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六穀」之一,營養是水稻2倍,因病變異後,成了美味蔬菜

現在人們談到五穀雜糧,很多人都知道它們分別是稻、黍、稷、麥、菽,通俗點說就是大米、黃米、小米、小麥和大豆,這些是我國主食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實在南宋以前,我國的不止是有五穀,還有一種糧食作物被人們加入到五穀中,成了“六穀”之一,它叫做“菰米”。說到菰米估計很多人沒聽說過,但是說到茭白估計人人都吃過吧!菰米其實就是茭白的種子,它在古代可是非常大眾化的食品,只是後來染上了傳染病,產量極為低下,現在都很少見了。


曾是“六穀”之一,營養是水稻2倍,因病變異後,成了美味蔬菜


菰米和水稻長得不同,它是十分細長的黑色米,在古代,雕喜歡吃這種米,因此它還有個名字叫做“雕胡米”。唐朝人吃的雕胡飯就是用它做的,營養價值很高,尤其是蛋白質的含量,是水稻的2倍多。菰米在秦漢之前就一直被當做糧食在種植,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糧食產量遠不如現在,在菰米染上病之前,種植面積還是非常廣的,因為是水生植物,產地主要集中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後來菰米不幸染上了“菰黑粉菌”這種病菌,專門侵害它的莖稈,它的莖稈變得十分膨大,營養就無法輸送到頂端,導致結不出菰米,在南宋之後,人們就逐漸放棄了把它當糧食。


曾是“六穀”之一,營養是水稻2倍,因病變異後,成了美味蔬菜


但是,這種植物膨大的莖稈卻意外被人們發現十分美味,味道清甜,既可以生吃,又能當蔬菜吃,於是人們開始把它培育成蔬菜,這便成就了“茭白”這種美味蔬菜。茭白依然是生長在水中,主要種植地也沒有發生變化,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地都有種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茭白的產量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雙季茭白,一年能收2季,推廣到了全國,成了十分知名的蔬菜。


曾是“六穀”之一,營養是水稻2倍,因病變異後,成了美味蔬菜


茭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茭筍、禾筍、高筍、篙笆等都是指它,茭白作為蔬菜營養價值也是很高,具有清熱利尿、醒酒之效果,不管是清炒還是用它作為肉的配菜,味道都鮮美無比。讀者朋友們,你們吃過茭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