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手房市場觀察:7月量跌價穩 下半年或將遇冷

中國建設報

北京二手房市場觀察:7月量跌價穩 下半年或將遇冷

"市場觀望情緒逐漸增強,有些購房者在等待房地產稅的出臺。"近日,北京的一位二手房中介從業人員對《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說道。

根據諸葛找房7月北京二手房市場月報,7月17日後北京降價房源增多。就在前一天,7月16日召開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介紹201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國家將加快推進房地產稅。

二手房市場作為整個房地產市場的風向標預示著行業的變化趨勢。根據貝殼研究院、我愛我家集團研究院等提供的數據,上半年北京二手房市場回溫,6月、7月開始回落,7月量跌價穩。

"7月,多次帶客戶看完房源後就沒有下文了,我的成交量為零。"一位中介從業人員不無擔憂地說,二手房市場熱度在逐漸降低。

同時,也有專家預測,今年下半年,北京二手房市場將遇冷。

量跌價穩 兩居室受熱捧

在結束上半年的回溫態勢後,北京二手房市場在6月、7月網籤量連續下降。據我愛我家集團研究院統計,7月,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網籤14826套、降幅達12%、環比下降6.3%。數據顯示,6月、7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籤量出現兩連跌,目前整體保持在1.5萬套上下的交易規模。從鏈家實時的成交數據來看,7月北京二手房市場的成交絕對水平是2018年以來除2月外的最低值。

然而,由於區域間漲跌互現,二手房市場價格走勢相對平穩,表現為在小範圍內來回波動。貝殼研究院的數據顯示,7月,北京二手房成交均價為62740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6%,與去年同期水平基本相當,買賣雙方成交週期依舊在高位保持。在二手房交易價格環比漲跌上,東城、朝陽、豐臺等6個區7月的價格環比6月下跌,西城、海淀、石景山等7個區的價格環比上漲,最終形成7月全市價格小幅波動。

從二手房區域來看,朝陽區依舊是購房者的關注重點。根據諸葛找房月報,7月,在小區掛牌量排名前十位的小區中,5個小區位於朝陽區、2個小區位於昌平區。與此同時,房天下數據研究院的全網監測數據顯示,朝陽區佔據7月北京二手房各區縣搜索排行榜榜首,佔比為26.15%。海淀區、昌平區分別位列第二名、第三名,佔比分別為19.63%、8.10%。

我愛我家集團研究院的數據同樣顯示,在交易量上,朝陽區仍是北京二手房交易的主力區域,7月佔全市的24.5%。海淀、豐臺、昌平、房山、西城等區也有較大的交易佔比。石景山、門頭溝等區的交易量則相對較少。

在房源類型上,掛牌房源與成交房源依舊以兩居室為主,說明小戶型的市場熱度以及剛需市場的穩定性。在諸葛找房月報中,從二手房掛牌房源居室分佈來看,兩居室佔比最多、有44%,其次為三居室、佔比29%。房天下數據研究中心指出,以剛需為主要需求群體的兩居室依舊是最受關注的戶型,搜索佔比高達39.53%。兩居室的市場成交佔54.1%,環比6月增加0.4個百分點。

我愛我家集團研究院院長鬍景暉表示,隨著調控政策趨嚴,當前北京二手房市場需求仍以剛需和改善為主,"炒房"空間已經很小。即使未來政策趨嚴,能壓縮的"炒房"空間也不大。

市場預期降低 政策影響買賣雙方

"剛需是否入市最重要的還是看其自身需求。"胡景暉對《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表示,春節後,大批自住型需求集中入市,導致北京4月、5月二手房網籤量上升較快,5月創下"317調控"後的新高。需求集中釋放後,市場需求的釋放節奏開始放緩,表現在6月、7月的交易量開始下滑,房價小幅上下波動,但市場整體平穩。同時,他認為,北京多家銀行進一步提高首套房貸利率,對剛需產生了一定影響,減少了市場需求。

不同於嚴格監管下的新房市場,二手房市場更多地受到買賣房雙方市場預期的影響。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調控以來北京二手房市場處於低溫狀態。儘管今年一季度有所復甦,但主要是低總價剛需進場,復甦乏力。低迷的市場表現影響了買賣雙方的市場預期。

二手房市場的變化體現出買賣雙方對市場的心理博弈。從掛牌價和成交價對比看出,業主預期與成交額有較大差距。"有的客戶看中置換的新房項目後,為儘快出手二手房換取購房資金而選擇低價成交。買方市場則越來越趨於理性。從看房次數與頻率的增加便可看出,購房者不急於入手二手房,會綜合考慮市場價值、區位影響、購買力等因素。"一位中介從業者告訴《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

許小樂認為,買賣雙方的預期是相互傳導的。從微觀層面看,帶看量的下降、帶看成交率的降低、成交週期的拉長表明需求不旺,導致部分著急賣房的業主下調報價,這又使購房者觀望情緒進一步加深。

除了"房住不炒"外,北京市出臺的限貸加價等政策對市場的購買力產生了一定影響,金融政策的變化使市場資金流動性降低,未來市場的變化也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也正因此,很多客戶處於觀望狀態,期待北京二手房價格有所降低。

調控不動搖 市場或進一步降溫

在政策頻出的下半年,北京二手房市場是回溫還是回落?許小樂認為,從貝殼研究院監測的市場先行指標看,新增帶看量、新增掛牌量都呈現下行態勢,預計下半年北京二手房市場表現將弱於上半年。此外,政策對買賣雙方的市場預期會產生同步影響。在信貸政策的緊縮下,市場需求端會因購買力受限而陷入觀望狀態,供給端則因受制於換房鏈條也同步減少。

許小樂表示,目前,北京二手房市場換房聯動效應的反向作用正在初步顯現,主要表現在以小換大受到制約、以舊換新受到制約和以二手房換新房受阻三個方面。這也進一步降低了市場預期,使得聯動效應反向作用凸顯。換房需求的減少會導致市場降溫。

對於聯動機制,胡景暉表示,就北京而言,下半年入市的政策性房源對二手房市場會有影響,但影響不大。政策性房源會消化一定的二手房市場需求,但北京的新房和二手房市場已經出現分化。包括政策性房源在內的新房大多在五環以外、位於遠郊區縣,二手房則集中在城六區、五環以內,二者之間的影響不大。以目前北京樓市的存量化程度而言,新房、二手房之間的相關性正在逐步減小。

"過去,北京二手房交易都是兩年增長、一年下降的三年週期循環。2017年是北京二手房市場大跌的一年,成交僅13萬多套。今年上半年,北京二手房的成交量是7萬多套,預計下半年的成交量將會達10萬套。"胡景暉說。但是,對政策的預判也是影響市場預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最為社會關注的就是房地產稅。他認為,房地產稅一旦出臺,對二手房市場產生衝擊的概率很大。稅收會增加市場供給、加速多餘房產的流通,進而產生量增價跌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