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解決校園暴力還需社會共治

近日,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上映了。影片中,女主易遙在學校受到轉校生唐小米的誤解和欺凌,從而逐漸演變成全校範圍的校園霸凌,當受害者變成施暴者,當看客變成助推,在這一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便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每個人都施以小小的惡意,以致最終釀成大錯。校園暴力是一個尤為值得關注的話題,它對青少年造成的身心傷害是不可估量的,《悲傷逆流成河》對這一問題的聚集,再一次引發全社會對校園欺凌問題的共同關注。

熱點話題:解決校園暴力還需社會共治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屢遭曝光。“女生慘遭多人輪番掌摑”“初三學生遭同班同學圍毆至脾臟嚴重出血”“中學女生被逼下跪磕頭被扇耳光”,諸如此類的惡性事件屢禁不絕,幾乎每一起都讓人看得心驚肉跳,這些學生無論是肉體折磨還是精神侮辱,其手段都既殘忍又惡毒,實在令人難以將此類事件和本應是“天真無邪”“韶華爛漫”的未成年人聯繫起來。

不禁想問,這些動輒便訴諸暴力的孩子們究竟是怎麼了?人之初性本善,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原本純真的孩子能有如此暴行?反觀以往,每次一有同類事情發生,公眾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指責學校管理存在疏漏、家庭教育過於缺乏、學生素質品行低劣等問題。誠然,上述三個問題的確是造成校園暴力的重要因素,但這並不是全部原因,對於校園暴力,社會各界都不是“局外人”。

有人說“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這句話的意思是校園其實就是成人世界的一個縮影,在一定程度上有著和成年人一樣的生存法則,勝者為王、優勝劣汰。然而,本該是象牙塔的校園如何就變成了社會的鏡像?我們是不是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我們的行為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當我們一邊犯著同樣的錯誤一邊糾正孩子的行為,那自然是不能成效斐然。

當然,“物競天折,適者生存”是人類社會亙古不變的自然法則,凡是生物就避免不了衝突與競爭。然而,當成年人的世界發生矛盾與角逐時,我們就該用公平、文明、理性、光明的方式去解決。所謂言傳身教、上行下效,用社會文明給予孩子正向引導,防止不良現象對孩子產生逆向影響,從思想上拔除毒瘤,防患於未然,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校園暴力的有效方法。

另外,細究過去對該類事件的處理方式,大多以學校批評教育為主,責成家長嚴加管教作結。事實上收效甚微,並且個別施暴者的手段十分惡劣,帶有成年人犯罪特徵,這不容忽視。因此,遏制校園欺凌問題還必須建立長效機制,法律對未成年人予以保護,但不代表沒有法治化的治理辦法,應通過立法,對惡意造成重大傷害的欺凌者依法嚴懲,以儆效尤。不僅如此,還必須使各方義務、職責、責任具體化,教育、監管、督查與問責常態化。

校園暴力是個複雜的社會現象,非社會共治不能徹底解決。針對校園欺凌的諸多套路,我們不能再處於被動狀態總是“見招拆招”,而是應主動出擊,由社會、學校、家庭等各界齊心協力,將非暴力灌注到教育過程之中,建立合理完善的校園霸凌法治機制等,做到標本兼治,合力為孩子們創造安全、無暴力的教育環境。唯其如此,我們的校園才能真正安放每個孩子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