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馬雲: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導讀:

不知不覺,國慶來臨,年關將至!

每逢過年底,很多老闆就如過劫,員工放假了,工廠停產了,薪水還得發,明年的訂單還不知道在哪裡,員工又吵著要加薪,不加薪又要走人,看似人多,卻無人可以分擔,怎一個"愁"字了得?

馬雲: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有的企業給員工加薪之後,員工更積極了,企業有了更高回報;

但更多的員工是:今年拿3000元工資,明年漲了500拿3500元工資。

可是,員工拿3500照樣幹著拿3000一樣的活,這樣給員工加薪,價值沒增加,就是在給企業加成本加負擔。

很多企業因薪酬模式使老闆和員工衝突不斷

員工認為的薪酬:

薪酬是我該得的,不管老闆發多少,一定只會少發,不會多發

給多少錢,就幹多少活

是工作積極性的來源

物價在上漲,加薪也是應該的

老闆認為的薪酬:

是資本也是成本

企業一定不能虧本,所以要想方設法讓員工剩餘價值得以發揮

如果在員工創造了更多利潤的前提下加薪,老闆是願意的,如果跟以前做的一樣,企業成本越來越高,到時又該如何生存?

馬雲: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馬雲說過:

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1、願意做更多的事情。

2、比過去做的更好。

3、崗位新增了價值點。

4、能滿足新的更高要求。

5、能做出超出標準的結果。

6、價值貢獻超越我現在的薪酬。

7、能做到支持公司業績增長的價值。

8、可以解決企業更多更重要的問題。

馬雲: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所以馬雲實行了薪酬全績效的模式,有能力的工資更高,沒能力混日子的工資不會高,還會被淘汰。

許多老闆不是不願意給員工加薪,而是不知道怎麼加才能不增加企業成本又能激勵員工

第一、加一點點錢,員工沒有感覺;加多了,企業成本就大大增加了!

第二、加了工資,員工沒過幾個月,還是這個工作狀態,那不是白加了?

第三、加了工資,企業利潤就下滑了,今年加了,明年不可能不加,這樣加下去,企業還怎麼活?

因此,作為老闆,給員工加薪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技術。

既要讓員工願意為加薪積極幹,企業又能得到更高收益,加薪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讓員工為自己加薪,不是老闆被動給予加薪。

2、加薪多少,拿多少工資,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

3、員工工資加了,企業利潤也漲了,利益上是平衡的、共贏的。

在此,建議中小企業採用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KSF增值加薪法的設計是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從數據分析當中找到平衡點。

而這個指標,對於企業來說,是實現利潤增長的渠道,對於員工來說,是實現工資增長的渠道,以此確保了員工和企業利益的一致,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越高。

KSF與KPI的根本區別:

馬雲: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KSF是怎樣激勵員工拼命工作的?

1、員工清晰的知道怎樣可以獲得高薪,因此工作有了方向

2、員工的薪資完全與其所做的事情結合,你只有乾的多,你才拿的多

3、公司整體會形成一個積極工作的文化氛圍,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員工幹活的動力更強

4、員工通過努力多勞多得拿到更高工資,自動自發為自己幹!

同時,KSF也具備實操工具中無以倫比的特定價值:

1、讓員工為自己而做2、員工與企業利益趨同、思維統一3、極大地挖掘員工的能力與潛能4、讓管理者轉變為經營者5、強調企業與員工的公平與平等交易6、向一切浪費開刀,使資源發揮更大的價值7、平衡推動企業向上發展8、快速促進企業利潤增長

馬雲: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薪酬全績效共贏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舉例:

一個生產經理是為了提高產值,他會為了完成任務申請添加人手,不考慮實際情況等,雖然最後產量是上去了,但是企業成本卻增加很多。

設計案例: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薪酬績效設計表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馬雲: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實行KSF模式後,在平衡點(平衡點:根據歷史數據或員工和老闆協商得來的,員工和老闆都認可)的基礎上:

如果採用KSF薪酬模式,他會有6-8個加工資的渠道,在原有平衡點上:

KI:根據數據分析,我們選取平衡點68720,產量每超過500,獎勵經理25元,每降低500,少發25元;以此類推:

K2:輔料成本率:平衡點:6.83%,每降低0.02%獎勵8元,每超出0.02%,少發 8元;

K3:工資費用率:平衡點:5.69%,每降低0.01%獎勵6元,每超出0.01%,少發 6元;

K4:產品性能合格率:平衡點:30%,每超過5%,獎勵經理50元,每降低5%,少發50元;

K5:附件報廢率:平衡點:0.51%,每降低0.01%獎勵11元,每超出0.01%,少發 11元;

K6:核心員工保留人數:平衡點:11,當月0流失,全發,半年0流失再獎勵200元,每流失一人 少發 100元;

K7:..............

KSF全績效模式,給員工提供了6-8個加薪渠道 ,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而言,員工更加積極工作,創造了更多更多的價值,拿到 高薪是應該的,而且企業是拿出員工創造的超額利潤部分給員工加薪,不會增加企業成本。

馬雲: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設計步驟:

第一步:選取生產經理這個崗位與企業利益密切相關的6-8個指標

總工藝毛利潤/生產工藝總產值/公司總報廢率/部門費用率/及時交貨率/生產工藝小時產值/員工流失人數/培訓

第二步:根據每個指標的重要程度設置相應的權重第三步:根據公司歷史數據計算出每個指標的平衡點

這個平衡點對員工來說比較容易達到,所以員工壓力不大。

對於企業來說,只做的不比去年差,所以平衡點上加薪不會增加成本。

第四步:將員工的薪酬分為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將寬帶薪酬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第五步:根據平衡點和薪酬分配設置相應的獎勵刻度

馬雲: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KSF對員工的轉變:

· 收入由老闆給——收入來自自己的努力程度,依據創造的價值自己給自己發工資

· 薪酬變化幅度不大——越努力,工資拿的越多

· 做多做少一個樣——多勞多得

· 打工者——轉變為經營者 ,真正站在企業角度想問題做事情

馬雲:年底加薪是門技術,這樣加薪不但激勵員工還不增加企業成本

KSF對企業的轉變:

· 企業由老闆一人經營——企業由全體員工共同經營

· 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成本上升——員工工資上漲意味著企業利潤上升

· 員工懶散消極工作——員工主動加班拼命為企業和自己幹

· 人才留不住——人才趕都趕不走

總結:只有利益趨同,員工和企業才能真正共贏。

好的薪酬績效模式,以結果為導向,用數據來說話,讓付出多的員工,得到合理的加薪機會。而同時,企業的利潤也是共贏增長。實現在不增加企業固定成本的情況下,給員工實現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