家鄉距淮南的遼遠,顯現鄉思的深重。

注:國門,城門,這裡指蜀地。

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和煦的南風把我的歸心吹到了山東,墮落於家鄉的酒樓前。詩人藉助奇特的想象,表現出他歸心似箭的心情。

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

詩句化用桓潭《新論》:“人聞長安樂,出門向西笑”的句子,來寫友人被貶之後懷念國都長安的複雜心情。引用典故,自然貼切,且含蓄蘊藉。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遙望故園,遼遠而迷茫,辨不清它在何方?思歸之情正悠悠綿長。適值淮南秋雨之夜,獨坐高齋只聽高空傳來聲聲雁鳴。詩人獨坐淮南高齋,思念故國,深感歸思難遣,更那堪遠方雁聲傳來,愈感悽悽慘慘,夜色深沉,秋雨綿綿。詩句運用以景襯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寫了油然而生的思鄉之情。首句用懸問,更顯歸思難收。

注:眇(miǎ0),即渺,渺茫。淮南,泛指淮水以南,大致為今江蘇安徽一帶。

孤燈然客夢,寒杵搗鄉愁

孤燈燃起了遊子的思歸夢,搗衣的寒杵聲更撩起了客子的念鄉愁。詩人把眼前景物融於鄉思的深情中。這裡詩人緣景生情,移情於景,情景交融,強烈地抒發了詩人濃重的鄉思之情。意境孤獨而淒涼。

注:然,同燃。寒杵,這裡指秋後婦女搗衣的聲音。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這是詩人西行途中因見流向故鄉的河水而所生的鄉思之作。渭水向東長流不休,渭水啊,你何時能流到雍州?請帶上我的兩行鄉思淚,溶入你滾滾的波濤之中,向著故園奔流。詩人見景生情,藉助豐富的想象,真切地表達了極為真摯深沉的思鄉之情。

苜蓿峰邊逢立春,胡蘆河上淚沾巾。閨中只是空相憶,不見沙場愁殺人

恰逢立春時節,在苜蓿峰邊,面對胡蘆河水,淚落沾巾。閨中妻子只是空思念,見不到沙場上的征戰者真是愁苦萬分。詩人見景生情,借閨中“空相憶”這一想象中的情景,進一步表達自己思念家人之苦。詩意從對面飛來,更覺悽惻動人。

注:苜蓿峰,西北塞外峰火臺名。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整日走馬西行,高原曠遠,無邊無際,彷彿已來到天邊。辭別家人後,見到的明月已有兩回圓了,這怎能不觸發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呢?借月圓反襯親人不能團聚的感傷,借“兩回圓”計算出路程的極度遙遠。西北空曠荒蕪的自然景觀,正襯托了詩人當時的孤寂心境。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今夜鄜州的明月,她只能在家中獨自觀看。《月夜》是詩人身居長

安時,在一個秋天的月夜裡,思念遠在他鄉的親人而作的一首詩。此兩句是詩的開頭。詩人思念家人,開篇卻沒寫自己如何思念,反而落筆於在鄜州的妻子獨自看月,寫她的孤苦思念之情。這種思戀之情從對面寫起的手法,使詩的內容更加含蓄婉轉,使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更加深沉。

注:鄜(fū)州,地名。閨中,原指室內,這裡指妻子。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詩人因戰亂阻隔異地,在秋天的一個月夜裡,望月思家,寫了這首詩。此句是詩的最後兩句。感嘆何時才能與妻子團聚,共倚窗帷,月光照著倆人,直待淚乾。詩人用極悲切的語言,把“倚虛幌”而對月抒愁的希望,寄託於不知“何時”的未來。讀之令人慾斷腸。

注:虛幌,透明的薄帷。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遙憐我幼小的兒女,不懂得把長安想念。天寶十五年八月,杜甫離

家北上,投奔剛剛即位的唐肅宗,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寫了這首望月思親之作。詩人思念親人,想及家鄉未諳世事的小兒女不懂得思念長安的爸爸,也不理解媽媽想念長安的爸爸的心情,從而反襯妻子的孤苦,和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懷念。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戰火在整整春季的三個月中持久不熄,家書難得,一封能抵萬金。詩人用誇張的語言,極真切地表達了戰亂中思念離散親人的感情,非親經戰亂者不能道,成為千古名句。

注:烽火,戰火。三月,指正月、二月、三月。

「詩詞素材」詩寫思鄉1

「詩詞素材」詩寫思鄉1

原創首發:現代詩3-5首;古韻10首以上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詩詞素材」詩寫思鄉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