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新政」從球迷到媒體一片批評之聲,網友:戲骨們進軍娛樂圈

中國足協再次給世界足壇奉獻了創新之舉,我們踢不進世界盃,也許只能靠這樣的事情刷刷存在感了。從普通球迷到專家媒體,一片批評之聲。實際上,最苦不堪言,卻又不能說的,是俱樂部。球員是俱樂部最重要的資產,就這麼不由分說地被“搶走”,太過霸道了。

俱樂部已經被折磨死

這兩年,中國足協的新政頻出,這些新政的動機和內容統統不談,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政策的制訂和出臺都沒有尊重俱樂部及其投資人的意見。聯賽的火熱是投資人用真金白銀砸出來的,但他們並沒有太多話語權。

諷刺的是,之前中國足協頒佈的大部分政策,大部分俱樂部要不是等通知突然下發才知道,甚至像U23政策這樣的情況,更是通過媒體的爆料才獲悉,經常被足協打一個措手不及。

像集訓營的通知一出,某中超俱樂部才急急忙忙開始評估對自己球隊的影響,這個俱樂部的高層對騰訊體育抱怨說:“又要重新看看自己球隊的陣容如何適應,真煩,這兩年真是被折磨至死。”

有一種聲音是說,這55人裡面大部分都是在聯賽中踢不了球的,但同樣有很多人擁有著固定的輪換時間。而且球員能否上場完全是俱樂部“內政”,在非FIFA國際比賽日,足協粗暴干涉非常不合理。

足協“新政”從球迷到媒體一片批評之聲,網友:戲骨們進軍娛樂圈

集訓營名單中的很多球員,已經在中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最擔心球員被練廢

俱樂部不僅要重新調整陣容的輪換,還要擔心這些被抽調的球員的前途。很多球員,在俱樂部確實機會不多,但依舊跟著俱樂部進行系統訓練,也能踢踢預備隊聯賽。即便踢不出來,也是球員和俱樂部用一紙合同作出的選擇,為自己負責,無怨無悔。

這下一股腦全部調到了集訓營,集訓營拿什麼保證球員的前途。一共55人的龐大規模,集訓營的教練團隊是否能每個人都照顧到。即便集訓營日後篩選成23人名單,同樣也會有主力有替補,在集訓營坐板凳和在俱樂部坐板凳區別何在?

如今集訓營的教練團隊,在職業聯賽的教練崗位上能拿得出手的成績並不高,林樂豐雖然執掌過霸主大連實德,但更多是以總經理的職位出現。這樣的團隊,很難保證球員在集訓營就能獲得比在俱樂部更好的訓練。

集訓營中的球員利益如何保障,成為擺在檯面上的現實問題。

足協“新政”從球迷到媒體一片批評之聲,網友:戲骨們進軍娛樂圈

“搶”人也要講點基本法

一紙通知出來得輕巧,太多爛攤子丟給了俱樂部。如果集訓營成為一個長期動作,將會催生出無數窘境。

最簡單的一點,球員的工資誰出?如果還讓俱樂部出工資,是不是太不科學了?這些球員壓根無法為俱樂部出力。球員如果在集訓營傷了,誰管醫療費,誰去找最好的醫生?

還有,像廣州富力的馬俊亮,像廣州恆大的廖力生,這些球員在俱樂部都是用得上的。他們被抽調,俱樂部也許需要在相同位置引入新人。萬一新人踢得好,馬俊亮或者廖力生一回頭髮現俱樂部已經沒了自己的位置,足協管不管?

又或者,在集訓營期間,一位球員剛好和俱樂部的合約到期,面臨新合同的談判,那這個時候有哪個老闆願意給這些在集訓營的球員奉上令人滿意的合同?如果續約失敗,集訓營的球員淪為沒人要的自由球員,足協管不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