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當藝術品不再被閒置,而變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古意的建築,極簡的佈置,來自東西方的明式傢俱、案頭清玩、文房器物與當代繪畫、雕塑作品並置一室……

如果說這樣的“配置”在北京只是略為尋常的一次展陳,那麼,隨梯而上,步入建築二樓中,當簡約的西式客廳、廚房,深具晚明文人風格的書房,以及茶室等等空間一一亮相時,你卻不得不感嘆,這莫不是不小心誤入了哪位大藏家的“私宅”了?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沒有標籤,沒有說明,各式藝術品以最“本真”的狀態,存在於山外團隊與CCI Art Project共同於此策劃的“坐忘——生活美學展”中。

突破傳統的陳列方式,“坐忘”希望藉此讓藝術品走進生活,讓觀者零距離接觸每一件藝術品,沉浸其中,輕鬆體驗如何以最自然、舒適的狀態與藝術品共處。

對話策展人

Q|吳少菊

A|李捷

Q“坐忘”展覽現場突破常規展陳,營造的是一個“家”的氛圍,有客廳、書房等相對完備的各處居家空間。您能給詳細介紹一下展覽選址所在空間,及展覽現場的具體“空間分塊”嗎?

▌A:展覽所在空間位於一處尖頂式建築內,建築本身帶有古意,算是一種古今的碰撞,和展覽內容相合,包括室內的黑白灰關係——地板是灰,牆面是白,燈線是黑,也是不離本次展覽主題的,即東方意識。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我們把一樓還是佈置得像一個常規的當代作品展的展場入口。

從入口右邊的一塊傳統太湖石開始,在進到二樓空間的途中,逐漸就可以看到當代藝術家林智的泥雕塑作品,以及譚軍、吳小武的繪畫作品,是一個有古有今的展覽空間。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進入二樓,很明顯,我們把它做成了一個別墅形式的高尖頂的客廳,左邊的壁爐後有一個看似是西方開放式廚房的空間,雖然並沒有做得那麼逼真,但壁爐的牽引讓大家的意識通過視覺能夠得到這麼一個信息點。

我們在那裡陳設了很多令人喜愛的小雕塑、繪畫等,相當於一個除客廳外的次會客廳。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經過主客廳,穿過小影院,右邊是一間模仿晚明文人的書房。

緊挨書房的是茶室之一,大家可以在這裡喝茶、喝酒、抽雪茄、看書、聊天,是一個“準家居生活”的怡然自得的空間。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書房的另一邊,原本設有一個佛堂和一個香室,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只能把它們當作兩個裝置藝術,成為意識上的佛堂和香室。在它們旁邊還有另一間茶室,為參觀展覽的客人提供歇息聊天的空間。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Q:在這樣一個怡然自得的“家”中,不止有中式的傳統傢俱、文房器物等,還有當代繪畫、雕塑等作品,將東西方藝術品並置一室來表達“坐忘”這一主題的出發點是什麼?

▌A:“坐忘”尤為顯眼的是一個“忘”字,即拋開很多“形式”和“風格”,自然更沒必要將東西方藝術和藝術品區分開來。另外,藝術品在此次展覽中作為傢俱,作為生活中的用品,甚至可說是“玩具”,以融入當下生活狀態為主,並非刻意追求中、西式。

當下人們都在為生活和生存而忙碌,大多都處於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區別於日常的理性和秩序,不同的藝術品可以為精神打開另外一個世界的窗戶,從而獲得某種程度的自由和解放。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這次所有的雕塑、繪畫、文房及其它器物,其實都不是生活功用上的必須品,放在“家”裡,是希望家除了是一個生活居所外,也是一個滋養心靈的環境。

“坐忘”這一主題恰恰想傳達的是一種人在擺脫現實、世俗的時候,所能達到的一種純粹的、虛空的精神狀態。

對事物的感知也是一個感性、純粹的過程。將這一主題放到“家”裡,是希望創造一個不計古今、不計東西的理想之境。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Q:對於展覽中所呈現的藝術作品的選擇“標準”又是什麼?會有東西方藝術品在比例上的考量嗎?

▌A:選擇藝術品的標準首先是好的藝術家,好的作品,而且即使是西方的外在形式,也一定是以東方水墨意識為前提的作品。

比如王劼音的畫、梁銓用茶杯底的茶漬與宣紙接觸產生的各種環形茶漬拼貼的作品,都是通過不同方式,呈現了面貌更偏西方的作品,但意識是東方的。

畢竟我們現在居住的高樓大廈以及家居環境都是偏西方的,這是無法避免的大趨勢,但我們真正的氣場仍是東方的氣息。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展廳的繪畫作品大部分都是由我們的合作方荊城挑選而出的,這次以東方線索,也就是跟中國文化背景有關聯的當代藝術作品為主,佔到80%,剩下的20%是當代藝術跟這個線索沒太大關係的,但仍帶有東方意識。

例如有一件來自荷蘭雕塑藝術家漢克的兔子,他的作品偏具象,但他創造物體的形的方式,不是來源於眼睛,不是現實的存在,而是來源於他的記憶,這有點像中國的寫意,水墨畫用一個線條來表達一個形,也是藝術家心裡的一個形,並不是客觀的。我覺得他們有內在的聯繫,很有意思,就放到一起。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Q:另外,在展覽現場的所有作品都未設標籤或說明,這也是您這次想要將人們的關注點從“藝術品”本身抽離,聚焦於觀者體驗所特別設計的嗎?觀者與藝術品可否“零距離接觸”?

▌A:完全可以與藝術品零距離接觸。

不設標籤和說明,也是為了讓觀者忘掉身處展廳,更自然地感受每一件起眼或不起眼的器物的存在。你想它是什麼,怎麼用,它就能是那樣,而不用掛念著要對照說明去得到標準答案,也不用參照著價格判斷好壞,唯一要做的就是體驗和它們的並存。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Q:您希望這次展覽給觀眾帶來什麼?或者說,您希望觀者從這次展覽中能收穫什麼?

▌A:希望觀者身臨其境感受家與新老藝術地融合。

我們甚至可以說是把這些新老藝術品定義為成年人的“玩具”,如何與“玩具”互動,是“坐忘”想要帶給觀者的答案。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家居用品與古董藝術品無需劃清界線,甚至家和美術館都並不用明確被區分佈置——如何讓藝術品不再被閒置,也是我們希望觀者能從展覽中收穫的一點。

-END-

展覽正在進行

坐忘:当艺术品不再被闲置,而变成了生活里的“玩具”|退藏

坐忘

——生活美學展

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駝房營南里甲六號北京東風藝術區(南區)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