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人賠償47億美元——從強生案看美國企業的違法成本

田夫子/文

前一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強生爽身粉致癌案宣判,法院裁定22名受害人指控的強生公司爽身粉致癌成立,判決強生公司賠償46.9億美元。46.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19億元,這可真是一個天文數字。但這種鉅額賠償在美國不是個案。

如果留意一下國際新聞,就會發現在美國企業與民眾間的利益衝突中,受害者經常會得到鉅額的賠付,前一段時間轟動一時的滴滴殺人案,大家對滴滴給出的三倍賠償冷嘲熱諷,2016年美國最大的網約車Uber公司一名網約車司機射殺路人,Uber公司主動賠償了2850萬美元;2017年4月10日,美聯航3411號航班因超售機票,強制將一名亞裔乘客David Dao拖拽出機艙,並致其受傷,後來達成和解,據傳賠償了1.4億美元,將近10億人民幣,而這個乘客不過是嘴巴碰傷,無傷大雅,難怪許多網友高呼要去坐美聯航的飛機了。

22人賠償47億美元——從強生案看美國企業的違法成本


為什麼美國公司如此的不惜資金,願意給受害者驚人的高額賠償呢,除了怕自己的聲譽受損外,更大的一個原因恐怕還在於美國的法律規定的高額的懲罰性罰款。

例如強生致癌案,強生公司賠償的46.9億美元,其中5.5億美元給受害者的補償性賠償,剩下的41.4億美元則作為懲罰性賠償。如果強生公司能不打官司,用22億美元與受害者在庭外和解,對強生公司而言都是利益最大化的一個方案了。

如果你為因為一點小傷就賠償乘客1.4億美元的美聯航感到冤枉的話,那麼看一下著名的醫藥公司默克公司的遭遇你就知道美聯航的選擇是多麼明智了。

22人賠償47億美元——從強生案看美國企業的違法成本


1999年默克公司研究出一種止痛藥Vioxx並且猛做廣告,2013年這個藥銷售額達到25億美元,可惜好景不長,人們後來發現,這種藥能讓心臟病的發病率提高兩倍,但是默克公司沒有在初期的銷售中對此給出聲明,接下來,消費者潮水一般起訴默克公司。2006年一名77歲老人打贏了官司,獲得450萬美元的賠償。2007年3月另一名消費者打贏官司,獲得2000萬美元的賠償,默克公司還接受了2700萬美元的懲罰性罰款。判決的理由就是:默克公司沒有在初期的銷售中對此藥的副作用做出說明。你以為這就結束了,不,這只是一個開始,還有28000個消費者起訴了默克公司,他的官司還得一個一個打。

22人賠償47億美元——從強生案看美國企業的違法成本


另一個醫藥巨無霸輝瑞醫藥2006年花費8億美元研究出了一款降低膽固醇的藥,後來實驗中發現這款藥會增加病人的死亡率,輝瑞公司果斷放棄研究,讓8億美元打了水漂,開玩笑,這款藥上市,輝瑞有1000億美元也不夠賠的。

順便說一句,強生致癌案,也不過是強生爽身粉裡面含有滑石粉,而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在研究中發現,滑石粉顆粒吸入人體體內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炎症反應,會增加患癌的幾率,也就是說是不是強生爽身粉讓受害者得了癌症這也不好說,但是這22億美元的賠款,看來強生是逃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