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星空|英雄風流(十三)——劉願庵:巴蜀雄才(一)

劉願庵:巴蜀雄才

歷史的星空|英雄風流(十三)——劉願庵:巴蜀雄才(一)

歷史的星空|英雄風流(十三)——劉願庵:巴蜀雄才(一)

成都市青羊區有一條街道名曰黃瓦街。據載:“本街東起商業后街中段,紅牆黃瓦,殘存舊時風貌。清代稱松柏衚衕,有兩侯爺因家業破敗,竟用舊廟宇的紅磚砌牆,黃琉璃瓦蓋頂,形成該巷特色。鑑於這段蓋黃瓦的圍牆,取街名黃瓦街,沿用至今。”然而,真正讓黃瓦街具有意義的不是兩位侯爺,而是偉大的革命烈士,巴蜀紅潮先驅劉願庵。

劉願庵,字堅予,生於1895年,陝西咸陽人。1911年,年方二八的劉願庵棄學從軍,從此,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娃娃兵踏進了辛亥革命大浪,發誓要將這個暗無天日的封建王朝剝皮抽筋。一出江湖,他便開始大鬧天宮。次年,叛逆少年劉願庵隨父入川,先是當過電話局外勤工人,這期間他宿荒山,嘗疾苦,練筋骨,後又做過討袁護國軍盧錫卿部參謀,提短槍,扼長江,剿賊寇。不過數年,少年日見成棟樑之材。後轉到川軍楊春芳部當秘書,苦勸袍哥司令行開明政令:剿匪,興實業,興教育。但楊司令愛金錢,不好仁政,金玉良言全當耳旁風。司令嫌年輕的劉秘書嘰嘰咕咕,嘮叨煩人,便打發他去窮縣豐都當了知事。

劉願庵上任伊始,當地土豪劣紳備厚禮,獻殷勤,拉攏新任縣太爺,企圖同流合汙、魚肉鄉里。可劉願庵“不識抬舉”,微服私訪查冤案,大刀闊斧廢苛捐,鐵面無私懲貪官。半年光景,地方獲平安,民生見好轉,豐都百姓自發捐立德政碑,銘記“劉清官”。劉願庵的愛民舉措卻得罪了軍政惡人、財主豪強,他們沆瀣一氣,將劉願庵革職查辦,誣陷入獄。正在劉願庵命懸一線之際,被賀龍派兵解救。劉願庵謝過賀龍救命之恩,憤然將“七品芝麻官”大印掛在大堂上,拂袖而去。

讓我們還原當年英雄惜英雄的歷史傳奇。

1923年,賀龍率部隊到豐都,不久就去拜見知事劉願庵。在擺談中,他知道了劉願庵是陝西咸陽人,辛亥革命後,來到四川,曾在軍隊當過秘書,很有才氣,便對他十分客氣。

劉願庵考慮到賀龍來豐都供給問題還沒有落實,便主動提出:“需不需要籌備軍餉?”賀龍想,部隊生活已非常困難,於是說:“當然要,但我就是怕老百姓有困難呀!”劉願庵很有把握地打包票:“籌備軍餉之事,包在我身上。”

劉願庵為了給賀龍的部隊籌備軍餉,把任務分配下去,並派秘書去催交,但農民的生活極度困難,無法交軍餉。劉願庵認為秘書辦事不力,便撤了秘書的職,自己去催辦。結果他發現農村苛捐雜稅繁多,負擔極重。他這時才知道自己錯怪了秘書。

賀龍得知此事後,認為劉願庵瞭解民情,為人正直,深受感動。他又來到縣衙找劉願庵。劉願庵以為賀龍是來催軍餉的,只好說:“關於軍餉的事,我還沒有籌齊。”

賀龍說得很明確:“我已教育官兵,儘量節約開支,減輕地方上的負擔。劉知事,群眾的苛捐雜稅應該廢除才行啊!”聽見賀龍說到這些事情,劉願庵來勁了。他拿起一份狀紙:“這些巧立名目的亂收費全是下面人亂搞的。我接到很多張狀紙,告地方官員橫行鄉里,魚肉百姓。”

於是,賀龍和劉願庵一起聯手鏟除了地方惡勢力。可是,當賀龍離開豐都後,劉願庵就被地方軍閥抓來關起了。

賀龍聞聽此事,勃然大怒,決定摸清情況,迅速解救劉知事。

一個月光朦朧的夜晚,賀龍的士兵將一棟房屋包圍起來。幹掉崗哨後,士兵見屋裡關著一個人,便用斧頭把門鎖砸開,朝屋內輕輕喊:“劉知事快出來,我是賀龍部隊的。”劉願庵見到了賀龍:“感謝賀旅長的救命之恩,我劉願庵一輩子也忘不了。”賀龍笑著道:“看你說到哪裡去了。劉知事,這裡如此險惡,今後打算怎麼辦?”

劉願庵深思道:“社會這樣不公,我這個當縣官的生命都難有保障,更不要說廣大老百姓了。我決定不當這個縣官了,離開豐都,去找救國救民的新途徑……”

歷史的星空|英雄風流(十三)——劉願庵:巴蜀雄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