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清代文山畫師王文保在《開化府民族圖集》中畫了21種民族支系。在每一幅圖中配上文字說明簡單介紹其服飾、習性。與《民國雲南省志》記載的25種相比較相同的有16種:白樸喇、水擺夷、旱擺夷、聶素、阿成、阿戛、阿系、阿度、普岔、喇雞、孟烏、普剽、普列、臘欲、臘兔(應為“臘皃”),舍烏(同“舍武”)。未畫的有9種:喇烏、土獠、拇雞、白拇雞、黑拇雞、樸喇、花樸喇、馬喇、普馬。增加了5種:山車、阿猓、黑土獠、花土獠、交人。共30種。據初步考察,舍武、聶素、普剽、阿系、蠟欲、山車、普岔、臘皃(mao)、普馬、普列、樸喇、花樸喇、白蹼喇、喇烏、拇雞,白拇雞,黑拇雞、白喇鷃、阿猓19種為彝族;馬喇、阿戛、阿系、阿度4種為白族;水擺夷、旱擺夷兩種為傣族;孟烏、阿成兩種為苗族;土獠、花土獠、黑土獠3種為壯族;交人為越南僑民。完成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大清一統志》,即《嘉慶重修一統志》記載說:開化府的“夷曰馬喇、曰沙人、曰玀、日儂人、曰野蒲、曰喇。”當時壯族中的布儂和沙人雖然進入開化府也只居住在江那裡的硯山、丘北一帶。《開化府民族圖集》和《開化府志》記載的開化府30種少數民族是彝族、傣族、苗族和壯族,壯族中只有土僚(土僚即土著,最先居住在這裡的人)。此後的歲月中,大量少數民族進入文山,文山州成為漢、壯、苗、彝、瑤、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11個民族的大家園。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開化府圖》是一套開化府民族圖集,王文保繪圖、分圖作注、作序並收藏。分為地圖、序言、民族風俗圖和收藏落款及印章。是部研究開化府民族歷史的重要資料。王文保在每一幅圖中配上文字說明,簡單介紹其服飾、習性。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開化府地圖上,山川地名標註不全,只標註開化府城及周圍的山脈名稱,最遠的地方,東到當今的西疇縣邊界一部分,北到秉烈,西到那麼果河,南到馬關。雖然如此,但從“東邊540裡到越南邊界,西面250裡到臨安府蒙自縣界,南部130裡到越南邊界,北邊160裡到廣西(曲靖)州屬的丘北縣界。”四至界線的描述來看,清嘉慶時開化府的地域範圍大致包含現在的丘北、硯山(不含稼依、平遠、阿舍)、西疇、麻栗坡、馬關和文山等地域。從繪圖的構想來看,開化府城周邊的地形較詳。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全縣行政區劃分為八里”是清康熙六年置開化府時的情況。據清《開化府志》記載,清康熙六年(1667年),在平定教化、枯木、八寨、王弄等土司與滇南諸土司聯合反清的基礎上,改土歸流,以教化、王弄、安南三長官司地設開化府,轄開化、安南、王弄、逢春、水平、東安、江那、樂農八里。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地圖中開化府城周邊山川十分清楚,一條河流繞城南下,雖然沒有標註名稱,但一看便知是盤龍河。《大清一統志》載:“盤龍河,在文山縣西北,源出期烏洞,流府城北開化裡為儂人河,又流經府城,繞城盤曲瀠洄如龍,因名盤龍河。”盤龍河古名“壺水”,很可能是設縣以後剛起的名。“盤龍河”這一名稱在民間還不通行。最西邊的河流應是那麼果河。河名沒有標註,因為《大清一統志》沒有“那麼果河”這一河名。該河當時的名稱應叫“三岔河”,屬紅河流域瀘江水系,紅河二級支流,流域大部分位於文山州境內。河流發源於文山市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薄竹山南麓,呈北南流向,於雞冠山村附近匯入南溪河,南溪河於紅河州河口縣出境注入紅河。《大清一統志》載:“三岔河,在文山縣西南。中流自安南(即安南里,在今蒙自縣老寨、鳴鷲一帶)東,流至葛布山;左自永平(即永平裡,在今馬關縣八寨鎮及河口市部分地區)積流成河,向西南流至葛布山下與中流;右自王弄裡大山下,流至葛布山下,與中左二流,故名。”“王弄裡大山”即今“薄竹山”。那麼果河應是“右自王弄裡大山下,流至葛布山下,與中左二流”之後的主流。東面的東文山、北面的風凰山、西面的西華山已有名稱。濟熱河應是八布河,《大清一統志》載:“濟熱河在文山縣東安裡,煙瘴燥熱,居民浴水解毒。”東安裡轄今麻栗坡縣八布鄉。異龍潭應是硯山縣境內的海子邊,今名浴仙湖,當時海子邊為三板橋土司屬地。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都來看看這套200年前的文山本地畫冊,有誰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