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晶片奠基人:1991年他放棄高薪,從外企跳槽到華爲這家小公司

說起華為麒麟,大家都會覺得了不起,畢竟從2004年才成立華為海思半導體,而在09年才推出第一款手機芯片K3,但經過這麼9年的發展,華為麒麟已經躋身世界一流的芯片行列,華為海思在全球也排在第7位。

至於在國內,華為麒麟就更加沒有對手,因為華為海思已是國內第一大IC設計公司,2017年銷售額361億,比第2名至第7名加起來還多。

華為芯片奠基人:1991年他放棄高薪,從外企跳槽到華為這家小公司

其實嚴格說起來,華為的芯片歷史並不是從華為海思才開始,早在1991年就開始做芯片研究,華為海思的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

而華為第一顆ASIC芯片是由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的徐文偉牽頭做出來的,也正因為有了這顆芯片,華為才有後續的十萬門級,百萬門級,千萬門級ASIC芯片,所以說徐文偉是華為芯片的奠基人一點也不為過。

華為芯片奠基人:1991年他放棄高薪,從外企跳槽到華為這家小公司

1991年前,徐文偉在鼎鼎大名的港資企業億利達從事高速激光打印機的開發。他畢業於東南大學,自控系碩士專業,而電路設計和彙編語言是他的強項。因為其出色的硬件設計能力,所以華為想挖他,畢竟當時兩家公司辦公點不遠,在當時華為也才成立4年,總員工才20來人,業績也一般,並且剛結束代理生涯,打算自己研發交換機。

所以在當時從港企跳槽到這樣的小公司,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據說薪水還低了,但徐文偉就過來了,他的同事還嘲笑他。他過來之後就建立了器件室,從事印刷電路板(PCB)設計和芯片設計。

華為芯片奠基人:1991年他放棄高薪,從外企跳槽到華為這家小公司

徐文偉過來研發的芯片就是用於交換機的ASIC芯片,徐文偉首先要在PAL16可編程器件上設計自己的電路,再進行實際驗證,驗證通過後再委託香港的公司設計成ASIC芯片,再交由德州儀器進行流片生產。

最終也算是運氣不錯,本來成功率不高的過程,直接就一次成功了,華為終於擁有了自己的芯片。到1993年,華為第一顆用自己的EDA設計的ASIC 芯片問世,徐文偉給它取了名字叫“SD509”。

華為芯片奠基人:1991年他放棄高薪,從外企跳槽到華為這家小公司

再之後到了2004年,華為將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獨立出來,成立了華為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由華為的何庭波任總裁。

而今徐文偉已經成了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戰略Marketing總裁,現在想來,他肯定不會後悔在當時來到華為這家小公司吧,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