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選擇:徐志摩能給她浪漫,但梁思成卻能給她想要的生活

相比於同時代的張愛玲,林徽因無疑是一個全能型的才女。

林徽因的選擇:徐志摩能給她浪漫,但梁思成卻能給她想要的生活

1920年,她跟隨父親遊歷歐洲,受到國外女建築師的影響,從此攻讀建築學的志向便在她心中生根發芽。1923年,在徐志摩的帶領下,她加入新月社,參與新月社組織的文藝活動,登臺出演了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在林徽因的人生中,徐志摩扮演了一個導師的角色,他將林徽因帶入了詩歌和戲劇的世界,讓她體會到了新美感和新觀念。

最初遇到梁思成的時候,林徽因並沒有把他放在眼裡,他看起來沉穩、老實、有些傻,而林徽因活潑、嬌俏、充滿藝術氣息。她愛慕著志趣相投的徐志摩,徐志摩長林徽因十歲,並早有妻室。在與林徽因接觸的這段時間,他被林徽因的熱情所打動,向林徽因立下要與妻子離婚並向她求婚的承諾。而此時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正懷著二胎。面對徐志摩的坦誠,同樣陷入愛情的林徽因卻變得理智,她拒絕了徐志摩,她渴望浪漫,但這浪漫絕不是建立在破壞別人的感情上。

“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換來的只是微風般的一聲輕嘆。”

林徽因的選擇:徐志摩能給她浪漫,但梁思成卻能給她想要的生活

於是林徽因隨父親回國,正式結識了梁思成。事業上,兩人都對建築學情有獨鍾,同是多才多藝的全能型人才;而在性格上,一個活潑開朗,一個沉穩忠厚,看似難以融洽相處的互補型人格在大學時代卻又默契萬分。林徽因的思維發散,畫圖時常常是靈感大量湧現,於是每一張圖都只有一張建築圖樣,等到快要上交作業時,卻又來不及再補全剩下的。這時梁思成便接過草圖,用自己熟練的繪畫技術,幫林徽因完善塗的亂七八糟的圖稿。

林徽因的高調引起了其他女性的不滿,她們對林徽因這種毫不避諱,盡情展現自己風情的做法恣意批判。冰心曾在《我們太太的客廳》中寫到:“她未免太愛出風頭了,也未免太“作”了一點。”

可就是這樣的林徽因,卻得到了梁思成一生的寵愛。林徽因於梁思成而言,不僅是生活上的伴侶,更是事業上的夥伴,二人志趣相通,精神上更是契合。像是《小王子》一書中曾提到過的:“最好的愛情,並不是終日互相對視,而是共同眺望遠方,相伴而行。他們眺望著的,始終是同一個方向。”

林徽因的選擇:徐志摩能給她浪漫,但梁思成卻能給她想要的生活

林徽因是被眷顧的,她美麗又多情,滿腹經綸又博學多才,在文學、建築、戲劇等各方面都頗有建樹,徐志摩、金嶽霖、梁思成全部為之傾倒。只是紅顏薄命,婚後林徽因便體弱多病,常年臥榻不起,在與疾病抗爭15年後,於1955年離開了這個世界。金嶽霖為她題寫:“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來紀念這個令他仰慕一生的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