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梨園的馬派經典《十老安劉》被譽爲「莎士比亞式的宮廷大戲」

京劇《十老安劉》是馬派劇目中相當成功的一出佳構劇,它由《賺蒯徹》《淮河營》《監酒令》《盜宗卷》《焚漢宮》五個摺子戲連綴而成,是經過著名編劇吳幻蓀、翁偶虹、景孤血妙筆生花的勾抹填嵌和馬連良大師鬼斧神工的精心打造,呈現於舞臺之上的一出極會講故事的傳統戲,也是一出極符合戲曲觀眾欣賞習慣的好戲。該戲的重點是《淮河營》《監酒令》和《盜宗卷》,行話稱為“豬肚”,一前一後的《賺蒯徹》和《焚漢宮》則被稱為“豹頭”與“鳳尾”。其中的《監酒令》《盜宗卷》是傳統戲,而《淮河營》則是新編劇目。

享譽梨園的馬派經典《十老安劉》被譽為“莎士比亞式的宮廷大戲”

這出宮廷大戲的劇情如下:漢初,呂后專權,劉氏宗親和一些老臣設法剷除諸呂,誓保劉氏江山。蒯徹、李左車、欒布三個顧命老臣前往淮南說服劉長起兵誅呂保劉。劉長自幼由呂后撫養,不知己母系受呂后迫害而死的始末根由,堅持要看到皇家宗卷方才相信(此為《淮河營》)。劉長令田子春去長安盜取宗卷,不想呂后擬奪漢祚,又懼宗室反對,紿使御史守卷官張蒼早早將其所管之劉氏宗譜交出,一把火燒燬了。田子春向丞相陳平索取宗卷,陳平則逼張蒼交出,張蒼無卷,懼罪擬自盡。誰曾想其子張秀玉先已覘出呂后之意,事先將真卷藏起,並謄寫一份副本,呂后所燒乃副本。張蒼聞而大喜,以真宗卷交陳平,化解燃眉之急(此為《盜宗卷》)。劉長得到真宗卷後深信不疑,聯合朱虛侯劉章及眾大臣等,興義兵圍長安屠諸呂,呂后焚宮自殺,共扶助漢文帝劉恆即位(此為《焚漢宮》)。

而呂后專權時呂姓皆封王爵,每夜宴樂。朱虛侯劉章娶呂祿之女為妻,呂后以劉章為呂黨一員,亦寵信之,劉章卻不滿呂后所為。呂后宴時,令劉章監酒,劉章乃求以軍法行酒令,有兩呂姓親信欲逃席,劉章按令立拔劍斬之,呂后亦無如之何,從此遂罷長夜宴飲。後劉章與劉長及眾大臣等聯合誅諸呂(此為《監酒令》)。

享譽梨園的馬派經典《十老安劉》被譽為“莎士比亞式的宮廷大戲”

《監酒令》是小生的重頭戲,是當年的姜妙香或更早的德珺如、朱素雲等名小生的拿手戲。創新後的《監酒令》由著名小生葉盛蘭扮演劉章,白蟒外加披紅斗篷、紅風帽,改唱原來的二黃三眼為響遏行雲的嗩吶二黃,並加了一段劍舞,用嗩吶曲牌《哪吒令》伴奏,唱詞頗有文采,與臺上氣氛和諧一致,不僅畫面靚麗,而且唱腔高亢,給予觀眾視覺和聽覺雙重審美享受。

而《盜宗卷》是譚鑫培、餘叔巖、馬連良三代老生翹楚的代表作,唸白做表兼重,是個很有機趣的摺子戲。馬連良在富連成坐科時,就擅演這出《盜宗卷》,扮演張蒼頗得好評。出科後,這出戏又被不斷精調打磨,以“撒手鐧”而成為馬氏的保留劇目,表演更臻於成熟、鬆弛、自然。馬富祿反串張蒼夫人,夫妻二人對白幽默機趣,唇劍舌槍,感情忽驚忽喜,起伏跌宕有致,也讓觀眾在感情的長河中上下飄蕩,趨於化境。

享譽梨園的馬派經典《十老安劉》被譽為“莎士比亞式的宮廷大戲”

《淮河營》作為一出新劇目能否被觀眾首肯事關《十老安劉》整齣戲的成敗。結果這一折大獲成功,首場演出觀眾席上爆發出一陣又一陣掌聲,正說明了觀眾對此戲的喜愛。蒯徹、李左車、欒布三個人三個行當,生、淨、醜,各展不同的唱唸精粹。特別是最後一個蒯徹進場進諫,展示了馬連良唸白的功力。一是清楚有力,字字入耳;二是飽含情感,交出赤心;三是音樂性強,蒼勁渾厚。和由袁世海扮演的劉長,暴跳咆哮、不可一世、混濁孟浪、翻臉無情形成鮮明對比,充滿尖銳的戲曲衝突,真乃戲中妙品。《淮河營》可謂唱唸俱佳,雖說只有四句散板、兩段流水,可影響太大了。四句散板緊打慢唱,一副鄙夷不屑的神氣。至於那兩段流水,流暢俏皮,婉轉真切,清晰純正,搖曳生姿。好懂、好聽、好學。所以這出《十老安劉》從1942年在天津首演,一直唱到現在,八十年彈指一揮間,至今還有後勁,傳唱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